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万国公法》是丁韪良在华期间翻译的第一部国际法著作,其中文版的问世是近代国际法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也是国际法学东渐之肇始。身为一介外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并积极谋求出版此书,是与当时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深层背景紧密相连的,有其特殊的深层用意。但此书的翻译出版在客观上使晚清人士从正面第一次对西方国际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而它所传达的西方文化观念和国际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变革中的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试析曾纪泽的近代国际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国际法是处理近代国际关系所遵行的基本准则。曾纪泽作为中国近代名的外交家,在外交实践中对近代国际法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和大胆的实践,形成了其近代国际法意识,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19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武力侵略,近代国际法开始正式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开来,给中国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影响,要从考察近代国际法的性质以及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实际出发,对清政府如何适用近代国际法、清政府官员和学者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评价、外国人对国际法输入中国的态度等三个具体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近代国际法对中国的有益作用甚少,在一定意义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以及中国所处的世界秩序都无法从我我们自己的传统里产生出近代国际法。中国的古代不存在产生近代国际法的基础,只有一些国际法萌芽。近代国际法骒在19世纪中叶由西方输入的,第一个全面地系统地将西方国际法介绍到中国的是美国传教士威廉.马丁(WilliamA.PMartin),文中句是丁良。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的输入与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发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伴随着国门洞开和“西风东渐”,国际法开始传播到中国,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教训后,清政府内部一批有见识的官僚士大夫在震惊之余,逐渐认识到一种新的国际形势已经开始,迫于形势压力,清政府开始接受国际法,对近代中国主权原则有了初步了解,并在对外交涉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由此近代中国逐渐融入到国际社会,挽回了一些利权,培养和唤醒民众近代民族意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师同文馆教学模式对当代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官立的第一所新式学校。它是中国官方承办的第一个以西方语言文字、近代科学知识为教育和翻译内容的教育和翻译机构 ,它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文教育传统 ,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对同文馆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蹒跚脚步 ,对我国当代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万国公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著作.该书引入西方国际法理论的同时,也介绍了近代西方国家理论,如国家的定义、三权分立等.此外,“sovereignty”、“state”、“citizen”等一批近代西方政治学术语的译介及流变,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晚清国际法研究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主要就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认识与态度、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影响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古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翻译有层次区别 ,早期的科技翻译不同于后来的哲学、文学翻译 ,前者主要是技术问题 ,后者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翻译具有双重性 ,它涉及到深层的语言体系问题。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根本上具有中国“古代性”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60年代,作为西学的一部分,近代国际法传入中国,促进了近代外交关系的转变。清政府首次正确运用它解决了发生在中国领海的普(鲁士)丹(麦)大沽口船舶事件,这是晚清外交的一场胜利,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晚清外交。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与西方语法体系和它与中国语文传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着手点之一。《马氏文通》和中国语文研究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从《文通》与中国古代语文理论、《文通》中的文章学思想、《文通》中的辞气论、《文通》中的古典文化气息四个方面分析阐释了《马氏文通》对中国语文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唐朝末年长安城被军阀朱温毁灭 ,关中作为中国古代统一王朝政治重心的地位从此丧失。这一巨变的直接原因 ,是关中地区持续 2 0余年的战争与动乱 ;而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 ,则是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与逆水转运东南财赋的曲折艰难。本文追溯唐长安城毁灭的惨烈过程 ,同时旨在以史为鉴 ,重申和平安定政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赵谦是明代文字、音韵学家,属浙江道学学系。赵谦学识广博,著述丰富,学术影响很大,其著作大多散佚,据我们考证现存世七种。其所著《声音文字通》为《永乐大典》所收录,此书影响颇大,在永乐初年"太宗文皇帝诏藏秘阁以为国家考文之重典",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萧统《文选序》是研究《文选》选文标准的重要依据,但学界多集中于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理解,对其中“文之时义远矣哉”一句大多未加关注,而此句在整个序言中既上承,又下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文之时义”中“时义”一词的理解,对于确定《文选》的选文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文选序》全文,考索文、时义、清英,“时义”当指文章美好教化功能之意.再结合萧统本人的文学观及当时重华采,尚巧似,追求骈俪、声律和文采之美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追求,“文之时义”在内涵上可兼指形式上追求艺术之美、内容上注重教化之功  相似文献   

15.
胡秉虔的《说文管见》是清代《说文解字》研究中的重要著作,传布较广,影响深远。书中重视《说文解字》体例的阐发;重视汉字的孳乳分化;运用多种方法对词义进行考释;全面地对《说文系传》进行了研究。胡氏所论,多发前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16.
李卉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I0004-I0006
中国山水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处于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关仝即是其中一位北方山水派的领军人物。《关山行旅图》是他的代表作品,这幅作品无论是空间布局、主体意象,还是留白,亦或是点景,都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巴马号案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术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案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案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惺 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汉语名词时,《马氏文通》中“名字”章,注重汉语的事实,在模仿中又有创新,但也存在机械的模仿,概念过于宽泛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教育译著是近代西方教育理论传入中国的重要形式。通过早期传教士的翻译、教育期刊的介绍及留学生的译编,教育译著随之被传入到中国,教育译著的导入加快了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形成并加快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声音文字通》为明初赵谦花二十载写成的一部韵学著作,在当时影响颇大,受到学界重视。原书未及板行,学者罕知。今据现存《永乐大典》所采录的资料,对其声类进行考索研究。《声音文字通》的语音混切较为繁杂,基本代表了明初北部吴语的一些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