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英 《文教资料》2011,(33):194-195
目前我国新型工程人才质量不高,在实施“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应与企业联手制订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师评估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新型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
崔刚  陆勇 《江苏高教》2012,(5):97-98
按照"卓越计划"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工程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结合国内外工程改革的实践和地方工科院校的特点,可以构建"五平台、四模块、三层面、二要素、一主线"的架构模型。按照这一架构,地方工科院校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和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以完善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智能控制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积极探讨“卓越计划”引导下的本科教学改革问题及改革去向。以中国矿业大学《智能控制》精品课程建设为例,现行工科院校“智能控制”课程在教...  相似文献   

4.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当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着思想发生错位、实践性并未凸显、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弱化等问题。在对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现状的理性分析基础上,指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途径:提升教育理念,明确培养定位;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优秀团队;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突出卓越工程师教育的“专精型”和“开拓型”二元取向,强调工程及其教育的卓越与基础科学的必然联系,并以欧洲、北美高等工程院校航空航天专业示例,和美国及法国通用工程师教育特别是北航中法合作工程教育示例,作为“专精型”和“开拓型”卓越工程教育典型,突出前者纵向基础学科研究和专业工程实践的结合,后者跨专业基础学科支撑、对未知工程主题的探索、认知与原创解决能力,并反映团队学习内涵。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地方工科院校提出了培养大批高素质工业化人才作为人力资源支撑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探讨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工业化人才问题,要深刻认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积极构建以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大胆创新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业化人才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7.
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卓越计划"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积极有序地开展高校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迫切要求,也是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今后就业的客观需要,更是贯彻"卓越计划",为培养造就高质量各类卓越工程师提供后备人才资源保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鹏  郭丽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2):176-177
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工科高等教育面向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今后学生深入企业后完成符合通用标准和行业目标的工科毕业设计,强化对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钢结构课程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钢结构课程的改革思路,深化课程的工程背景,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建立相关教学团队转化教学模式,重视青年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钢结构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0.
喻晓静 《海外英语》2013,(9X):119-121
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工科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指出了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视阈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计划”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针对“卓越工程师”基础创新训练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索、改革创新和实践,成为了学生提高综合工程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2.
工科院校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就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初步探讨了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阐述了地方工科院校“科创导师”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了地方工科院校“科创导师”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包括设计组织建设主体框架、提高文化培育价值认同、聚焦能力培养核心目标等。  相似文献   

14.
华北科技学院依托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突出安全科技特色,为煤炭主体行业服务,在三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制订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创立了学校与煤炭主体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与煤矿企业深度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中存在着教育主体思想错位、整体环境弱化、从业教育缺失等现象。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志着我国建立在学科研究与学术分析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开始回归其本来属性。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前提是明确“卓越工程师”的品质特征及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形成合力。工科院校向工程教育的本质理性回归要做到自觉回归,从打造队伍、抓好源头入手,多方参与,联合培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方工科院校,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我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三重一高"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校企合作,以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中心,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企业综合工程应用教学中心,构建满足"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企业大使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和高等工科院校的现状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相关内容,指出实施这一计划的难点在于校企合作。通过研究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结合我国现况,提出了能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深度校企合作的"企业大使"模式,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如何按照“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工科院校刻不容缓的工作。以“海洋强国战略”为目标,针对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有效的改革措施,从而改革创新人才教育理念,拓展实践教学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对工科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对环境工程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设计实验项目、蝙写具有工程特色的实验教材、提高实验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探索新额的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法等措施,提高环境工程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与挖掘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与挖掘,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我国创新性发展国家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卓越工程班"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卓越计划"背景下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与挖掘中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的开展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的"卓越计划"背景下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与挖掘方法提供一些帮助,或起到一定的借鉴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