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有机结合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提出的"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等重要思想均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对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词语的阐释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丰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法律体系"这一中心词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数以万计的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表明这些法律法规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结构的严谨性。"中国特色"这一关键词表达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民族特色,表明我国法律体系与其他国家法律体系的国别差异。"社会主义"这一关键词表达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性质,表明了我国法律体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体系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特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法律体系,是着力体现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是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法律体系。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论述,揭示这一法律体系的本质和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完善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现实依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价值追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科学借鉴国外有关法律体系建构的经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已基本形成。追溯其形成轨迹。从形成动力和形成特征两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它为考量该法律体系的发展程度提供了一个新标准,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契合程度”。但对这一主线的作用不能任意夸大,需做进一步的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时代价值,通过四个方面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强制性”完善了道路中的中国特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体现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列入“六五普法规划”,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及时调整充实教材有关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标志及其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个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障的政治性,作为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的科学性,作为协调统一的规范系统的统一性,以及作为不断完善发展的法律体系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可由三条标准来检验:一是应当由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有相关法律进行规范,二是各种法律部门、法律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统一、配合,三是各种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性、符合社会需求、具备法律实效.这三条标准的实现都需要为法律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从该法律体系形成的基本标志、该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形成的基本经验、形成后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加以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时代和全局高度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体系。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进程中的最新成果,也是"四个自信"的真实体现,既凸显了民族性语言表达,又展示了大格局的视域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法律体系建构具有"引擎"作用,这不仅是由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模式和该理论的品质、地位决定的,更为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历史轨迹所证明.我国立法研究应立足"引擎作用",关注法律体系建构的节奏问题,为破解立法滞后的现实难题提供新路径,开辟法律体系研究"纵切面"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著作权法体系作为中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的成长过程。我国的著作权法律体系已经构建了由民事、行政、刑事三种法律责任与中央层次立法、地方层次立法、非立法规范性文件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问题至关重要,它既决定着这一法律体系的根本性质,也规定了其发展方向.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其基本精神,对于推进法治建设和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科学的原则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中的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分别代表了古代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条件孕育了不同的法律制度,其中的法律思想也不同。造成它们法律思想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试从自然条件及生产方式、国家管理体制、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首要的战略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和国家首要的战略工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高度重视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始终从战略高度推进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阔步前进的战略体系。这一战略体系回答了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这个首要的战略问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主线、战略部署、战略保障、政治战略,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战略指引,从战略高度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因此确定元法学问题,并从元法学问题出发,致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元法学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思想资源问题,即塑造法学者取向、前见、偏好的思想资源是什么的问题;一类是分析框架问题,即如何对法学问题进行类型区分、完成体系构建、确定论证方法、提出有效论据的问题。只有从元法学问题出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既能同中国具体法治实际相结合,又能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还能有效借鉴域外有益法治经验,才能完成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共产党宣言》为研究基点,对《共产党宣言》以来的社会主义法律演进、发展的进程作了较系统的考察。认为《宣言》是社会主义法诞生的标志;自《宣言》起,马克思主义者不断追求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目标;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是《宣言》的实践者和完善者,并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党建、外交、国防、军队等一系列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不断变化需要新的思想作为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前行的灯塔。在新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中华儿女向着更加自信的未来前行,中国智慧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