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青少年“网虫”心理透析与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虫”的心理透析当前青少年中“网虫”的心理情况怎样?笔者认为,主要可归纳以下几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孔子在他的音乐思想中,既肯定了个人的内在心理要求予以满足的合理,又强调社会伦理对个人的心理要求以制约的必要性,并认为孔子的审美理想是“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他的审美标准是“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相似文献   

3.
人物行为强化人物内心活动——心理看得见还摸得着。“他将目光移向窗外”的行为强化了“我有些不知所措”心理;“他在车内正向我不停地挥手”的行为强化了“他有些诧异,却也有更多惊喜”心理。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转变差生,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要正面教育、直接引导,而且还要采取一些间接的措施,从侧面入手,因势利导。给差生一些“甜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方法之一。给差生一些“甜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让差生也能取得好成绩,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即获得学习的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体验对其心理和行为有重大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在学习中尝到的“甜头”越多,即在学习中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越多,就能起到正强化作用,从而越能促进其学习;反之如果他吃够了“苦头”,即失败的心理体验越  相似文献   

5.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作为教师,应给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医生”到“文人”,再到“政治家”的转变,在不同的转折点,为寻求新身份的合法性,一方面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修改,另一方面也对自传叙述作相应的调整。在“弃医从文”的转变中,他在与田汉、宗白华二入的通信中表现最为强烈的是一种忏悔意识,而这种忏悔并不完全是宗教意义上寻求“宽恕”的行为,也是郭沫若获得新的身份认同的心理机制。论文所探讨问题的是郭沫若如何通过忏悔的心理机制和言语行为,获得新文学圈的认同,以及这种心理机制在他身份的第二次转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否定稍作思考。  相似文献   

7.
“心理距离”是人们面对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时,摒弃原先功利的、伦理的、实用的想法,采取一种空明虚静的或者实事求是的态度。质言之,即采取一种与原先想法(如果原先有想法的话)拉开一定距离的心理态度。 心理距离说是由本世纪初瑞士(?)英国的心理学家兼美学家布洛创立的。他是从审美角度立论的;他在《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一文中提出“心理距离”这个概念,并论述了心理距离说的有关规律。他认为“心理距离”是“介于我们自身与对我们发生影响的事物(或我们对事物的感觉)之间的距离”。“距离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预一跟”机制,学校启动“心灵有约”心理访谈,旨在通过主动邀约的方式,邀请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小W是被邀约参与心理访谈的学生之一,在访谈中透露自己近期出现“幻听幻视”的症状,通过澄清和觉察,她意识到“幻听幻视”其实是情绪在做表达,并不是出现了精神障碍,同时心理教师鼓励她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进一步觉察情绪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在契诃夫的前期短篇佳作中,《胜利者的胜利》一般都被视为是与《一个小官员之死》、《胖子和瘦子》等名篇同属揭批“小市民的庸俗卑劣和愚昧屈辱的奴性心理”一类的作品。本文则从人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胜利者”柯祖林的“胜利”所表现出的人性的劣面,即当他由“部下”升到“上头”的社会地位变化导致他由“受虐者”变成了“虐待者”的社会角色的转换,从而疯狂对他的下属进行虐待,寻求报复的卑劣心理。由此见出,《胜利者的胜利》在揭示人性劣面上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晶体加入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作“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一对纽扣,也用扳手去拧。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1.
莱斯利·费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先驱、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在他蜚声评论界的文学评论著作《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中,他对美国经典文学中的“魔性”特别青睐。这些融合了心理分析、神话和社会学维度的批判在将经典作品“祛魅”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他文化批评思想中的“魔性”。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早年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又是他人格的特定表现,所以他后来虽然抛弃了基督教的信仰,却又先后信奉“艺术”、“创造”和“人民”,始终保持了信仰者的心理形式。闻一多需要有一种远超出个人存在价值的精神尺度,使他能在遭遇挫折时通过确立新的人生目标来规避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当他认准了新的方向后又能坚毅地前行,在危急关头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信仰者的心理构成了闻一多性格极为重要的部分,影响了他在关键时候的人生选择,决定了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政治态度,从而使他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出差外地,意外遇到我的一位师弟,我问他:‘你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他说,他已经下海经商,在这里做生意。我莫名其妙:“你不是在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做了心理老师吗?我还记得当初你去的时候是满怀信心与希望,准备在心理教育事业上大干一番、有所作为。”哪知道他这样回答:“做心理老师没意思,没有地位,工资又低。”我问他为什么?他接着跟我谈了参加工作后所遇到的各种烦恼和不快,他甚至怀疑,这样下去会不会自己的心理也不健康了。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对小说艺术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他的现实主义心理描写方面 ,杰出的心理描写是他征服欧洲 ,震惊世界的法宝。本文试从《安娜·卡列尼娜》一书来领略托尔斯泰心理描写艺术的精华——“心灵的辩证法”。笔者认为 ,托尔斯泰这位心理描写大师用他那支魔笔直达人物意识的底层。大处 ,人物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小处 ,在特定场合心曲稳秘、微小的波动 ,都被托尔斯泰一一描绘得清晰可辨 ,读来令人有洞若观火之感。托尔斯泰用“心灵的辩证法”环环相扣 ,步步推进 ,层层深入 ,合情合理地展现了安娜彷徨迟疑 ,在矛盾中追求 ,继而在绝望中死亡的完整的心理历程 ,这是安娜形象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  早在古希腊时代 ,心理教育就受到了不少哲学家、教育家的关注。在我国心理教育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 ,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兴趣、情感、性格等心理教育。他曾经提出“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的命题。意思是 :知道学习重要 ,不如爱好学习 ;而对学习有兴趣 ,又不如对学习有情感 ,乐于学习。他提倡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宽于待人 ,严于责己”等等 ,都是心理教育的典范而流传至今。我国教育工作者自觉地重视心理教育却是从清末民…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人的心理成长与生理成长是相匹配的。但有时候,它们又不太一致,有的人心理发展明显滞后于生理发展,有的人心理发展则又明显超出生理发展水平。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个小孩“别看他年纪小,但是很懂事”,这所谓“年纪小”,就是说他生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所谓“很懂事”,就是说他心理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7.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品德心理形成的基础与“抽象说教” 在品德心理的研究中,对“品德心理”与“品德行为”这两个概念,有必要加以区分。区分这两个概念,有利于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品德心理形成的基础。 品德心理,是反映一定社会的道德关系的内部心理活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或者说,包括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方面。它属于主体的心理、意识的范畴。品德行为,通常指以“人”为对象的、直接有利于他人或集体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当SARS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日常心理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呢?在此,我们总结了近日在采访中发现的一系列心理疾病的“症状”,并请心理医生来给它们进行“大会诊”。你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心理反应。如果有的话,就按照专家的处方“对症下药”,相信一定会“药到病除”的。让我们在非常时期,做一个生理、心理都健康的“非常好人”!  相似文献   

20.
明代哲学家薛碹以“物镜之喻”阐述心与理的关系,对心和理作了区分,被黄宗羲评论为“犹二之也”。但他实际上最终却是要达到心理合一的境界,实现超越的本体境界。他指出了心理不能合一的原因是气禀、人欲使心昏而理不能明,并提出了依靠“敬”的道德修养方法来实现心理合一。他更多地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强调心理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