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伤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压力应对方式,是许多班主任头痛的班级管理难题。DBT疗法(辩证行为疗法)以生物社会理论和辩证法为基础,是一种适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应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共有的特殊情绪与行为问题。以来访学生的自伤行为个案研究为参考,分析青少年自伤现象的表现形式,并采用DBT疗法进行辅导,希望可以寻找一套适用于初中适龄阶段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名六年级的女生性格开朗,但内心抑郁痛苦。心理教师通过建立心理危机防控机制,发挥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等力量,并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为其重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利用沙盘游戏辅导方法,提供“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引导和陪伴来访学生借由沙具,在沙盘中将内心的创伤、内心意象表现出来,进而得以转化和疗愈。经过三次沙盘辅导,来访学生的抑郁情绪得到了疏解。  相似文献   

3.
一位高一女生多次与班里同学发生激烈冲突,人际关系极其紧张,已经陷入僵局,经常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有使用小刀自伤的想法。心理教师通过引导其自由宣泄情绪、理性关注优点、训练沟通行为等方法,使她学会了换位思考,找到了理性信念,提升了自信心,促成了行为改变。经过三次辅导,女生状态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一位初二女生受不良家庭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及非理性认知等诸多因素的持续影响,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并伴随频繁自伤行为及强烈自杀意念。心理教师在她出现当众自伤行为后,即刻介入干预,通过共情、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等技术,与其快速建立关系,做好应急处置;后续整合使用焦点解决、认知行为、沙盘游戏等疗法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发现资源、重构希望;同时,积极推进家校联席、转介就医、科任联席、朋辈陪伴等护心工程,全面陪护其面对心理困境,构建与维护有利于其成长的支持资源,进而度过一次次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5.
一个长相白净的初二男生想要以女生的方式来生活,因较长时间的不被理解和社交拒绝,出现了情绪抑郁、自残自伤等状况。心理教师采用倾听、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法,与来访者建立了和谐、信任的咨访关系,了解了他自残自伤背后的原因。同时,学校迅速组织与家长的多方会谈,将学生转介至校外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并定期进行回访和追踪。通过危机干预,学生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没有再次出现自残自伤行为,社会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聋哑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原因,如自身生理状况、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人际圈子小、心理不成熟等,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对聋哑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视。同时提出辅导与干预的方法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关注重点对象;开设心理健康课,使学生认识自己;成立学生关爱小组;加强挫折教育,增强适应能力;开设家长课堂,等等。以期帮助有自伤行为或自伤倾向的聋哑青少年摆脱生理和心理包袱,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微笑型抑郁学生戴着微笑假面,内心抑郁痛苦。他们容易被身边的人忽视,却是心理危机易感人群。一个微笑型抑郁儿童被诊断为情绪障碍后,学校采取家校医协同心理干预策略,心理教师建立动态心理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等心育力量,并利用沙盘开展亲子辅导,缓解家庭关系,使该学生重新融入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8.
情绪失调通常涉及对情绪触发的极度敏感,情绪处于高唤起状态,并在合理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情绪状态的能力降低,伴随各种情绪表现和行为失控反应,如拖延、哭闹、药物滥用、自伤、自杀等,严重影响个体的正常人际交往和学习功能。在学校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辩证行为疗法(DBT)是改善情绪失调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运用DBT理解和干预来访学生的情绪失调状况,能帮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管理冲突,提升对压迫性情绪的耐受度,从“糟糕的情绪—冲动行为—更糟糕的情绪”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一般压力理论视角下,探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社会排斥和负性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自伤行为问卷、社会排斥问卷和负性情绪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网络受欺负、社会排斥、负性情绪和自伤行为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网络受欺负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大学生的自伤行为。首先,网络受欺负直接预测大学生的自伤行为;其次,网络受欺负通过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对自伤行为产生影响;再次,网络受欺负通过社会排斥和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伤行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受欺负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自伤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预一跟”机制,学校启动“心灵有约”心理访谈,旨在通过主动邀约的方式,邀请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小W是被邀约参与心理访谈的学生之一,在访谈中透露自己近期出现“幻听幻视”的症状,通过澄清和觉察,她意识到“幻听幻视”其实是情绪在做表达,并不是出现了精神障碍,同时心理教师鼓励她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进一步觉察情绪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适时疏导和积极应对,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了失恋大学生的异常心理表征及对其采用的干预方式和疏导技巧。  相似文献   

