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古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路线,古代中印之间的交通路线是丝绸古道的组成部分,其开通与张骞渊源甚深.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积极探索和域外大国交流合作的道路,凿空西域开通丝路,带回了域外国家的信息,开拓了视野,完成了对途经西域到达印度的西北丝绸之路探索.由于在西域细心的考察,他发现民间蜀地和印度的贸易往来,推断出存在一条在蜀地经西南夷通往印度的道路,为此他提出了寻找西南夷通往印度道路的建议并被采纳,遣使探索为未来官方正式开通西南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在开拓中印交通路线的过程中,张骞作为开拓者,历尽艰险允文允武完成了任务,最终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2.
位于舟山群岛普陀海域的桃花与马秦山,是我国古代航海地文导航时期,从西方进入中原王朝江南腹地最重要的地理标志。这一组岛屿的名字,先是随着汉代末期南海佛教之路的开通,遍传西域佛国诸邦,继而由一度称雄西域的突厥人传至波斯湾沿岸国家。宋代,突厥哈喇汗王朝以"桃花石"、"马秦"为华夏中央政权的代表性称谓,载入《突厥语大词典》。揭示这一段史实,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自汉末至唐宋时代东西方航海交往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连通丝绸之路东西方的重要区域,天然干燥少雨的优良环境使得植物遗存——大麻(Cannabis sativa)得以很好地保存。古代新疆地区大麻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史前时期,得益于地理环境的先天优势,新疆最先受到中亚古代文明影响,大麻多被用作精神活性药物;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使西域与内地的交流往来,大麻的食用及纤维价值逐渐被广泛接受。故而古代新疆先民对大麻的利用大致经历了从精神活性物到粮食作物、纤维作物,乃至药用植物的转变。综述新疆地区大麻研究成果,总结不同时期大麻利用方式与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植物学分类鉴定及年代测定等方法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大麻遗存进行再研究,梳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书,探讨大麻药用价值的利用情况,为深入认识唐代汉方医学的传播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二千二百年前由汉武帝的臣下张骞所开辟的“丝绸之路”对于沟通中原汉族和西域少数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于中华古代体育的形成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表明中华民族的古代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完成的,中华古代体育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何捷 《阅读》2023,(82):12-17
<正>敦煌,地处中国大西北,是茫茫戈壁滩上的绿洲,有着连绵起伏的鸣沙山、清澈见底的月牙泉、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汉武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敦煌这个边陲小镇成为来往商人的必经之地。驼铃声声,马儿嘶鸣,西域的商旅和使团带着骏马、玉石、香料,经由敦煌进入河西走廊;返回时,他们又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自敦煌进入大漠。  相似文献   

6.
何捷 《阅读》2023,(82):12-17
<正>敦煌,地处中国大西北,是茫茫戈壁滩上的绿洲,有着连绵起伏的鸣沙山、清澈见底的月牙泉、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汉武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敦煌这个边陲小镇成为来往商人的必经之地。驼铃声声,马儿嘶鸣,西域的商旅和使团带着骏马、玉石、香料,经由敦煌进入河西走廊;返回时,他们又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自敦煌进入大漠。  相似文献   

7.
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天水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域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上的石窟文化长廊由此开始向全国辐射传播。佛教石窟艺术在由西域向中原的传播过程中逐步脱离对印式造像的摹仿,与当地的秦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整理、研究、学习天水地区石窟艺术,对于发展陇右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骞"凿通西域世人皆知,他不但出现在史书、教材中,在文学作品中也时有登场。日本作为与中国颇有渊源的邻邦,其近代作家多有创作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本论拟以日本作家陈舜臣的小说《张骞》为例,比对中日间张骞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据《史记》记载,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禀报,大夏距汉朝约一万多里,在西南方,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郡出产的物品,说明蜀郡距身毒不远,并且在蜀郡和身毒之间存在着一条道路,从这条道路出使西域,应该是最近最安全的一条路线。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原本是西方以贸易为主的重要的交通枢纽,对整个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维吾尔族又是生活在丝绸之路沿边的一个重要民族之一。丝绸之路对维吾尔族巴扎尔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具备东西方双重的文化身份,包蕴了复杂的主体间性。在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上,赛珍珠考虑到东西方的独特性,以不同的视角变化地看待东西方文化,她试图打破西方社会以自我为核心的狭隘主义,从主体间性的维度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12.
隋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文帝时西域与中原王朝的依属关系并未中断。炀帝即位后,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经营西域,使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西域诸国的“方物”大量传入中原,西域乐舞、绘画艺术在中原广为传播;同时,中原的华夏文化亦对西域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为唐代前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东西方大众体育发展的共同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详尽分析了东西方大众体育产生的社会背景,然后,从东西方各国高度重视大众体育发展,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科学可行的全民健身发展规划;制定有关《体育法》和规章制度;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大众体育影响;重视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现有场地的利用等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东西方国家在发展大众体育方面的共同特点,最后,概括归纳出东西方大众体育今后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大众体育的进一步社会化(家庭化)、娱乐化、终身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从价值观念、表现形式、科学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指出中华武术要在保持自己文化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但东西方强调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语文教材是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与信息载体,东西方人文精神并行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其碰撞表现于文本选择以及对文本的多元化、个性化解读视角。在东西方文化日渐交融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挖掘、展示教材中东西方人文精神的碰撞,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从课文汲取充盈的人文性精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釉陶是新疆独特的地理生态和人文历史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与维吾尔族的传统生活相适应,其独特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谙合着维吾尔族的精神信仰和审美取向,而且还凸显出多元文化相交融的文化合成特质。从陶瓷艺术的角度诠释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釉陶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能够更好地认知维吾尔族的手工文化,宗教传统和生活习俗,而且,对研究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地域差异、政治军事背景和医疗卫生四个方面分析了东西方体育表现特点差异性产生的根源,指出两种体育应协调发展、和谐互补,为提高民族素质和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世界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武术“竞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传统与现代武术文化的基本问题,结合东、西方传统文化与观念特征,从宏观上阐明了武术"竞和"思想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微观上论证以"竞和"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武术观念是武术走向世界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物欲横流的工业化时代,南方的寻根文学作家力图从巫文化中寻找超越世俗的力量,北方作家力图从传统儒道文化和自然的发掘与崇拜中去寻求摆脱世俗的力量。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寻根文学的差异,两者都试图找到超越世俗的灵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是各民族相互往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直接例证。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为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历史史料,运用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从中央对西域的治理、政治和亲、屯田活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以及汉语学习、语言借用、民汉翻译等方面,梳理出汉语言文字在西域传播使用的脉络;接着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中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力量有所减弱,但是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官方地位却一直保持不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西域的影响依然卓有成效,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不断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