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作出有益探索,取得了以党的领导引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以科学研究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以统筹协调的思路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以社会服务为思政课拓展的新领域等实践经验。从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缺乏实证调研、教师缺乏过硬的思政课教学本领、开发与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不够充分、重科研与轻教学的评价模式依旧盛行等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路径来看,亟须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盘活教师资源,锻造教学队伍;推动课堂资源"四化",供给优质思政教学内容;教研携手并进,服务思政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在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理念和方法的有机耦合、坚守和期待的视域融合、认同和实践的系统契合。以说服力解决学生"信不信"的问题、以吸引力解决学生"爱不爱"的问题、以感染力解决学生"用不用"的问题,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基本达成路径。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将"亲和力"分解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三个维度,通过鲜活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践行体系,着力解决"真信""真爱""真用"三大难题,探索实施以提升"亲和力"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不仅是对"全过程、全课程、全方位、全社会合力育人"的教育理念的回应,而且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曾青生  孙园  曾娜 《教育与职业》2020,(10):107-112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评判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依据。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主体自觉性、内容现实性、师生互动性三个特征,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的矛盾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应然与实然矛盾、师生的对接与错位矛盾、知行的统一与隔离矛盾。文章提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抓住创新"力"、把握协调"度"、培植绿色"情"、激发开放"气"、达成共享"境"五个途径促进大学生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学生获得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和立足点,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学生获得感需要积极创新课堂理论教学环节、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优化实践成果评价机制、健全课外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因存在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学保障有待完善、实施方法有待创新等主要问题,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增强主管领导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工作领导;拓展渠道,强化实践教学队伍管理;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实际,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模式雷同、与理论教学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参与面不广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新时代,我们以系统思维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可以从确立新设计理念、创新实施路径、优化评价考核及反馈策略等方面着手,促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下,面对新形势、新变局和新问题,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格局,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以培养一流的人才为出发点,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己任,着力提升思政铸魂育人的层次和境界。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需求导向、成果导向、参与导向和能力导向,在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和教师能力建设等方面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强化思政课获得感,着实提升学生“学、思、践、悟”能力。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亲和力问题一直是学界热议话题,也是完成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回避的话题。思想政治课亲和力提升主体在于思政课教师,其亲和力素养培育与增强是最核心的部分。本文通过对亲和力概念进行界定,总结高中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构成要素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素养培育的重要性。首先,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其次,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纠正学生学科认识偏差的必要前提;再次,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最后,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同时,文章提出通过增强人格感染力、语言影响力、理论说服力及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进而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有效性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有助于增强思政课吸引力、落实思政课本质要求、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充分考虑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对象、内容、过程等多重影响因素,通过创新理念、完善平台、丰富方法、加强评价等方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10.
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既是职技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职技高师院校培养德学兼修的高质量职教师资的重要途径。职技高师院校思政课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提高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的实践路径,从而实现思政课的亲和力、获得感提升的最终目的,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中职学校构建与实施思政课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出在夯实校内思政课第一课堂教学基础上,通过更新教学理念、科学制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形式、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拓展校园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多部门、多社团、多学科联合创设平台,开展校园思政课情境式实践教学活动,多维协同形成教育合力;升华社会思政课第三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推行多种实践基地体验式实践教学,开展社会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重要路径。高校思政课对话教学具有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思政课对话教学主要包括现场问答、实践展示、作业讲评等形式,线上教学的对话规律也值得关注。思政课教师应增强能力储备,高校应当提供条件保障,实现对话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要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就必须把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作为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举措。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因此,以亲和力为导向,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不是某一单一因素形成的,而是各要素形成的合力系统。高校应客观认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顺势而为,更新"配方"、优化"工艺"、美化"包装",构建合力系统,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现实意义,分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可行性,提出新媒体视角下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发挥新媒体内容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手段的亲和力;立足新媒介素养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新要求,“大思政课”理念应运而生。“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其统筹把握“两个大局”的大格局、用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创新的大视野、协同全员全过程全社会的大资源。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复杂形势下思政课“活”起来的重要方向,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主体间性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思政课”建设应坚持联合思维,促进师资多元化;理论联系实际,“内”与“外”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渠道,建强课程群;开拓育人格局,纵横联动,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7.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立足"两个大局"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推动新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建设可以从问题式融入、专题式融入、整体性融入、链接式融入等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实际,发挥不同融入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有效整合资源,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8.
曹猛 《河南教育》2020,(7):24-2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内容、形式、载体和途径等需要根据新思想新方略进行改革与创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学生"拔节孕穗期",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深入探析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有效性的途径,是高校当前和今后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三位一体”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设计,在平台选择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突出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理论实践的融通整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组织实施中,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师生任务,强调将虚拟实践适当嵌入各教学环节,并充分实现虚拟实践和线下实践的灵活翻转。“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显著效果。推进思政课融合式教学,需重点关注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并增强教学支持与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共享渠道、共享体制问题,从主体,载体和构建原则三个方面实现平台构建,即坚持发挥社会各主体的优势共同构建、坚持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载体、坚持以“合作共赢”为运行原则,确保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