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菲 《东南传播》2021,(5):113-116
后疫情时代,"老龄化"和"数字化"两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不应该被隔离在数字科技的"围墙"之外,应该实现科技"助"老,而非科技"阻"老.从"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困境可分为设备、情感以及社会融入三个层面,在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下,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问题出现转机,文章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文娱消费线下受阻,需求转向线上释放,以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热度攀升,疫情倒逼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云端"新业态.文章聚焦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现状,梳理当下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探索后疫情时代数字文化新业态可持续发展路径,助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传播已成为当下传播学的热门课题,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公民高度关注城市信息和城市空间环境动态,参与城市传播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本文重点关注城市传播的研究现状、疫情期间城市传播受到的挑战以及后疫情时代城市传播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洁琼 《新闻传播》2023,(18):20-22
疫情倒逼传统教育迅速转为线上形式,但两者二元关系并未理顺。疫情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质量存在不确定性,新闻课程实践性不够丰富,以及师生之间反馈不及时造成管控力弱和情感流动性差。因此,针对地方高校特点和本校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在统筹规划下完善教学服务保障体系,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利用多方力量将实践平台多元化、系统化,以及进一步革新教学理念和模式,从教、学、管三方面出发从而保障“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黄娜 《图书馆界》2022,(6):89-94
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其资源优势,如何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符合其需求和期许的服务,这就需要探讨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数字阅读推广服务,即数字阅读推广的模式是如何的。本文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以我国42家“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的数字阅读服务为分析对象,探讨关于不同推广对象属性、投入要素,以及不同推广要素的组合情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的选择,进而促进图书馆内外资源的交流和后疫情时代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电影,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一环,也是人类精神守望、表达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后疫情时代,电影传播与复杂环境共融共生,经历着冲击与恢复,也衍生出诸多创新和变革.透视后疫情时代电影传播的秩序图景,研究者多从工具论角度进行行业和产业观察,而对于这一抽象话题,也需要从文化的历史的角度进行诠释.本文采用詹姆斯·凯瑞"传播仪式观...  相似文献   

8.
任翔 《出版广角》2021,(2):27-31
面对数字颠覆和疫情冲击的双重挑战,全球出版业在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平台管制和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固有矛盾凸显,转型压力剧增.文章聚焦欧美出版业面对变局的适应求存和创新求变,梳理、分析2020年欧美出版业发展动态,展望后疫情时代数字内容生态的构建与治理趋势,并就推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后疫情时代真人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并找到摆脱困境的路径,对真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理念”和“人力”两大困境,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探寻真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路径,得出网络化、智慧化和元宇宙是真人图书馆的三条技术路径,以及弹性管理、融合管理和伦理管理是支撑真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三条管理路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后疫情指代的并非是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有起伏,存在小规模暴发的可能,同时还可能存在从国外和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作,迁延时间长,对经济、教育、健康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本文以北京突然暴发的聚集性疫情召开的一天三场新闻发布会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进一步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体系、重视风险感知与舆情预判...  相似文献   

11.
后疫情时代和疫情时代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很难用一条横杠将两个时代严格区分开来.笔者认为:后疫情时代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时代——是人类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之中的时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充分验证的时代,是世界各国强烈期盼经济复苏的时代.后疫情时代与疫情时代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2.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电影产业遭受重创,后疫情时代下,正上演着一场从院线到流媒体的电影媒介转向.这场由资本市场推动的产业转向,以数字科学与网络通信作用下的技术转向为核心,究其本质是一次从公共媒介到"私媒介"的媒介属性的转向.通过对这些转向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电影媒介的产业、技术与媒介属性由"转"到"合"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后疫情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走势成为国内外出版界甚为关切之事。本文基于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分析,以及疫情期间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国民阅读的真实状况,通过展现全球出版业在动荡中的努力自救及其实际效果,启发中国出版业和书业界根据疫情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疫情可能造成的产业新格局,采取相应的措施,谋求后疫情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形象改善与重塑,需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平台弥合各种差异,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通过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优质传声者,扩展传播内容范围与层次,创新有效传播形态和方式,不断开展定制化传播,塑造国家品牌,加强中外多领域对话与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升国家形象传播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信息疫情"治理、健康信息寻求、新冠风险感知,以及疫情信息传播上的媒体表现,是当前我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热点,但也存在对普通群体健康的关注还不够多元、缺乏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较少关注精神健康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特定文化中的特定健康问题,聚焦社会文化语境对健康的影响,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网文平台用户在线阅读时长显著增加,数字阅读市场升温.进入后疫情时代,网络文学IP作为拉动数字出版业增长的支点,持续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我国网络文学IP价值链业已形成,但粉丝经济与价值链间仍存隐性屏障.面对网文粉丝社交化、移动化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诉求,网文平台调整粉丝社群运营管理思路,加强网络文学IP价值链辅助活动的技术赋能,注重调和网络文学IP价值链上的利润矛盾,尝试打造网文Ip+有声阅读的长音频盈利集群,从接受审美的视角提高网络文学IP的文化内涵,融入全球价值链,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过去三年,新冠疫情从多方面影响着广大人民的心理健康。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博物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利用博物馆在环境、收藏及诠释方式上的优势,发挥心理疗愈功能。文章通过分析因疫情原因造成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从博物馆传播内容、空间环境与社交属性等角度探索博物馆在心理治疗上的先天优势与内在价值。并从当前与未来两个维度,从线上传播和线下活动两个层面探究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挖掘博物馆在心理治愈方面的价值与机遇,探寻博物馆应对社会心理问题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8.
叶俊 《青年记者》2021,(6):8-11
后疫情时代,西方国家将面临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全方位挑战,对其高度自信的制度和价值观或有系统性的理论反思,国际关系政策也会作出调整,对华开展舆论斗争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后疫情时代国际舆论斗争的趋势和特点作出分析,并根据国际舆论斗争形势提出了相应的舆论斗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和交互性引发传播格局与传播生态的改变,传播主体的泛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情绪化以及媒介技术带来的认知固化,对人们接触、理解与使用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疫情危机下,大学生缺乏对媒介信息系统的宏观认知,在解读与评价信息时批判能力不足,且鲜少在公共平台发声,社会责任感缺乏,媒介素养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给全球出版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实体书店的销售码洋大幅下降.后疫情时代,政府、出版机构、书店从三个维度合力弥补书店损失,措施包括政府扶持、出版机构帮扶和书店自救.为了摆脱困境,需要落实扶持政策,推动书店发展;改进线上营销,重视新型人才;小众即为大众,培养定向客流.未来,实体书店将转变理念,创新经营,表现在O2O模式转型升级,全场景阅读迅速延伸,书店下沉和乡村书店的兴起,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