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好问的词学理论同样体现在其遗山词之创作中,通过对元好问词序(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其词体创作的完备、“以词存史”理论主张的实现、“诗词一体”观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鹧鸪天》(临锦堂前春水波)的系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即甲中(1224)说、乙酉(1225)说和癸卯(1243)说。在对隆德故宫、临锦堂、兰皋亭等地名进行考索的基础上,再从遗山行迹、文本创作等角度比较分析,发现词题与词作本身并不相符,三说中惟“癸卯说”更接近于该词创作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的寒食诗在意象选取上展现了他的独到眼光,其运用也显示了高超手法。作为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在唐宋寒食诗深厚情感意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了“寒食”独特的取向;除此之外,元好问在他的寒食诗中引入新的物象或将以往寒食诗常用的意象翻新,构筑遗山寒食诗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以“味”论诗。以味论词,始于金代元好问。元氏在《遗山自题乐府》中举出黄庭坚的《渔夫词》和陈与义的两首《临江仙》,作为有味词的代表作。文章分析了这三首词后,认为元氏所谓“词味”,指的是含蓄委婉地包含在词中的深层意思。  相似文献   

5.
向往山林,却放不下仕途与国家;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无所适从,作为金代的坛盟主——元好问,其悲剧的一生中,无时不在表现这样的一种传统士人的无以摆脱的宿命轨迹。从遗山词的创作历程来看,很明晰的体现出这样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诗话在元好问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宋韦居安《梅磵诗话》、明瞿佑《归田诗话》、明都穆《南濠诗话》、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等,大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引起过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比较而言,近现代学者撰著之诗话,利用则比较薄弱。其实,这些后出的诗话,亦散存大量的遗山研究资料,如加以蒐辑、整理、利用,既可使遗山及其作品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又可觇近世诗风趣尚之流变。这一文学史料学的拓展,对当下的元好问研究,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遗山碑志文以记叙事情为依托刻画人物,每一篇碑志文都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多角度叙事手法,撷取传主个性特征的主要方面品议人物;选择典型的材料,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叙写事情;在叙事的同时,辅之以议论,出语精警,见解独到,议论和叙述紧密结合而互相印证;选取具有奇异色彩的传说状写人物,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陶渊明的品评是元好问诗学批评最重要的内容。在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元好问结合金源诗歌的创作实际,对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元氏创作了大量的和陶、拟陶、集陶类诗,对陶渊明的人格精神表现出了由衷的钦羡。元氏以“天然”、“真淳”概括陶诗的美学品质,颇得陶诗之真髓。元氏还以陶诗及其美学精神为范本建构自己的诗学理想,并据此对当时的创作实际进行了恰当的评说。  相似文献   

9.
金代杰出诗人元遗山,他的诗歌创作,前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确如此。元遗山的“丧乱诗”的沉挚悲凉,正如《瓯北诗话》所说的:“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遗山诗是有自己的创作纲领的。《论诗三十首》这一  相似文献   

10.
金代后期,部分稼轩词作通过非公开途径传回北国,被元好问推举为北方词坛的新高标。元好问侧重继承稼轩以诗为词、借词留连光景、感慨时事等取向,于稼轩抗金报国情怀不予置评,于稼轩豪放词风亦少有继承。此后,白朴得遗山衣钵,耶律铸侧重借鉴稼轩词咏物、留连光景,失之片面,至王恽始能大力表彰其忠义大节,北方才有了完整意义上的稼轩词。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其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与后世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元好问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的论证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词作的独特风格。认为:元好问在创作理论上一方面主张刚健豪放、自然真淳的文风,另一方面又强调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注重温婉含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他的词作呈现出一种“疏快之中,自饶深婉”,“刚健含婀娜”的独特风格。这对改变金元之际单一的风格。推动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家乡的系舟山,在他诗中有不同称谓:小时候居住山下,就称作系舟山。避乱离乡,漂泊数十年,思念家乡,系舟山成为家乡的标志,于是称之为“家山”。山上东岩,是元好问父亲读书处,一代文宗赵秉文因而写诗称系舟山为“元子读书山”,此山就成为元氏家族文化承传的象征,“读书”也由此转化为元好问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3.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4.
论遗山词的词史地位及其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词融会北宋词风的过程中,遗山以其在文坛上的领袖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词和北宋词的交融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业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的交融,遗山以其极高的词创作成就而成为这两种文化交叉点上的佼佼者。遗山推崇苏、辛,词风豪放,对元词的发展走向很有影响。在沟通宋、金词以及在金、元词的延续上,遗山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山还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其词体制完备;词中尊杜,极善融化唐诗;其词又有明显的“史”意识影响的痕迹;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之风在其词中时有反映;清代词论对其词毁誉不一。凡此种种,都体现了遗山词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持正宗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在《论诗三十首》中,肯定了李商隐诗之“精纯”.赞扬它世代受到人们的喜受.但对其隐晦处略有批评.同时认为不十分“雅正”,更进一步斥乏为“新声”,这反映出他诗论中的保守面。元好问对李商隐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有批评,他是辩证地评论李商隐的。  相似文献   

16.
以遗民身份致力于金元文化保存和整理的元好问,在碑志文创作中“以碑存史”.在真实再现了传主生平的同时,往往借题发挥,抒写自己对金亡的体验和认识。使他的碑志成为一代风云的生动载体。  相似文献   

17.
遗山这位金元词大家,其创作的显著特色是对唐诗的融化,具有方法多样、综合运用;驱遣自如、翻新出奇;熔铸点化、自然天成等特点,从而形成遗山词蕴藉风流之姿。遗山词的融化唐诗,对于金、元词人学唐宗唐起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19.
在元初诗坛上,郝经虽有"其诗亦神思深秀,天骨秀拔,与其师元好问可以雁行"之誉,然囿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及其复杂的个人背景,历来研究者往往避谈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和影响。郝经与元好问交往甚密,既是师生关系,也堪称诗友,这对郝经的诗歌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郝经对和陶诗现象有深刻的认识,而其和陶诗的大量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他的创作理想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