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察父母情感温暖对初中随迁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的父亲情感温暖分量表、母亲情感温暖分量表及积极心理品质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市某所初中241名随迁子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与随迁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亦与其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正相关,随迁子女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2)积极心理品质在随迁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遵义市工农小学始建于1951年,位于遵义市城郊结合部遵师路,是由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584人,其中随迁子女1330人,占学生总数的84%。在市区教育局指导帮助下,学校确立了"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战略思想,确定了"感恩照亮人生,感动滋养生命"的办学理念,追求以感恩为基础的感动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益 《江苏教育》2022,(47):20-23
城市在高速发展中会迎来很多“随迁子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借助劳动教育,开启创意生活课程,通过一块农场的建设,培养“随迁子女”的生活素养,让“随迁子女”成为新时代“当家少年”。  相似文献   

4.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7):F0002-F0002
马坡第二小学位于顺义区城乡交界。于2008年7月分立成为一所独立校,王阔任校长。成立伊始,校长王阔提出了“让每个学生成为他(她)可能成为的优秀人才”的教育宗旨。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经多方调研,解读前人“水文化”精髓,赋予其教育的内涵,提出了“若水教育”办学思想。在“孕育水德文化塑造尚水人生”办学理念引领下,从“若水的学校管理、若水的教师塑造、若水的学生培养、若水的校园环境”等层面人手,着力构建“水韵”校园。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民以“举家迁移”的方式进入城市务工或者经商,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归属感的培养。文章阐述随迁子女集体归属感的重要性,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随迁子女自身角度分析了集体归属感弱化的原因,分别从抓好学校主阵地、打造多元育人环境,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等角度探讨培养随迁子女集体归属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仍然存在入学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心理问题严重等问题。只有进一步明确流入地政府、学校的义务教育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制度,积极改善流入地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关怀和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参考》2013,(22):10-14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把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列为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之一。由于各地教育的基础与区情不同,当前的工作重点、亮点也不一样。多年来,福建省泉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三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践行“平等·融入·成才”理念,创造条件让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融入当地社会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教育,促进随迁子女成才,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行区域。近日。本刊编辑部特邀请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校长陈溪林、福建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校长许伟哲、福建省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胡福进,就此进行了恳谈。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14年,我区共投入2.53亿元,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的城市学校(含民办学校)进行奖补,免除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的学杂费,并严禁学校加收借读费及相关手续费。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外省户籍学籍迁入人员在广西参加升学考试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质性"问题是融合教育进程中的障碍。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充分发挥互动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三方联动的互动机制势在必行。推进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须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平等就学、混合编班、混合编组,鼓励朋辈群体互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积极开发融入地的方言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0.
张贤臣 《现代教学》2014,(7):132-132
近年来,我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逐年上升,已成为杨浦区随迁子女比例最高的初级中学。如何开展“融入教育”,帮助随迁子女尽快适应上海的学校生活,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成为我校必须直面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我们选择以“融入教育”课题研究为切入口,着力研发“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尝试通过有系统、分层次的课程化教育系列研究,来帮助每一个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上海。  相似文献   

11.
红叶小学自建校起就不断地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学生共性的问题是成绩普遍偏低,家长期望值却很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家长本身素质偏低等,当然还有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不力等各个方面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对"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做了细致研究,宗旨是一切向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质量倾斜,通过加强每个学科每种课型的教学设计研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等策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综合素养,全方位促进这些孩子学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逐年上升,已成为杨浦区随迁子女比例最高的初级中学。如何开展“融入教育”,帮助随迁子女尽快适应上海的学校生活,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成为我校必须直面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我们选择以“融入教育”课题研究为切入口,着力研发“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尝试通过有系统、分层次的课程化教育系列研究,来帮助每一个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上海。课程设计与研发我校“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研发先后  相似文献   

13.
红叶小学自建校起就不断地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学生共性的问题是成绩普遍偏低,家长期望值却很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家长本身素质偏低等,当然还有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不力等各个方面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对"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做了细致研究,宗旨是一切向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质量倾斜,通过加强每个学科每种课型的教学设计研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等策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综合素养,全方位促进这些孩子学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是目前太仓城区唯一定点吸纳随迁子女的公办小学。多年来,学校坚持“在感悟自然中成就生命之美”的办学理念,秉承“养正至美”的学校精神,凸显生态文化教育主题,加强文化顶层设计,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社会对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关注,从学校层面促进随迁子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考察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现状,分析学校层面特征对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城缜儿童相比,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较差,表现形式更加隐蔽,且极端个体更多。学校因素能够解释随迁子女学校适应得分变异的14.26%。在学校层面,学校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对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具有正向影响,而学校外地学生比例、班级规模则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国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成套量表》,对深圳市小学四年级、六年级574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下称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并与该市1200名四年级、六年级本地户籍的学生(下称深户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女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男生;深户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随迁子女,随迁子女的师生关系好于深户学生;没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有留守经历学生;与父母双亲一起生活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与其他家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等)一起生活的学生;家庭经济地位越高、父亲学历越高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性越好.为了提升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状况,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政策,搭建随迁子女发展平台;搭建学生互助合作平台,帮助随迁子女解决学习困难;接纳与关注全体学生,帮助随迁子女走出自卑,提升自尊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作为福建省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流人城市之一的泉州市,历来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2006年,泉州市确立了“平等·融人·成才”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将保证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教育作为稳定劳动力队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省遵义市工农小学,是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574人,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330人,占学生总数的85%。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知足感恩、阳光自信、行为良好的孩子,让感恩的思想植根于心、内化于行,是学校全体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基于校情生情,学校提出了"感恩奠基人生,感动滋养生命"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以"感动教育"为特色的学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进程中,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是每个城市的重要责任,也是事关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而且,在保证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当地学校,幸福成长,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和合教育”是在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地生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四个“和合教育”模块的设计与组织,总结“和合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要使学校的融合教育更富有成效,应重视课程问题。学校应调查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社会生活需要来确定融合教育课程目标、构建融合教育内容,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在课程实施时贯彻渗透性、活动性、合作性原则,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融合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