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要求,充分与各企业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和构建供需衔接、产教融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协同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本研究以茅台学院为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及现状,提出“一体、双向、多层”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模式内涵、构建过程及取得实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举措及路径等进行总结凝练,以期为应用型高校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办学育人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成尘  向萍 《大学教育》2023,(17):18-21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领域的创造性成果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协同发展,因此“环境学+X”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环境教育事业的重点及热点。文章拟从“环境学+X”学科建设的现状剖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交叉学科培养模式不够健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学科拼凑现象、受传统培养模式和成果评估体系的制约等,建议各高校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打破传统专业间的壁垒,创建新型交叉学科融合培养模式,探索更为完善的“环境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育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四维联动”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嵌入项目、泛在多元”的校企合作课程、打造“校企共享、教创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聘互认、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协同、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机制等产业学院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业进入高质量、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加速技术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技术含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迫切之需,因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被提上日程.本研究在分析“产学研用”内涵特点、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建筑业整体研发投入情况,以中国建科公司实施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及现状为例,指出企业实施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对策.建议企业从创新组织设计,完善信息沟通和共享,统筹各方资源,提升企业协同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避免“产研学用”各环节间脱节等方面,不断完善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提升企业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5.
“三教”协同创新的出发点是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落脚点是深度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切入点是资源共建共享,突破口是产教融合“。三教”协同创新引领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基于此,提出“三教”协同创新引领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开发“跨教育领域的教育项目”,助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构职业本科教育内容,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搭建协同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统一话语体系和概念体系,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企业导师”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意指政府、高校、企业在共同愿景驱动下协调运行,相互作用,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构建的长效合作模式。通过面向22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研,剖析“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引入协同理论基本观念,构建基于“全员育人”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模型,提出基于“全程育人”的“企业导师”工作机制模型,提升“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旧动能转换是新时代背景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需通过“新科技”“新模式”“新资源”“新服务”等新动能的转换,实现自身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大更广范围的开发利用。“沂蒙精神”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该资源的开发,需结合其资源禀赋,包括自身特点、价值、类型等,通过加快数字转型、变革思维模式、完善人才战略、重构服务体系等路径,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完成开发利用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对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运用就业工作反馈人才培养的机制,构建一套全周期的就创互融教育模式的现状研究基础,提出建设新型“网格化+精细化”“全球化+区域化”“周期化+主题化”“阶梯化+协同化”及“精英化+专业化”大学生就创业融合式课程体系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9.
王璠 《亚太教育》2019,(9):34-35
目前,师范教育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对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双导师”培养模式的跟踪调查研究中发现,“双导师”制度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双导师制”实效性的一些对策,希望可以切实促进“双导师制”的完善和发展完善,以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教师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析在“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的就业教育途径。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存在全员协同缺位、全过程失位、全方位异位等现象,围绕上述痛点,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机制,探索教育模式的融合发展;整合资源,厘清就业指导主体责任;横向到边,实现全通道就业育人;专创融合,实现纵向全过程就业教育;构建多元格局,提升成效;立足信息技术,拓宽广度;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等科学对策,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指导成效。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教育对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江苏省扬州中学在“五育融合”教育实践过程中,基于数字资源的来源途径、生成方式、存储模式、分享方式等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探索“融合”背景下智慧校园资源建设的新举措:关注数字资源多样化的趋势,注重融合课程资源的建设,打造“五育融合”的资源协同生态。  相似文献   

12.
蓝文婷  焦烜 《广西教育》2022,(15):97-100
本文论述地方院校商科专业“四链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认为新经济业态下产业链发生了巨大变化,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构建“四链融合”育人模型并探讨其实现路径,提出将“四链融合”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利用“四链”增强师资力量,建立“四链融合”协同管理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阳越 《科教导刊》2023,(17):51-54
为更好地促进数字贸易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分析当前高职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产教融合理念对学生数字化技能的新要求,提出对应的策略:校企协同完善以“数字化”技能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行、校、政、企”协同育人资源库平台、深化构建产教融合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以培养具有数字化经营理念、数字化技能水平高、商务数据分析能力强的数字贸易人才。  相似文献   

14.
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支撑需要,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工作着力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湖南理工学院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正在积极研究探索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三全育人”格局和“协同育人”耦合思路,建立“四有”协同育人闭环机制与“六维”协同育人开放体系,实践探索闭环开放“三全”协同育人的有效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9年到2021年“三全”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验证了“三全”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并对模式现有的不足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无序”走向“规范”,国家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通过系统剖析“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历程和国家标准,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国家标准,引领“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出四项有效举措,包括构建多元协同培养培训模式、搭载校企交流平台、拓展引育人才渠道、完善管理评价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6.
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作为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具有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功能与作用。在分析当前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尚存问题的基础上,基于“三链融合”视角,从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建立专业设置新机制、重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创建组织建设新体系、打造协同创新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加速构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有利于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形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优势。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存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断层现象显著、内部运行结构衔接关系弱化、育人资源分布离散等问题。立足于技能强国建设背景,从以“教学—实践”为衔接点、以“院校—企业”为连接线、以“校内—校外”为契合面三方面出发,构建了技能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该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为:以政策补链统筹建立产教融合“四链协同”多元育人调控机制;以服务延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四链协同”内部结构协调机制;以生态固链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四链协同”特色育人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8.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基于传统“产学研”合作育人提出的新模式,为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提供模式选择。针对人才供需矛盾,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分析教育内部人才培养主体——“大学”“科研院所”的主导促进作用,教育外部人才需求主体——“产业”“企业”的制约推动作用,及其“政府”引导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作用机理,为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提供理论支撑,并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政策机制”等方面,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国家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情境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作出战略性的变革,即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内涵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息息相关。然而,在具体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实施中仍面临政策制度的非健全性、内容结构的非全面性和发展关系的非对称性等困境。基于此,高校需要联合企业、政府通过完善宏观体系构建、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强化高校协同功能、优化健全组织机制等路径改革教育模式,优化“双元育人”实施效果,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规模和素养,合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深化协同创新战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改革,破解协同培养体系不全、协作平台不高、协同机制松散等难题,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变革,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常州大学通过“政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深化产教融合,集聚多方资源,构建“五位一体、四链融通、三重保障”研究生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在完善协同培养体系,打造实体平台,推动协同育人,促进联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