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岁要写一个反映古代文明或有关教育问题的剧本;20岁之前要玩遍所有文学文体,以证明自己不是单一的文学女孩,而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我深信自己有此才能。”口出狂言的是一位花季少女——今年18岁的女孩子,名叫张天天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自始至终在“信”与“美”的矛盾和统一中生存与发展。译文要尽量体现原作的风貌,因而文学翻译要得“信”;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性规定了作品本身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迭出来,所以,文学翻译亦需求“美”。译者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入手,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3.
韩愈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的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德”思想。其主要表现在为文以德和为文修德两个方面,不仅强调文人作文要有德行,而且还把作文作为自我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完成了先秦以来文学可以立德、立功、立言和“有德者必有言”这两种文学观念的合流,标志着古代文学中的“文德”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定义,在流行的几本文学理论中没有明确的表述。到底什么是文学?似乎是一个谜,人们的回答往往在似与不似之间,譬如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说它似,似在它的确说出“文学”定义的一部分,说它不似,不似在它仅仅说出文学定义的一部分。询疑者问: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除文学而外,其它种类艺术亦然,作何解释? 我们认为:“文学”的定义,呈现着多层次状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要充分地阐释  相似文献   

5.
繁荣的“建安时代”,文坛上出现了曹操、曹丕、曹植三位大文豪,他们是父子兄弟,并称为“三曹”。建安文学的繁荣,曹氏父子是有功绩的。他们凭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和优异的文学才能,招揽人才,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以他们父子三人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即“建安七子”)并且是这个文学集团中卓有成就的诗人或文学批评家。出现在北宋文坛上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一家三父子,  相似文献   

6.
我本想做一个“贤妻良母”,没想到却“逼”爱人做了一个“贤夫良父”。儿子4岁那年,身体的抵抗能力强多了,不像两三岁时三天两头地生病,也能够自己玩,不用我整天陪着他。我觉得自己一下子从琐碎繁重的家务中走了出来,于是那一颗“少年之心”开始复活。1987年高考没能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我曾遗憾不已,没能上成北师大的本科,我要上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浒”的“招安问题”有很多的争论。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意见。为什么要在这次讨论会上讲这个问题呢?徐士年先生一直认为:梁山泊的好汉接受朝廷招安,是历史规律和“水浒”故事的要求所决定的,是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这次,他草拟了教学大纲“明清文学”部分,企图把他自己的这种观点遮盖起来。但从他“大纲”仅有的几个标题看,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研究中,建立一种“参照”的知识视野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存在,使我们得以确认文学作品大致的历史位置,给文学一个相对客观的“定位”,再从这种定位中找出一些问题来研究。本文选择三位80年代文学研究领域青年学者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如何反省自己的研究,以确定文学研究的“参照”,使文学研究尽可能地回复到圆融、包容和理解的状态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参照性”,也就是“历史性”;所谓“参照性”的研究,也就是“历史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谈自己写小说的经验时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子”(达.芬奇《笔记》),“眼睛是这样敏感的器官.根据它,你们就有可能臆度出你们这位谈话人的感情”(阿·托尔斯泰《论文学》)。  相似文献   

10.
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学生、有“美少女作家”称号的蒋方舟,今年顺利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 为什么要选择新闻学专业,而不选择自己擅长的文学专业?蒋方舟说,主要是因为她对新闻比较感兴趣,平常也经常与媒体接触。  相似文献   

11.
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标榜“人的自由自觉本质”,鼓吹人的“自我完成,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他认为,文学就是“人的精神主体学”;“作家内在精神主体的运动规律”在于“作家主体性的真正实现,就是作家的自我实现”。这样,“求诸于自己,自已规定自已,自己实现自己”,成为他的文学主体论的核心内容;“自我实现”覆盖了整个文学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曾经讲了一句著名的话:“文学是人学”。这话因其自身的科学性而为人们所认可,成为一个经典性命题。 “文学是人学”包含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文学是以人为自己的对象的。因之它要求对于人真实而全面地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3.
知青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主力,寻根文学改变了新时期文学的叙事方向。寻根文学创作要比其理论高明得多,其作品所导致的实际文化价值判断大多与其理论旨趣相悖。“寻根”过后,知青作家作出了新的选择,调整了自己的叙事策略,知青写作很快由分化而汇入多元化文学发展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几年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热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核心似乎在于为文学寻找一个“本质”,或者为这“本质”寻找一个“科学”的表述:究竟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审美意识”?这两种表述都建立在八十年代以来“审美自律”前提上,而这一前提也仅在反拨文学的工具论上有其历史意义。所以论争的意义不过在于进一步彰显了各种政治与反政治权力对文学“本质”表述的介入。  相似文献   

15.
大专院校旨在培养有专门技能的人才,但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以外的学科,也不可不留心。学政教专业的,要略通语言、文学;学中文专业的,要粗晓历史哲学;最好能文理兼长,或者一专多能。笔者任中学政治教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量超出所修专业的问题必需解决。这里仅举一例。讲唯物论,自然要说“物质决定意识”。六个字简明扼要,本来无须画蛇添足,可是学生们偏偏要在考卷上写成“物质决定于意识”。多了一个“于”字,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何给学生们纠正呢?简单地讲“物质决定于意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独创的一个诗学范畴,“兴象”是由殷瑶首次提出来的。唐代以来,“兴象”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与文学象征意象相比,“兴象”有着自己鲜明的美学特征。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因更能展现整体浑沦性的审美体验、更易诱发和拓展意境、更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而受到中国诗人和文论家的推崇。  相似文献   

17.
易卜生及其所负载的个性主义在“五四”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学的建设者们引进易卜生的剧作,由此对“易卜生主义”进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实验,在当时的社会收到了振聋发聩的反响。先将一个文学现象解释成符合自己文学观念,再予以集中评价的做法,成了当时引进西方文学的一个普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小要要”是她的网上化名,她才15岁,开始羡慕那些妖媚的女人,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自以为不同凡响的网名。一天晚上,小要要梦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她惰不自禁地追上去,步伐轻盈,渐渐地那只蝴蝶飞不动了,在她快要扑到那只蝴蝶时,蝴蝶变成了他——班里的文体委员,正调皮地冲着自己做鬼脸……手颤,心惊,就这样,小要要半夜醒来。这是一个不好不坏的梦,有关蝴蝶和一张朦胧的笑容,仅此而已。但小要要却再也无法入睡,那个“坏”男孩,那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为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并没有被列为早期教育的专门学问。现代大学制度确立以后,大学“文学”状况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专业”与“趣味”之分,“文学”已经成为大学里的重要专业或者主干课程。但大学文学教育不是要造出专门文学家,相反却要有利于其他学科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是最早直接提出文学要“写真”的主张的。“写真”说是刘勰的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串《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分析刘勰的“写真”说,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整个文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