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前提、价值意蕴与推进路径进行研究。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前提:“振农村体育之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农村体育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价值意蕴:打造农村特色品牌,助力产业兴旺;发挥绿色生态效益,助力生态宜居;增加有效文化供给,助力乡风文明;提升基层管理效能,助力治理有效;畅通生产要素流动,助力生活富裕。推进路径:发挥体育融合特性,打造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助推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更新文化传承理念,推动民俗体育传承发展;深化体育治理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格局;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对城市体育公园智慧化内涵进行解析,探析智慧化发展价值、障碍与路径。城市体育公园智慧化发展价值:优化园区功能空间布局,提升城市体育公园空间承载力;打造全民健身数字管理平台,推动城市体育公园管理现代化;满足市民多层次健身诉求,提升健康生活品质;带动全民健身与科技深度融合,助推智能体育产业升级。发展障碍:绿色发展理念不牢固,生态效益不佳;组织管理不到位,服务效能不高;公共服务获取门槛提高,推广难度加大;保障资源不到位,持续性动力不足。发展路径: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坚持智慧化治理思路,提高组织管理效能;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导向,让智慧化惠及全民;强化顶层制度设计,补齐发展资源短板。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生态需求视角下对现有部分城市体育公园现状、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的文化生态学、温州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分析及温州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园的认知与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①温州具有良好的体育公园发展的生态文化基础和潜力;②温州市民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温州城市体育公园需要设置更多的体育项目,配备更齐全的配套设施及运动场所,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③温州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园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存在一定误区,要加强体育公园的宣传力度;④明确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特色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温州地域特色、传统项目特色、品牌赛事特色.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智慧体育公园价值及动力机制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智慧体育公园建设价值在于优化运动空间,打造城市健身地标;依托数字平台,提升公园管控效能;升级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2)全民健身战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消费日益升级是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外源动力,而整合生产要素、保护绿色空间、便利群众科学健身市是内源动力。3)影响因素为政策颁布与落实不够,智慧化转型意识低;数字体育人才匮乏,技术研发相对滞后;智慧化嵌入方向偏移,建设初期规划差;新建扩建成本较高,持续融资积极性差。基于此,从加速数字技术渗透、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完善数据共享服务、强化顶层规划引领4个方面提出智慧体育公园建设的推行进路,进而助推体育公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聚焦“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厘清“双减”视域下良好教育生态和深化体教融合所创造的发展契机,并分析课后体育服务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体育教育价值认知偏差、体育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体育教育工作绩效保障欠缺、体育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研究认为,中小学应树立正确体育教育价值,充分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拓宽体育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完善工作绩效保障体系,强化体育教师主体责任意识;健全监督管理评价机制,全面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阐释城市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动因,并提出推进路径。城市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现实动因:多措并举激发建设动力与活力,多元需求倒逼发展“提质增效”,多重理念更迭重塑发展样态。推进路径:创新体育公园用地与管理模式,重构服务场景集合;立足城市转型和居民需要,统筹体育公园内外协调发展;厚植“绿色低碳”公园底色,打造“健康环保”生活理念的传播载体;加强营建视野和主体开放,包容公园内部多元社群文化;完善多维保障服务体系,推进发展成果多主体共享。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阐述体育公园建设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并提出推进路径。体育公园具有全民参与性、运动休闲性、绿色生态性的特征。体育公园建设时代价值:通过多样化体育场地设置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通过生活情景渗透叠加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绿色价值转化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推进路径:推动建设模式创新,增强要素资源配置,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多元融合共生,深化各方普惠共赢。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究高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对策。价值:蕴含丰富思想政治元素,拓宽全员育人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全过程育人目标;弘扬中国特色体育精神文化,助力全方位思想价值引领。困境:参与全员育人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培养方案更新滞后,支持全方位育人的环境创设存在短板。策略:全员赋能,精准发力抓住“点”;全过程协同,贯穿融合强化“线”;全方位濡化,多维发力融合“面”。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智慧体育空间助推城市建设的逻辑动因、实践探索与推进思路。逻辑动因:空间实践推进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建立,消费升级转型撬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焕发城市文化新活力,“体育+社群”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体育“新场景”重构绿色城市“新生态”。以成都为例开展实践探索:“以人为本、与城共生”推动城市制度创新,体育消费新空间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体育+空间+文化”重塑城市文化氛围,社区体育新样板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绿地体育空间践行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思路:完善政策指引,引入资本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发展;强化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活动;激活闲置空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传统民俗体育实现“由乡入城”的发展趋势。以武汉高龙为例,运用实地田野调查、个案分析以及扎根理论等方法,对嵌入城市的民俗体育传承运行机制展开探究。研究发现:民俗体育在城市空间传承运行受多方因素影响,其发展主导力量“靠自己”与“靠政府”紧密结合;传承状态“很热闹”与“不景气”相互切换;传承策略是“文化弘扬”与“产业打造”相互支撑;呈现“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两种价值诉求。民俗体育在城市空间并非以“复刻”的样态出现,而是在多方力量博弈之下,通过功能拓展或形式再造,实现文化再生传承。因此,该研究确立以“变迁中的再生”作为核心概念和分析机制。希冀为当前的民俗体育在城市空间传承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都市体育圈:概念、类型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城市体育发展的新模式——都市体育圈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都市体育圈可按都市市民生活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分类;都市体育圈具有内聚性、圈层状、依存性、网络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韩冬 《体育科学》2005,25(6):87-93
