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价值、困境,并提出保障策略。价值:助推政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助力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内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体育治理。困境:组织效能发挥受限,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制度规则约束力弱,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资源供给内容有限,运行机制动力不足;数字技术支持不足,治理机制尚不完善。策略:以多主体协同为核心,为广泛参与提供组织保障;以政策制定为举措,为长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多形式供给为基础,为高效服务提供资源保障;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为高效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颁布的目的旨在从根本上释放学生学习压力,并将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推至新阶段。如何最大化发挥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各自特色,实现1+1+1>3的育人效果,亟需深思。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问题,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建议。研究认为,问题检视:“家校社”体育认知程度浅显;“家校社”体育资源供给乏力;“家校社”合作机制条件欠缺。建议:觉醒认知意识,更新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教育观念;凝聚体质合力,整合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优势资源;融合信息技术,塑造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我国当前体育旅游发展困境,探析大数据助力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及路径。体育旅游发展困境:供需匹配不合理、服务便捷性不足、治理效率尚低、关联产业融合不足。大数据助力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提升管理科学性、助力服务便捷化、丰富实践场景、催生新业态。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科学预测,实现供需匹配;搭建平台,促进智能化发展;精准决策,优化治理;信息共享,实现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审视我国社区体育治理成效与困境,并探究数字技术驱动社区体育治理创新的价值与路径。价值:从事后响应转向主动前瞻,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联动,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从粗放普适转向精准高效。路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与完善数据决策机制,推动实现主动高效服务;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与跨层级联动平台,推动实现政府组织变革;创新参与机制与搭建协商平台,推动实现多元主体共治;消解技术张力与化解技术风险,推动实现治理手段精准高效。  相似文献   

5.
孟然  张彪  郭兴 《体育教学》2023,(1):37-39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健全家庭社会学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想,预示着家、校、社三方协作的育人机制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通过研究得出体育的家、校、社共育方式是符合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未来体育教育发展的最终归宿,如今还面临着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校社体育脱节等影响因素,本文描绘了未来家、校、社体育共育的建设蓝图。  相似文献   

6.
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背景、价值和路径,旨在为“双减”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延伸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功能;有利于实现三位一体的全视域体育教育。为了最大限度挖掘体育联动发展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提升生命健康认知,树立正确的家校社共育意识观念;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依托“双减”大背景,搭建家校社体育联动平台;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媛 《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32-135
“双减”政策的颁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掀起了校内外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热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也遇到了校外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以及校内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参与积极性不足等诸多现实发展困境。在现存的应对措施基础之上,该研究将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构建家校社联动路径,从社会学、教育生态学以及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构建平衡的内部机制,汇聚外部多方量实现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创新,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验证家校社联动路径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进而全面推进课外体育活动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究高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对策。价值:蕴含丰富思想政治元素,拓宽全员育人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全过程育人目标;弘扬中国特色体育精神文化,助力全方位思想价值引领。困境:参与全员育人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培养方案更新滞后,支持全方位育人的环境创设存在短板。策略:全员赋能,精准发力抓住“点”;全过程协同,贯穿融合强化“线”;全方位濡化,多维发力融合“面”。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双减”政策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育人优势与发展现实,提出高质量发展路径。现实审视:多方主体联动不足、体育课程衔接不畅、家庭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校内体育资源保障不足、以考定教情况严重。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以明确协同责任为指导,打造多元共育新模式;以强调学校主阵地作用为主线,横纵衔接体育课程一体化;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为引领,家庭体育作业增关注;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手段,拓宽校内体育资源供给渠道;以回归全面育人教育本质为目标,多维度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体育志愿服务是体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面临如下困境:(1)体育赛会志愿服务与民生严重脱节;(2)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社区与组织缺乏连接;(3)学校体育志愿服务中学校与家庭缺乏有效互动;(4)体育志愿服务缺少联动与保障机制。研究提出对策:(1)利用赛会志愿服务资源服务于民生;(2)全民健身组织下沉社区完成组织与社区有效连接;(3)加强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校体育志愿服务发展;(4)加强多部门联动、协同合作,建立体育志愿服务智慧化信息系统以提高多元治理能力;(5)理顺机制体制,完善体育志愿服务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四川农村中学体育课后服务实施进行研究分析。目前,我国四川农村中学体育课后服务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家校社三方面,家庭方面,家长对体育了解不深。社会方面,体育文化缺失,资源不足。学校方面,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够、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等。文章认为,通过实施完善家校合作和社区共建、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和资源配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减轻学生压力等举措,可以为四川农村中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优质化的体育教育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姣 《体育教学》2022,(2):28-29
