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女性写作的“三突出”特征:文本叙事在所有故事人物中突出女性人物,在女性人物中突出主人公,在主人公身上突出作家自身的经验和趣味。“三突出”导致女性写作的重复雷同,表现为另类人物的模式化、叙述声音的单一化。这些特征强化了作家个人的特权而与女性主义宗旨相悖离。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德莱塞最早的两部作品《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指出德莱塞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和他对男性人物的刻画是一致的,即运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力求真实,从而超脱了“天使”与“妖妇”的传统套式。但是,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仍是经过了男性目光的照射,没能超越作者的男性价值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 1.读懂这三则故事,了解这三则故事的大意。 2.领会孔融“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领悟第二则故事的思想意义;体会曹操的个性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通过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4.反复诵读,继续积累文言词句。  相似文献   

4.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5.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6.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7.
走进历史隧洞的女性写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8.
佛经故事中叙事引导角色不限于兔,已形成一种通行的叙事模式。在佛经故事启发下,逐兔与女性,与崇佛脱难等载录,也有某种特定关系。“逐兔”关目在系列作品中,具有某种悬念设立-开解的本功能,母题中的功能是与“兔”这一“标志”联系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10.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把女性人物描写成缺乏个性和主见、生活堕落、愚不可及的“他者”,把男性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都归咎于女性,渲染女性是祸水的男性偏见,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女性人物的真实意象。赖特的写作方法沿袭了“妇女是为男人而造”的父权制观点,对女性人物的失真描写显示出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时的局限性和败笔。  相似文献   

11.
曹禺《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鲁妈具有丰富的内涵。她的一生经历了从男性话语中的“她者”到潜在颠覆者、以至疯癫者的嬗变历程。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女性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拒斥态度,体现了现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同时也反映了作家、人物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论梁凤仪小说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凤仪的小说,大多有同样的背景、相仿的人物、一个个不同的恩怨相交的故事。而这三者,共同构成其小说的模式。小说的外壳是:一个美艳女子在与若干男人的恩怨纠缠中,由最初的哀怨走向自立,而后终于成为商界中擎天一柱的女强人。这“外壳”包含三个因素:一是人物。大多数主人公是美艳女子;二是背景。大的背景基本上是商品社会中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商界,小的背景是男人;三是恩怨情仇的故事。小说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充满了理想色彩,对激发女性振作、奋起,争取美好的生活和平等的权利有一定的意义。作者所编的故事,情节复杂,引人入胜,可读性强。作者以男性为陪衬,给女主人公以超越一切苦难的力量,所向披靡的气势,战无不胜的手段,陷入狭隘的女性群体意识,淡化了女性解放的社会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3.
窦桂梅老师的新课例《三打白骨精》共上了两个课时,在浙江上课第一课时耗时61分钟,比正常用时超出21分钟。那么窦老师在这61分钟“聊”了些什么呢?一聊小说的要素;二聊故事的环境;三聊故事的情节,即先聊妖精“三变”的情节,再聊孙悟空“三打”的情节,最后聊唐僧“三责”的情节。第二课时又聊了些什么呢?一聊故事中的人物,先评价孙悟空和唐僧,再解析八戒人物的性格;二聊故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蝴蝶梦》以“灰姑娘”模式把女主人公“我”被动引入男性生活世界,实际却沿袭将男性主人公作为环境因素引入女性世界的女性写作传统,“我”不仅具有显性的故事叙述者身份,也是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作品中。以“我”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展现复杂交错的两性关系境遇,围绕符合父权制文化传统的“我”,揭示男女之间顺从、对抗或背离的关系状态。以“我”屈从、依附的被动身份向反抗、被依赖的主动身份转变,消解男权话语对女性单向控制的可能性,曲折传达作者对男女之间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和沟通的两性关系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提起鲁迅的小说,不能不提及这三位女性:《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中的子君。 我之所以称她们为“女性”,是因为她们和传统的“女人”是有所不同的。从文化层面来看,“女人”这一概念,由于千百年来的父权制道德标准的锤炼和渗透,已经具有了沁入人们意识、灵魂乃至日常机  相似文献   

17.
知君断肠令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树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的全诗。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青年女子为恋人的真情所感动,毅然与其私奔的事,赞扬了此女爱情的热烈、执着。诗中的“暗合双鬟”意为偷偷地将原先分为两股的发髻合在一起。为什么要这样呢?原来,当时的风俗,“双鬟”是处女的标志,出  相似文献   

18.
阿袁小说《郑袖的梨园》通过一个套层结构来写女性自我救赎的复仇故事,在一个倒置的两性关系中,作者试图表现女性意识的强化,但由此女性却被恶魔化。抗争与颠覆男性话语,却使作者或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也成为非平等审美的残缺的女性意识。同时,作为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在小说中的“去知识分子化”,使人物出现了知识分子精神蜕变和失守。  相似文献   

19.
“三言”“二拍”的文本,叙述了婚恋故事中的女性媒人角色群体,透过女性媒人的特点行为展示出其贪图利益、卑劣巧言的形象,体现出女性媒人在社会地位上的低微。但女性媒人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连接男女主人公空间、推动情节衍生的功能性作用。同时其中还暗含着深刻的观念表达,即女性即使有了打破传统规范的意识和行为,但最终仍然要回归封建父权夫权,即男性占话语主导权的儒家秩序之中,若偏离了这一方向,则只能遭受残酷的压制。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