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对默读这一语文要素的编排上呈现一定的序列性。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应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年级学会“带着问题默读”,到了高年级则要求“默读要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样的编排注重语文要素的前呼后应和逐步发展,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三年级是默读教学的关键年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了“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默读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读书方式之一,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且不同学段的默读学习要求是有区别的。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段来看:第一学段,学生开始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主要体现在不出声和不指读上;第三学段,强调的是阅读速度,要求学生读一般读物每分钟达到300字以上。默读是  相似文献   

3.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相似文献   

4.
默读是一种主要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重要的阅读能力。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单元主题,落实语文要素,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品味语言、读思结合,既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品质,又掌握默读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各学段的默读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把朗读训练和默读训练比作阅读教学的两翼,可见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朗读比较,加强默读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促进思考,帮助理解,而且关注了阅读个体的差异,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默读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是最常用、最重要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默读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  相似文献   

7.
<正>默读是不出声地读,也是一种常态化的阅读方式。2022年版课标对学生的默读训练比较重视,在各个学段都提出了让学生默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地重视中高年级学生的默读训练,却很容易忽视对低年级学生的默读训练。这就导致许多低年级学生不会默读,在默读时出现不由自主地指读或者唇部轻微翕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默读速度和默读效果。那么,如何提升低年级学生的默读能力呢?笔者以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默读指导。  相似文献   

8.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部编版小学《语文》也极为重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培养,在五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阅读提速”单元,循序渐进地提供了一些阅读提速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还特别指出了不同年段对默读的要求,高年级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近来听语文课时,有一种从头到尾热热闹闹的感觉,总觉得学生没有潜心去默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偶发其想,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默读课文十分钟,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  相似文献   

11.
正朗读和默读是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那么,该如何落实默读呢?一、夯实默读基础奠定坚实的默读基础是默读能力提升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默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就应该让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样  相似文献   

12.
<正>想象是最重要的语文要素之一,既是阅读要素,也是表达要素,不仅学生的阅读理解离不开想象,其习作表达更是不能没有想象,正是想象赋予了习作具象、灵动、趣味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想象类习作”。关联这三个学段的想象类习作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何捷 《教师博览》2023,(32):30-3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立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明确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还要学习阅读方法,做到会读书。新课标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按照学段递进,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达到基本的阅读量的要求,落实“多读书”和“读好书”。例如第一学段,多读浅易的图画书,多朗读优秀的儿歌,自由阅读童话书;第二学段,多读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儿童文学名著、中国古今寓言和神话传说等;  相似文献   

14.
默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平常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看书报的能力和习惯”),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一、何谓默读速度粗略地说,就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能默读多少字,或是一定量的字需要读多少时间。严格地说,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默读的字数与理解系数之积,称之为“有效读速”。公式为:  相似文献   

15.
<正>名篇解读:带着问题读课文《将相和》是一篇著名历史故事,两千多年来代代相传。它的魅力在哪里呢?文章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将相和》这篇长文章,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呢?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尝试带着问题分三个层次去阅读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贯穿整个课堂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七至九年级教材里几乎每课的课后练习中都会有关于读的训练要求,有默读、有速读、有表情朗读、有熟读。也有对读的结果的要求,如复述、概括等等。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它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学生"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精进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建议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其中对初中生默读能力的阶段目标作了明确:“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评价建议还指出,评价默读,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多么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等.这一切都需要以品读为核心,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散发真正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中,要求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以“很久很久以前”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根据班级实际,笔者选择了《中国神话传说选》《山海经》《搜神记》三本书,引导学生展开班级共读,并以“穿越时空,寻找神话中的英雄”为主题,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方法、交流神话故事,使学生在神话中感受民族文化的脉动,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阅读是默读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阶段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的第一条就是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能力的训练,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