基于"双减"背景探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策略,探索家校社一体化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校家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外体育活动的乐趣享受,"校社结合"为学生提供增强体质的课程增量,"家社结合"为学生提供健全人格的社会化路径,以及"家校社三位一体"助力学生在坚持体育活动中锤炼意志品质。以学校引导、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家校社结合一体化机制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身心获益,促进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双减政策背景下株洲市小学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服务内容流于形式、服务项目开展受限、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效果不佳、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关注度不高、学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提出:政府搭建软件管理平台、加大活动资金投入、构建教师评估体系、推行家校合作模式、提高安全系统设置、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等对策,保障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有效开展,提高课后体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对社区新型服务组织参与基层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作用、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社区新型服务组织参与基层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作用:拓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渠道,改善居民体育健身条件;助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减轻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负担;强化政府多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困境:权责不清、资源投入不足、供给缺乏整合、供给形式单一。对策:赋予更多供给自主权、加大资源投入、有效整合资源、创新供给形式、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聚焦“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厘清“双减”视域下良好教育生态和深化体教融合所创造的发展契机,并分析课后体育服务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体育教育价值认知偏差、体育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体育教育工作绩效保障欠缺、体育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研究认为,中小学应树立正确体育教育价值,充分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拓宽体育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完善工作绩效保障体系,强化体育教师主体责任意识;健全监督管理评价机制,全面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梳理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经验、困境,提出发展路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经验:全面加强政策协同,构建发展体系;持续增加经济投入,强化全方位建设;加大校园足球宣传,增强文化自信;多元引入社会力量,发挥育人价值;打造足球育人环境,融合生态元素。困境:发展体系建设尚需提升,经济投入监管有待加强,校园足球文化亟须打造,育人理念融合有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仍需推进。路径:形成合力,提升发展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加强经济投入监管;多措并举,打造良好的足球文化;融入理念,营造全面的育人环境;科技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省级单项体育协会在推动新发展阶段体育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对于优化竞技体育发展布局、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体育事业各领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省级单项体育协会在“承上”中面临的困境包括:协会脱钩改革实效有待深化、协会发展自主性存在不足、法律保障体系亟需健全和完善;在“启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为:协会组织架构亟待完善、对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示范性表现不足、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的程度不高。基于此,提出加强党建工作力度,扩大协会党组织覆盖面;完善协会改革的顶层设计,加快实体化进程;优化协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建设标准;发挥协会引领示范作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后服务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推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共生理论研究视角分析体育课后服务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及共生界面,致力于实现体育课后服务的规范化、高效化、系统化发展。研究发现:共生单元理念偏离,主体能动发展不足;共生模式联动低效,部门协作互动不足;共生环境支撑不足,制度保障建立不全;共生界面传导受阻,资源要素流动不畅。提出应强化共生单元理念,建立体育课后服务理念融合共生机制;构建高效共生模式,建立体育课后服务利益联动共生机制;营造正向共生环境,建立体育课后服务多元保障共生机制;打造一体化共生界面,建立体育课后服务资源整合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机遇,剖析我国青少年俱乐部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国家政策的支持、教育理念的转变、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是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仍然面临发展容易受到制约和影响,缺乏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家-校-社”联动不足等挑战。提出推进策略:明确促进青少年体质发展目标,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强化学校主阵地,促进“家-校-社”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此保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字技术驱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升的逻辑理路与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路径。逻辑理路:多维政策破局,精准供给决策;协调利益引导,共享网络平台;赋予行为职权,强化数字认知;避免刚性嫁接,力争价值共创。困境:治理技术应用掣肘,服务流程有待优化;治理主体协同壁垒,供给准度有待提升;治理规则粗放泛化,制度规划有待跟进;治理手段赋能缺位,资源配置有待均衡。提升路径:数字技术重塑服务流程,健全品质性的技术适配机制;多元主体共建协同合作,构建高效性的数字交互平台;服务要素匹配价值需求,制定规范性的质量评估体系;公共资源实现均衡配置,筑牢精准性的资源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