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1,(14):20-23
no.1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并作为限定性拓展课程排入课表。修订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研究制定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构建本市大中小学层次分明、逐年递进、科学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在高校构建一批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中职校开设心理健康课。  相似文献   

3.
张志莲 《教育》2024,(10):124-12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依托各科课程标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容易出现心理发展矛盾,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成为热点话题。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之际,调整课程结构、修订课程标准、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者针对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7年颁布、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现行中小学课程已经包含了大量有关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各门课程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不同职责。据此认为,在新一轮课标修订中,不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但需要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关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提出:“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地落实课程目标。”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教师们用创新的智慧、立异的思维,为落实《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在全面总结前十多年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组织专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简称“2022年版课标”)正式颁布。为了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学习理解新课标,下面试图从文本的角度对“2022年版课标”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2011年版课标”)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倪韵章  吴堉雯  吴威  顾洪亮 《教师》2022,(25):60-62
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教学的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比较,旨在明确修订后的变化。比较结论如下:①总体框架上增加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学业质量与附录四个部分。②指导思想与课程性质融合;衔接作用明确,课程地位突出;课程理念内涵更加清晰;核心素养凸显指向更加明确。③课程内容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顺序进行组织。④课程实施部分按照新课改内容进行修订,增加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单元。总体来说,修订后的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有所减少,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更加突出,充分体现出新课改对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深化学校美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艺术课程与时俱进的自身需求。教育部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整合与超越,由于修订力度大、呈现亮点多、实行要求高而备受关注。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发布背景厘清修订历程的脉络,从目录总览分析修订前后的变化,从课程架构解读修订的主要亮点,从美术课程内容阐释美术教学的坚守与创新,努力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精神,从而使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正确把握“双减”背景下艺术课程的发展方向,让核心素养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艺术盛景。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新时代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成果。课程标准凝练学科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实施建议。借着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东风”,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评一体化等逐渐成为热门话语和研究前沿。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加强对评价目标、标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各门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已相继出台,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内容相对较少,而且争议较多,绝大多数中学受升学、就业的压力,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存在严重的“表面重视,内心忽视”的现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前进步伐明显落后于其他课程,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审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设策略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课程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自教育部2002年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深入实施,诸多与课程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相关的问题逐渐暴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巨大阻碍。本文以《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为例,阐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围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对南京市303家学校、54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如下制约因素:课程整体上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心理教师普遍缺乏开发心理课程的专业能力、课程活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能力弱、课程的设置缺乏课时的制度保障、课程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和整合、课程所涉及的各方主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理解和认同等。建议从制定区域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增设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专题培训、开发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选择适宜的课程实施方式、推动学校开发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此,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被挖掘出来,在体育课程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关讨论日益细化,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也日益明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逐步转向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方式该如何转变。围绕一线教师的关注点,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再次对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孙晓天(以下简称“孙”)教授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5.
杨顺红  岳勇 《中国培训》2023,(11):110-111
<正>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颁布,把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融合成了“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这门必修课。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我们坚持导向性、整体性、发展性、多元性的四大评价原则,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CIPP评价模式,从知识体系、能力本位、核心素养三个视角优化评价,以此提高“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效果,帮助中职生更合理的认识自己,发展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起步到逐渐成熟,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预防、普及教育以及对心理问题学生的矫正辅导。在预防教育中,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普通高中存在专职心理教师缺乏、课时紧张等客观原因,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被制约。很多高中迫于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除国家课程标准中涵盖的要求必须开设的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大多无暇顾及,而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我国进行了第8次课程教材改革。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和修订,并正式颁布。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课程标准(以前的各个“教学大纲”都是“草案”或“讨论稿”,均未正式颁布)。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引领下.我们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去年底,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十年磨一剑的产物,得到了全国各地教育行政官员、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一经发布,立即掀起了各种学习和解读课程标准的高潮。今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特别强调,“各阶段教育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标准”,“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国家总理如此强调课程标准,这在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还属首次。随着各地对于修订后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成为本年度基础教育领域最热门的高频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奠定了新的时期依法实施课程的基础。自十年前“课程标准”这一名词在新中国第一次取代“教学大纲”,就已经开启了一个变革的时代:名词的转变意味着课程理念的变化,与以往教学大纲规定知识点不同,课程标准更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课程标准并没有做硬性规定;此外,课程标准还重视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双基”,打破学科中心,鼓励如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种全新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设计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0月1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就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修订)》的通知。这是有步骤地改革和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大举措。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建设,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与原来试行的课程标准相比,此次修订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1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2013年要重点做好的“七项工作”。排在各项工作首位的是“发挥教育系统优势,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此之前,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于2011年12月28日印发,已经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实施教材的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