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亚娜 《亚太教育》2021,(2):171-17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内容,需要中小学生继续传承和发扬。时代不断变化,知识不断更新,在适应时代潮流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保证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与思想感情,对于目前的中小学生一代了解中国历史、培养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最佳选择。为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将对其渗透路径进行分析,以期在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基础之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在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诸多文化形式、思想形态、价值观念等纷纷涌入,冲击着大众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甚至直接干扰着大众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高举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牢牢占领小学生的思想阵地,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先进理念和高尚追求去教育小学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人生理想,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几千年的民族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历史认知,增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内涵解读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现状,并结合这些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古诗词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旨在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文化传统价值与历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41):45-46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对新时期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使他们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持续化发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田耕  吴天宝 《甘肃教育》2020,(23):116-117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新媒体的传播与引导,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推崇和喜爱;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道德培养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的指导性文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是当前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党中央以及教育部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启蒙阶段,也是文化教育的开启点,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文化观念、文化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悟自然、参悟人生、传承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结晶,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淘洗,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8.
季群丽 《作文》2023,(16):21-22
<正>一、初中古诗词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兴趣不足学生对待古诗词学习,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死记硬背,部分教师是领读之后再要求学生背诵,还有的是直接让学生自己看,然后再让学生背诵。这样上课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兴趣不足。古诗词本身是优美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学科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华夏文明五千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源源不断地传承着中国文化和精神命脉,对小学生乃至其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将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伴随教育改革活动的持续推进,新型教育思想、资源、行为层出不穷,旨在教师通过教书育人引领学生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创新实践探寻更优育人路径,其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教育思想观念升华的重要手段,利用先贤智慧疏通教育之路,利用诗歌、历史、传统、民俗充实教育内容,利用教育良机引导学生传承文化,树立民族自信,使育人活动更为高效且契合新时代教育改革活动发展需求。通过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关键、难点及措施,以期提高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 教学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和优秀传统文化有 着密切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 行渗透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 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以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小 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 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育 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 情怀,同时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本文对小学 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精髓,同时,也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够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当中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益于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与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须在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生成语文素养。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路径进行探究,对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渗透方法和路径进行重点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晶 《甘肃教育》2023,(7):97-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途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从挖掘教材内涵、丰富教学方法、营造氛围等方面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极力倡导在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借此实现广泛传播和长远发扬.教育部曾在2014年针对传统文化提出完善指导纲要,尤其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充分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心.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和社会发展趋势下不单单要为学生传授阅读、写作等多...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极力倡导在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借此实现广泛传播和长远发扬。教育部曾在2014年针对传统文化提出完善指导纲要,尤其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充分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心。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和社会发展趋势下不单单要为学生传授阅读、写作等多方面技能,还要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文化特有的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望能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云娣 《家长》2023,(32):112-114
<正>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将其合理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小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文章对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基于此以经典诵读为核心路径,分别从介绍历史背景、合理选择诵读文本以及融入节庆文化等多方面针对两者的融合办法展开了深入探讨,旨在助推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向好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