12.
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适时疏导和积极应对,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文章分析了失恋大学生的异常心理表征,以及辅导教师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干预方式和疏导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提升失恋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将招募的30名失恋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4),对实验组进行9周、每周1次的团体沙盘辅导,对照组没有任何干预。使用SCL-90四个分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在团体干预的前后对两组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前测分数差异不显著,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和积极心理资本的后测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提升失恋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且效果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一名小学三年级女生每天一提上学就肚子痛,在家休息时,肚子痛的症状会减轻。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器质性病变。心理教师通过积极关注和激励的方法获得了该生的信任,之后运用沙盘游戏引导该生把心中的害怕和恐惧情绪表达出来;借助角色体验,使她的潜意识意识化,重构自己的内心镜像,明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促进内心和谐,提升心理动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收到这三份个案介绍时,笔者欣然地发现三位咨询师都是全程采用沙盘游戏疗法,运用沙盘、沙子、沙具及其摆放过程的象征性表达,唤醒求助者内在的治愈力量,激发自我发展的潜能,使其从混乱的情绪、破坏的行为、无助的心绪中走出来。在沙盘游戏治疗中,三位求助者的情绪趋于稳定,行为适应走向常态,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获得了亲人、同伴的理解与接纳。仅  相似文献   

16.
不伤害协议也叫不自杀、不自伤协议,是指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与有自杀或自伤风险的来访学生之间达成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做出自杀、自伤等行为的约定。不伤害协议主要运用于有自我伤害风险的个案群体,主要作用是拓展牵绊来访学生的抓手,增加其活下去的理由,确保其生命安全。不伤害协议的具体使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建立关系是前提;(2)遵循自愿原则;(3)注意时间间隔;(4)灵活使用口头和书面协议;(5)澄清协议中的关键。实践表明,不伤害协议在中小学生危机评估和干预中有一定的优势,心理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不伤害协议,或是将不伤害协议与其他危机干预措施结合使用,有效预防或干预校园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7.
心理教师于疫情期间受上级委派,对区内暂未配置心理教师的民办学校Y校进行援助。援助过程中发现一起心理高危辅导个案: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情绪低落、长期失眠、兴趣丧失,多次出现轻生的念头和自伤行为,觉得自己有两个人格,“担心自己不知不觉自杀了”。心理教师初次接到电话求助时,即转介她至精神科医生,而她妈妈却认为孩子没大问题,擅自停药。经过与她妈妈多次沟通,并与Y校领导、教师沟通后,将学生转介至心理专科医院,诊断为抑郁发作、癫痫发作。在援助邻校心理危机个案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通过倾听、共情释放学生的压抑情绪,运用短期焦点疗法帮助其转变负面认知,转变她妈妈对心理疾病的错误认知,帮助Y校建立对学生的支持系统,从而帮助学生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一位初三男生因与父亲发生矛盾,选择离家出走并实施自伤行为后前往医院,学生父亲在与医院联系后向班主任表示拒绝看望孩子。面对该起校外心理危机事件,心理教师共情班主任,指导班主任稳定家长情绪;在第一时间通过家访了解事情原委,对自伤学生进行现场直接干预,引导学生矫正了不合理信念,修复了亲子关系,最终与父亲和解,在父亲和姑姑的陪同下接受了专业治疗,逐渐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19.
沙盘游戏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通过沙盘意向可以揭示出儿童的一些心理。教师与父母应正确看待儿童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理解儿童的情绪波动;给予儿童自主选择权;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儿童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上升趋势,使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挑战。一名六年级女生出现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教师在了解该生自伤原因(功能评估)的基础上,穿插使用短焦技术,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应对冲动的模式;并以帮助学生维护较好的支持系统为主线,提高其人际效能和自尊,降低自伤风险,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