运用城市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上海、北京和沈阳三城市市民就体育活动对市民提高素质的认同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社区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职工体育等多种形式而开展。通过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参与.提升了市民的综合素质;2)城市体育活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形象的改善与提高等方面,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城市的整体文化理念,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三大城市体育活动对市民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市民的思想道德的提升;对运动参与者创新素质的开发;对市民心理的完善;对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的强化和对市民审美素质的提高上。针对现阶段三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1)提倡“素质”体育现;2)注重需要动机的转换;3)更新学校体育的观念;4)重新定位职工体育的价值;5)开发群众体育的社会集群性;6)挖掘竞技体育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在体育公园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进行了梳理,也探析了现如今所面对的困境与挑战,最终提出了体育公园建设的实施路径。价值意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现实审视:传统体育文化普及程度较低,公园建设缺乏社会支持;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条件受限,体育公园项目融入受阻;传统与现代体育价值相背离,体育公园精神建设困难。实施路径:凝结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丰富公园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中华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助推公园精神文化发展;整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助力园区合理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打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供给结构、生产效率、价值创造三个维度对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展开深入论述,探讨“双减”政策下我国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和路径。结果发现“双减”对于推动我国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双减”政策势必成为体育培训业的一场“及时雨”,推动体育培训业提质升级,成为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面临的发展困境则是:体育培训业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善;体育培训业要素质量低下,业态不明;现代化管理程度不足,缺乏专业人才;体育培训业野蛮生长,忽略价值创造。建议发展路径为:打造体育培训“+”的融合性产业,完善产业链;提升体育培训业要素效率,明确业务经营;提高现代化管理程度,引进专业人才;加强行业监管,提升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交互作用下我国体育消费升级的价值意蕴、问题审视以及发展路径。研究发现,供需双侧互动下体育消费升级具有以下价值:促进体育消费扩容提质,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体育消费需求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双侧互动下体育消费升级的现实表现涵盖多个方面:多样化体育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女性体育消费渗透率持续提高;小众个性化体育消费成为热点。体育消费升级增添动力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体育场景消费连接不畅,独立商业模式要素不全;供需双侧耦合机制缺失,女性体育消费关注度低;多元体育产品供应不足,传统供销结构亟待改善。并提出应对策略: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场景需求,提升场景体验,建立有效连接点;增加女性消费者有效供给,拓展营销策略,打造专属产品线;针对异质提供多元化服务,调整供给策略,创造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的重要举措,规划建设口袋体育公园意义重大。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口袋体育公园项目的特征价值与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认为:口袋体育公园在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拓展全民健身设施有机更新,推进城市新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该类项目规划环节缺乏系统性策略作为行动支撑;设计环节缺乏对使用需求的思考,设计介入运作的程度较低;管理维护环节治理主体责任界限不清,区域间管护水平差距较大。研究建议:构建口袋体育公园建设规划体系,实现从项目导向到系统性布局的转变;同时洞察百姓需求,鼓励设计介入运营,完善口袋体育公园设计制度;并进一步理顺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基于多元主体的长效治理机制,形成我国口袋体育公园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强调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需求和价值。通过人文关怀视角对当前学校体育面临的挑战分析后认为,学校体育亟需做出调整,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上: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育需求与个性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组织上:打通校内、外界限,增加学校体育活动吸引力;学校体育政策供给上:完善制度供给保障,引导学校体育对人文的关注;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上:均衡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优质资源的流动性和互通性;在学校体育资源开放上:多元促进,推动学校体育资源开放,惠及广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究民族传统体育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生态教育价值,经济发展价值,健康促进价值。困境:产品质量不高,社区参与受限,设施生态兼容性低,规范标准缺失。策略:细化产品结构功能,提升供给质量;重视本地民众参与,增加民生福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升级;完善行业规范标准,保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研究和逻辑分析法,以基层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构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政府购买服务为研究切入点,采用逆推顺述的研究方式,剖析K村体育组织百余年发展和政府购买服务视域下基层体育组织的意义和价值,探究其在新时代的参与实践。研究认为基层体育组织对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和认知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基层体育组织与政府的互动缺失,呈现出政府和基层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两头找、两头难、两头空”的发展困境。基层体育组织的主体性不足、消费经济社会下公益性公共服务供给难及其合理性但非合法性存在等成为新时代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桎梏。延伸政府购买服务,给予优秀基层体育组织以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提升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构建人民主体性体育,既保证政府购买服务“转得出”,也保障基层体育组织真正“接得住”,是新时代政府购买服务视域下基层体育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价值与挑战,并提出发展路径。价值: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加生产要素有效供给,扩大商品服务有效需求,畅通国际国内循环。挑战: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生产要素配置不充分,相关标准化建设不足,国际国内市场不畅通。路径:夯实市场基础制度,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要素高效配置,打造高级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商品和服务市场水平,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大市场开放性力度,实施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