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而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方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构成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基础。其中,现代化理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论基础,新发展理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经历了单一内涵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元内涵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特征表现在,一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议题更加丰富和细化;二是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三是教育创新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四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协同,实现以效率为导向的教育规模和以均衡发展为导向的教育公平的联动发展;五是教育结构的持续优化不断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与完善。政府和学校应进一步落实学生全面发展观,提升学生素养、注重教育创新模式和理念的培养、深化教育改革措施,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引导大学生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生涯教育的指导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大学生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发掘人的潜能优势,主张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个体在动机、能力、人格等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可塑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与之相关的动机理论、能力理论和人格理论则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发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和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挑战的重要战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以提高质量为导向、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基础、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提升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方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由国家、院校和个体三个层面的实践构成,具有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公平发展、支持开放多元发展、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并重、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育人为本等基本特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开放多元高等教育体系,协调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育人为本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确立的根本使命。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就必须关注作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点的人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个体的人在教育中的真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出,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视域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乎劳动教育的目的、路径和成效要求,也能满足国家、高校和学生个体的高质量就业要求,有必要在教育内涵和实现路径上进行体系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融入生命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更有利于未来的社会建设。该研究以生命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外语专业大学生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状况为切入点,旨在探索新形势下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外语人才在和谐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晴 《教育评论》2023,(2):37-43
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治理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最高层次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工程。为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维度,文章以现代化为理论视域,通过分析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及后现代化的理论要义,结合我国治理现代化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流学术话语展开深度探讨。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维度主要涉及教育治理主体参与民主化、教育治理权威法治化、教育治理权运行制度化、教育治理职能配置科学化。在现代化理论视域下,现代化崇尚工具理性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后现代化注重价值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也将促进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改革最终服务于人民的幸福生活,达成高质量的优良教育体系,服务于个体生命发展的和谐秩序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遵循“民本思想承载、教育功能延续、乡村生态发展”的历史逻辑、“国家治理、教育功能论、共生教育”的理论逻辑、“国家元治理引领下教育全方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逻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路径体现为基于“三农”的人的发展教育、新农人产业教育、组织治理教育以及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的教育自我治理。思考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逻辑与实践路径,有助于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内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标准和推动力量。美好生活需要之所以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和推动力量,源于马克思对于人的二重性存在境遇的关注,也源于需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主体的需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要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顺利进行。一方面,以美好生活为评判标准的高质量发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体与总体,且不以量为唯一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注意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培育更加多样化、更加健康适度、更有高尚追求、更具创新性的需要。从实践层面看,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需要以共同富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需要积极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于中国教育国情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面向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但教育实践中依旧存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高水平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理性与创新性发展及教育体系优化等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适需供给,均衡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以教育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性发展,优化育人体系、教育结构体系和教育保障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方辉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1):100-102
从分析高校发展现状和时代要求,以创新教育理论,阐述艺术教育创新在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高校创新艺术教育必然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伴随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政策演进,高职教育进入以“类型特征”为基点,以“双高计划”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时期。广东省5所“双高”院校基于自身对类型化改革的理解,从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整合需求等方面开展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从树立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贯彻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职教办学逻辑、建设国内国际两个职业教育服务场域、聚焦内涵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四个维度,提出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人的社会性与价值性本质特点,为促进人类社会解放而提出的真理性理论观点,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积极指导意义。从教育视角来看,运用全面发展理论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思政工作者深入理解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与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实施积极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心理健康等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塑造新时代所要求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6.
本次盲校课程改革将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残疾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为心理学基础,以个体社会化理论为社会学基础,以满足儿童教育需要理论为教育学基础,力图建立科学、实用的中国视障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提升个体“可行能力”可以从本质上促进教育的发展。反之,教育促进人发展的本质也是人“可行能力”的提高。人类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人不仅要对自身的潜在能力进行开发,还要不断适应外界环境,促使自我发展与能力的发挥,最终形成一种推动人自我发展的“可行能力”。本文基于阿马蒂亚·森关于人的“可行能力”的论述,进一步探讨释放和增强人的“可行能力”,促进个体教育全面发展的路径:一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高质量地关切人的自身发展;二是要尊重自主学习,充分地理解人的学习权益;三是要加强社会安排,积极地倡导社会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有关论述,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初步回答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从而实现了教育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尤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逻辑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最终体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突出表现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尊重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优质教育的丰富性和教育选择的适切性。从历史逻辑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中始终一以贯之且与时俱进,即坚持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实践逻辑看,构建高质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系必须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全面辩证地认识把握公平与效率关系,扎实推进“教育共富”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多样化高素质人力资源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次盲校课程改革将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残疾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为心理学基础,以个体社会化理论为社会学基础,以满足儿童教育需要理论为教育学基础,力图建立科学、实用的中国视障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