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认识到国家要强盛,就要重视教育,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使广大人民群众都掌握科学知识。他说:“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电化世界,未来的中国要造成一个电化的中国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做一个现代化的人,必须懂得现代化的知识,学会现代化的技能,感觉现代化的问题,并以现代化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拿着现代化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开发现代化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事实证明陶先生的话是多么正确!当时不可想象的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已进入百性家,新技术每日每时都在使我们的世界面目更新,一个不懂科学知识的人很难跟上现代化社会的前进步伐,更不要说为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了。 陶行知先生为了让科学知识走出“象牙塔”而“下嫁民众”,作出极大的努力。1932  相似文献   

2.
<正> 从长远看,一个国家的全民教育水平决定着国家在未来世界的竞争地位,教师的素贡将直接影啊二十一世纪人才质量的高低。师专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理论联系实际,三个面向的合格中学教师的主要基地。电化  相似文献   

3.
沟通与创新:首届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之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技术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因为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没有教育技术的发展,则无教育的未来发展。——串自论坛专家寄语借助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劲东风, 中国教育技术学(原名电化教育学)经历20多年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正在逐步摆脱长期处于教育领域的边缘化地位而获得快速成长和科学发展。自199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以来,至今已扩展到了东南西北中5所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的自身学科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敏感甚至让人忌讳的问题,但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准确定位,不能仅仅限于查找与现在存在于西方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现存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所要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宝贵的参照物,但现存的世界一流大学并非必然是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所要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对现存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扬弃的关键是认清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意识形态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介     
世界大趋势与未来10年中国面临的挑战 《人民论坛》主编 中国长安出版社 未来十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进一步深人展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将在嬗变中呈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网络》2008,(12):16-16
“微软的策略是要拥抱两个世界——一个网络(Web)世界和一个设备(Devices)世界。这两个世界在未来不再是独立存在,而是互相融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说。从中可透视微软对待云计算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无论未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向何种结构转变,中国都将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崛起正在成为当今世界面对的一个重大议题;但与此同时,中国未来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局外者如何理解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一个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电化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景德镇市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电化教育,发展电教事业,是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内容。实践证明,在电化教育中,电化教材是一个关键。有先进的的设备,有优秀的电教人才,但没有好的电化教...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从历史的、世界的以及现实的视阈来"释梦":"中国梦"是中国人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现实期盼;"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完善社会制度和机制,需要信心和智慧,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眼前的需要与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马平 《考试周刊》2009,(8):164-165
“双语教学”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中的全新实践.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广东竹湛江师范学院的牛道生教授说:“人类的未来世界是一个‘双语世界’。”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诸领域的同际化,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高,汉语很有可能跃居国际强势语言行列。双语教学对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振兴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今天建立多极世界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但是世界新格局的最终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多极化趋势必然伴随着曲折和反复,世界走向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今天的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努力成为未来世界的一“极”。  相似文献   

12.
一、恒定电化作用定律1831年1月,迈克尔·法拉第宣布了电解定律的发现,起初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恒定电化作用定律”。随后,他对几种元素的电化当量进行调查研究,最后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电化当量和通常的化学当量是相等的。这种方法不需要象贝采里乌斯那种纯粹的化学操作步骤,一次又一次地沉淀、过滤、称量。它为原子量、当量的测定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遗憾的是贝采里乌斯没有掌握这种方法,如果他能掌握这种方法,即使不代替他的化学方法,至少可以用来检验用化学方法得到的数值。贝采里乌斯是电化学领域的专家,他对电化学的操作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13.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和解读。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但它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国文学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今天,民族性成就莫言走向世界;未来,民族性必将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获得更多的尊严与荣誉。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人生     
王树国 《天津教育》2013,(16):17-21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课题是——科学与人生。我想基于我的知识所见,我对目前科学技术的了解,初步为大家勾勒一个未来中国,未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让大家清楚未来的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也想为大家勾勒一下未来的社会会成为什么样子,这个社会对大家会有怎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冯友兰先生就提出“世界哲学”的概念,并阐述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提出中西哲学互补和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可能有的两点贡献。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的《总结》中,冯先生又把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的未来归结为“仇必和而解”和“太和”,他所提出的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哲学的贡献,可概括为六大关系。这一阐释与建立一个有人价值导向的全球化的过程完全合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层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强势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的初步崛起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震荡和影响.这种影响在未来是全方位全局性的 ,目前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 :世界舆论的褒贬、政治格局的冲击、经济领域的竞争和安全诉求上的挑战。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应当以大国的心态 ,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榜样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必要"立足本土",方能"放眼天下"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劳思光著历史学者余英时观察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必然地求助于西方理念、价值或习俗,以作为正当性的最终基础"。面对西方以及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往往陷入迎、拒的两难,却鲜少作深入的省思与评析。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刚刚过去的那个动荡的2010年,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在考验着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和韧性。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如何保持优势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商业模式创新在中国企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甚至有可能是我们现阶段与未来10年、20年的一个发展引擎。那中国企业面临的创新环境如何?应该怎样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中国梦带领我们走向未来,使我们看到希望。但未来仍难以预测,总体上必定是一个风险与挑战并存、危机与机遇同在的世界。青年人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中学生更是"栋梁的栋梁"。在中学生中,身为业余党校学员的同学更应该成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是日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是使党发展壮大的新动力。所以说,中学生业余党校学员对党在群众中的地位,对党的发展和建设,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起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说,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中国将凭借质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成为世界最理想的投资地。 龙永图是在北京出席“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时说这番话的。他援引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最近做出的一个研究报告说,中国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是拥有相对廉价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这是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无法比拟的。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