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情(empath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Titchener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共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心理学家开始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来界定共情的含义和特征。现代心理学认为,共情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也是一种既能充分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认识、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术语,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和高超的治疗方式,治疗师能够感当事人所感,关注其情绪的感受,并设身…  相似文献   

2.
共情(empath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Titchener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共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心理学家开始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来界定共情的含义和特征。现代心理学认为,共情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也是一种既能充分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认识、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术语,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和高超的治疗方式,治疗师能够感当事人所感,关注其情绪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共情,意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体会并理解他人的情绪、需要与意图的人格特质。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共情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心理咨询者所必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境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并做出支持性行为的能力。作为道德发展基础,共情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共情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理解幼儿的感受;感同身受,即产生与幼儿体验或感受相同或相似的体验和感受;做出共情行为,支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共情能力对于有效实施幼儿保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有助于教师读懂幼儿,了解和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与个性差异;其次,有助于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EFT(镶嵌图形测验)和《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探讨医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共情能力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场独立性、共情自我识别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中医心理专业学生的反向理解、负向应对高于医大学生,大三学生的他人情绪识别、一致性理解及总的共情能力高于大二学生;场独立者的他人情绪识别、一致性理解和正向应对及总的共情能力显著高于场依存者;认知方式与共情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认知方式对共情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校园心理剧是利用戏剧的独特形式,结合心理学知识,通过行为表达的方法与技术,在校园以学生为对象开展的一种集体心理辅导活动.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为目标,以充分展示当代中职学生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和成长情境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校园心理剧的编、排、导、演的过程,并提出实践校园心理剧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共情是分享和理解他人情绪并对他人处境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中的性别差异受到了社会心理学、演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关注。尽管研究者们对共情性别差异的意见尚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来自主观报告、行为实验、心理疾病分析和生理心理学测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还是表明共情确实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共情的性别差异可能直接来源于个体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个体信息和情绪加工心理特征的差异,共情的性别差异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包含激素水平和大脑机能在内的生理基础的差异,而共情中性别差异的最终原因也许可以追溯到演化上的性别原型。  相似文献   

8.
共情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对清远市寨南中心学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创设共情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和谐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共情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对清远市寨南中心学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创设共情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和谐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1共情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为了理解周围的同伴,人类拥有了觉察和理解他人情绪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这就是共情能力。它不仅是个体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还是道德行为的基石。小朋友从小与父母等监护人进行真人互动,从中学习到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婴儿从出生起似乎就准备好与照料者进行联系,会做出一些吸引照料者的面部表情或动作,照料者的行为也会与婴儿的行为同步。比如,母亲会夸大自己的面部表情、减缓做表情的速度、与婴儿互动时保持更长的视觉接触等。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前,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共情”这一概念,指的是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等同于“同感、同理心、投情”的意思。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辅导员工作中适当引入共情,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理换位,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改善认知结构,实现教育内容的真正内化,达到教育工作的目标效应,发挥共情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打破交流屏障、平复逆反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等作用。同时,高校辅导员工作应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共情的理念、方法、原则、功能等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切实做到以换位求理解、以入情求入心、以指引求启发、以目标求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观察到他人处于某种强烈情感状态时,具有体验到与所观察到的情感状态大体一致的同感的能力。共情能力主要由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共情应对三个要素构成。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需要教师优化识别策略,改进理解方式,强化共情应对。  相似文献   

13.
校园心理剧是以心理剧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通过暖身、表演和分享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宣泄负性情绪,建立合理认知,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心理健康。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丰富题材中的健康人格内容,重视演出后的分享环节。  相似文献   

14.
情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欠缺情绪能力,情绪能力是个体处理自身情绪、理解以及应对他人情绪的能力.自闭症学生由于存在社会沟通与交往的障碍,致使他人很难理解其需求,当他们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时,往往产生尖叫、哭闹、攻击以及自伤等行为问题.自闭症学生情绪能力缺乏,无法恰当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不仅干扰学校的教育教学,也给其他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伤害.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目前普遍实施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了在这种模式下中职的德育课可以根据德育教材针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情况,采用校园心理剧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作者主要论述了校园心理剧的渊源、构成要素、活动过程和优缺点,同时也介绍了自己在运用校园心理剧教学过程中的理解、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情绪智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控制能力,是指个体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以情促思能力、移情能力、情绪伪装能力和情绪  相似文献   

17.
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校园心理剧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切的体验。文章就学生行为改变和自我感受等方面,强调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校园心理剧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新生事物,它将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表演、观看和分享中对角色进行感知和体验,进而增进自我认识、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同时,它像戏剧一样具有审美功能,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和美感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了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本文从校园心理剧的缘起及理论基础入手,深入分析它的实施模式和评估机制。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形式中,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很有效的形式,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和广泛参与。校园心理剧是在舞台中再现或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行为表达的方法与技术,凸显生活中的心理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心理冲突,使演员和观众意识到问题所在,促进演员和观众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的一种综合的表达性心理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