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明清时期的山东汶水流域,宗族流行刻立谱系碑刻。他们围绕祖茔的认定和系谱的整理,使原有的宗族世系和族群边界明确起来,从而实现了宗族的组织化和本地化。但随着外来宗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会出现迫不得已的“离宗”现象。分离出的宗支与原来的宗族仅仅存在观念上的联结,形成所谓的“上位世系群”,而不能组成承担实际功能的地域化宗族组织。由于移民运动造成的宗族与村落关系主要有三种,即融入、占有和迁出;形成的地域宗族也相应表现为杂居型、聚居型和散居型三种。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皖南隆阜戴氏宗族制度得到空前的发展,这对增强了戴氏宗族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促进戴震的崛起取到积极作用;而通过对隆阜戴氏的梳理,及对戴氏宗族社会的探讨,把宗族作为一份历史遗产加以客观地评述,无疑有助于人们更科学,更准确地评价戴震及当时的徽州宗族社会。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其发展历史上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执掌商界牛耳数百年的徽商,“千丁之族,未尝散处”的徽州宗族和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的徽州教育。徽商、徽州宗族和徽州教育是徽州发展不可缺少的三个核心要素,关于其中每个要素或者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它们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涉及的还很少。徽州的发展离开不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本文试图就徽商、徽州宗族与徽州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对于党的精神谱系架构,从内容上看,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轴,以中国共产党精神核心要义为精神基因,以基于时代赋予的鲜活内容为中心词来概括和提炼;从底蕴上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题和主线;从内涵上看,是特有基因密码形成的核心要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应时代之问而被赋予的鲜...  相似文献   

5.
从包山楚墓卜筮祭寿简记载来看,墓主人左尹邵陀祭祷的祖先群分为远祖和直系近祖两个系统,远祖系统主要包括楚先和荆王两个祭祀单位,直系近祖则有楚昭王、文坪夜君、郚公子春、司马子音、蔡公子家五位祖先。不同祖先的祭祀频率、物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祖父司马子音和父亲蔡公子家出现的频率最高,祭祀的规格也最高。这说明,在楚人祭祀系统中某位祖先出现的次数与他身份的重要性以及与墓主人血缘关系的近疏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6.
明清晋商在创造商业辉煌的同时,也推动了山西武术的繁荣与发展。形意拳于明清时期起源于山西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四大拳种之一,是晋商文化的直接产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体育学、社会学为基础,从形意拳的传承风格与特点、传承地域与传播效果、传承氛围与技术和理论的创新、传承制度与文化构建等方面探讨晋商对其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以期促进地域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叶娟丽  徐琴 《江汉学术》2021,40(6):75-85
作为传统乡村治理重要力量的宗族,在朝代更迭中虽几近瓦解,但改革开放后,又在南方部分农村地区重新活跃起来.根据约瑟夫?奈的软力量理论,与依靠强制的硬力量不同的是,软力量的核心是来自于文化、规范和价值观等抽象资源所具有的吸引力,而这正是共同体的内在价值.乡村宗族通过提供生存和发展资源、维系稳定与秩序、塑造自我归属感等方式满...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但又是它的衰落期与终结期。与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科举考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高度一体化;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科目高度单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与精神内核;防范和惩治作弊制度空前严备。  相似文献   

9.
作为甘肃区域学术的概括——“陇学”一词最早在清中期出现,至民国时期,陇学成为甘肃区域学术的专称。卢政致力于甘肃学术的整理与阐扬,仿《关学编》体例,撰成《陇学编》,首次将陇学脉络加以系统梳理。数十载后,张维重新“评骘陇学”,完成《陇学略述》,勾勒陇学的嬗变与整合历程,重构了相对完整的陇学谱系。从卢政的《陇学编》到张维的《陇学略述》,清晰地再现了陇学的发展脉络和学脉传承,这对于全面系统地了解陇学思想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宗族武术作为武术的一种存在,其主要把传统家族思想文化、武术技击文化、村落文化融为一体,来共同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广东宗族武术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宗族武术的产生与时代、宗族、地域的特征息息相关;广东宗族武术传播有其必然性;广东宗族武术形成因素包括:少林寺、聘请拳师、生计自保相关;广东宗族武术作用包括:家族安全保护、家族地位提高、家族门风规范、外来侵略抵御;广东宗族武术文化价值包括:群体凝聚、伦理构建、社会服务、人文教育、家族传承。  相似文献   

