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课的本质特征就是“动”,“动”既有启动、发动、互动之意,又有流动、律动之意,更有感动、触动之意。那么,心理课的“心动”是指什么?即学生在心理课中能获得直观体验和感受,“心动”既指学生的活动过程,也指教师实施心理教学后的效果。在当前中小学心理课课时普遍较少的背景下,要想让心理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心动”课,须把握四个要素:整体有“互动”,身体有“活动”,节奏有“律动”,心灵有“触动”;以及三个关注点:选题要贴切,符合学生的需求;案例素材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活动形式多样,尝试打破常规。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中小学生、家长、教师的在线网络问卷调查发现,三类群体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比较平稳。学生的心理危机随着年级增加会有所提升;教师群体中毕业班教师和年轻教师心理危机发生率较高,学科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家长心理危机发生率不存在年级差异;家长和教师居家期间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疫情后期的心理干预除了宣传外,还要加强调研与对重点对象的关注,开展积极正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师心理冲突是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时候,既要进行课程改革,又要进行传统教学变革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课程改革的“破”与“立”之间的冲突。其具体表现有:实践新的教学范式与原有的教学范式之间的冲突;追求学生知识掌握与追求学生的能力发展之间的冲突: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践操作之间的冲突等等。教师心理冲突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支持,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对比分析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前后,学生在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以检验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数据表明,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后,高中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得到改善,并且明显高于前测水平。根据实践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教师要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生均作出延期开学的紧急调整。如何陪伴广大中小学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是这个系列心理微课的基本出发点。这个系列微课以协助疫情形势笼罩之下的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科学调整认知、主动建设情绪为核心目标;以心理知识讲解、心理游戏示范为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发展心理资源、学会积极应对危机事件为长远目标,使广大未成年人和家长学会配制自己的"心灵抗疫特效药",有效维护心理健康,平安度过特殊疫期。  相似文献   

6.
“舞动心理课”是将“舞动治疗”的理念及技术与小学心理健康课相融合的课程。“舞动心理课”的实践重点在于教师、主题、课堂三个方面。要转换教师角色,走近真实自然的学生;设置适当的舞动主题,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抓好课堂“五细节”,全面提升舞动心理课的实践性。“五细节”包括:巧用道具,调控课堂秩序;善用音乐,创设不同情景;精选游戏,兼顾个体与集体;多用镜像,激发自尊与自信;适时分享,联结身体与心灵。  相似文献   

7.
疫情期间,学生无法正常学习生活,亟须心理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任务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解决了疫情期间心理辅导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实例,详述如何制作“心理成长任务包”,阐明了任务导向教学法可有效应用于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相似文献   

8.
观察分析2021年厦门市同安区新冠疫情期间,该区中小学生对疫情的风险觉知、情绪状态、亲子关系、学习适应等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现状,发现其符合“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现象及规律,由此调整心理辅导工作的方向和策略:把握心理状态差异,适时适度介入;明晰心理需求差异,实施分类辅导;正视心理认知差异,秉持积极导向;顺应不同认知期待,营造安全氛围。  相似文献   

9.
我校是地处西南地区贫困县县城的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给2014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设了心理课,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中。一年来,作为一名心理教师,笔者在指导中遭遇无理论支撑、无标准、无体系和学生无基础等尴尬,由此引发个人关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理论基础、各个学段指导原则、内容、方法以及体系建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课上,当学生发言被嘲讽时,或有学生明显违反心理课堂约定、出现突发情况时,心理教师要及时按下“暂停键”,引导学生觉察这些不当的行为,展开分析和讨论,获得新的经验。另外,当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常见的“向好”状况时,如某位不爱发言的学生突然有一天在课上主动举手发言,某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能够静下来倾听他人的分享时,心理教师也可以按下“暂停键”,给予学生正强化。实践表明,停下来,引导学生去觉察、反思,有助于学生将课上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心理课更具“心理味”。  相似文献   

11.
现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积极向好,复学后,教师们如何消除疫情期间学生的负面心理,使其调整好学生的状态,让正常的课堂教学与居家线上学习有效衔接,这是学校、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话题。评析: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人类灾难,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复学后,教师不要急于赶进度、讲新课,而是要上好三种课。上好"心理课"。  相似文献   

12.
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小学生与成人一样承受着心理压力,同时,又面临着自己独有的压力事件,如在线学习效率不高、考试、亲子矛盾等,而抑郁情绪和自残、自杀行为在这一背景下更容易相互传染。本文通过一个班级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对复学后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阐述了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情况严重的学生“放小”处理,转介至专科医院,持续跟进心理辅导;通过讲座、团辅等重点做好“?大”工作,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学校和教师要更新课程理念,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课程资源;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包括学法指导、心理疏导、生涯规划等;要整合资源,利用信息平台,开发微课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心理辅导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心理辅导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开设心理学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初期,这种方式也比较易于为教师所掌握。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应多样化。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  相似文献   

15.
心理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琢磨及改进。通过回顾两节心理公开课的磨课历程提出反思:上好一节心理课,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整合及创新;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现,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冲突是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时候,既要进行课程改革,又要进行改变传统教学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课程改革的“破”与“立”之间的冲突。其具体表现有:实践新的教学范式与原有的教学范式之间的冲突;追求学生知识掌握与追求学生的能力提高之间的冲突;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践操作之间的冲突;等等。教师心理冲突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支持,社会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关注,并辅以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美国教育家沃尔伯格·韦克斯曼说:“改进教学往往要注重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可见,学生心理对教育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关注学生心理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8.
当今,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会了上网。网络所具有的新颖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对中小学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同时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伯顿所言:“凡上帝有一所庙宇的地方,魔鬼也有一所礼拜堂。”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也具有负作用。研究中小学的上网心理,寻找相应的调适策略,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应是广大心理教育者和教师亟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求新心理,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掌握学生的实用心理,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运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增强思品课的感染力;把握学生的求真心理,提高思品课的说服力;了解学生的自主心理,努力提高学生对思品课教师的信任度;满足学生的趣味和好动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封闭性心理,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深入性;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化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统一教材的心理课如何才能有效并且高效?心理课的去向在何方?目标在哪里?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目标?这些问题成了心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方向。正如古语所云“教学相长”,每位心理教师都在陪伴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着自身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一点点探索着心理课的真谛: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正向的成长力量。浸润在心理课中,学生与教师用心交流。“心”这个字应该是心理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