11.
宗族文化在我国农村具有深厚的根基,是农民现有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有一定的社会整合功能,又有明显的狭隘性,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理清农村宗族文化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宗族文化在农村的作用,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农村宗族文化对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指出了重塑现代新型农村宗族文化的现实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科举发展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当地的综合发展情况,同时又是影响和推动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明清时期玉溪的进士、举人数量进行统计,对其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来的中举人数清代比明代多、政局稳定时期比变动时期多,区域分布上呈现出来的向治所驻地集中、向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好的地区集中、向教育基础好的区域集中,民族分布上呈现出多民族共同发展等情况进行整理研究,对影响科举的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教育基础等进行分析,以期探寻科举制度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敦兵 《江汉学术》2011,(1):99-104
从亡国之由的追问中,黄宗羲批评了士人阶层中弥漫的"市井之气"、"乡愿"之学及晚明以来士人不自振拔、逃禅等"风节委地"之士风.他认为,作为遗民的士人,为敌国尽死节并非唯一选择,其应然的应世方式是"持子陵之风节",傲活人世,竭力著述,"抱道不仕"新朝,在维系"清气"、"扶植善类"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湖南人才数量比以前都有较大增长,表现在进士数量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士人继承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为湖南人才崛起创造了条件;书院的发展为人才培养打下了重要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湖南人才的崛起提供了发展动力;社会风俗的变迁,是明清时期湖南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历时千余年,唐宋时期许多知名文学家都为进士出身,这与唐宋科举考试以诗文为重不无关系。而在明清以后,许多极有才华的文人在科场却屡屡颠踬,这是因为明清科考的八股文虽与传统诗文有联系,但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技法与规范,较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才者并不一定就能写好。许多文人屡试屡败,往往将一生对科举刻骨铭心、浸透血泪的体验,凝聚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笔者以明清时期科举题材的戏剧为例,浅探明清文人对科举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永乐时期的青花已经介绍了,下面再说说宣德时期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7.
在浓厚文化底蕴与教育氛围的长期熏染下,明清时期的昆山望族具有文化望族的特质。望族除了财势与声望之外,往往与科举有密切的关系。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明清昆山的望族成员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仅为当地乃至全国树立了科举兴业、品行端正的典范,而且著书立说、品鉴典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学术遗产。此外,其独特的个性气质、精神风貌往往备受世人推崇,成为后人垂范的楷模。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代,士人的休闲意识浓厚,休闲观念独特。这种对休闲生活的认同意识造就了不少隐逸之士。士人休闲思想的美学意味主要表现在对"休闲人格美"的认同上,其内涵就是心不竞物、淡泊名利、悠游自适。士人的休闲文化活动高雅脱俗,除了旅游、赏景、看书、写诗之外,还有歌咏、下棋、书画、音乐等方式,均富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明清地方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地方城市建设中祭祀空间的布局占据了地方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地方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这种空间布局形成了一般范式,并对明清地方城市的建设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早期词谱多是从词选中派生而来,词谱有着许多明显的选本特征,词谱编订者常常抛开单纯说明格律的局限,在例词选择方面掺入风格化的内容,表现鲜明的词学观点,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一般而言,词谱在音律与调谱方面颇具适用性,但在阅读性方面比不上词选,而一旦词谱带有了些许选体特点,它就变得更为实用,影响面也会更广,这可能也是明清时期词谱编纂者的一个编选意图,体现了此一时期趋于实用主义的词体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