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高年级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将培养方案中生产实习改为专业实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高年级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我校“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是培养学生认识、描述地质现象和分析、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地质类专业学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芒特艾萨地区开展的联合地质填图实习,从野外实习资料准备、渐进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填图方法、团队合作与独立填图相结合、全方位考核与反馈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实习内容,总结了实习特点和经验。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类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拓展实习路线和填图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机制,推进地质实习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文的认识对我国高校提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效果和探索国际化地质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孟宪富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183+185-183,185
秦皇岛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地质类专业学生步入地质殿堂的一个重要环节。野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数十年来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实际体会,分析了我校及其它在秦皇岛开展地质实习高校的实习过程,总结了目前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地质实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4.
野外实习是培养合格地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和专业特色,对培养学生兴趣、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互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虚拟仿真教学很好地弥补了此缺陷。通过以汉中梁山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介绍了长安大学地质学类专业野外地质实习的发展现状,实习目的和任务,分析了传统野外地质实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汉中梁山野外地质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质认识实习在许多非地质类专业课程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野外教学为背景,系统介绍了如何有效提高非地质类专业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并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能力等角度探讨了《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野外教学实践的一些心得。多年的野外实习教学表明,这些教学实践心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地质类专业《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野外教学实习是水文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江大学水文专业特点,结合黄石地区丰富的地质教学资源,从教学逻辑体系构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对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进行探讨,为相关专业在该地区开展野外实习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填图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等地质类专业最重要的野外实践教学,其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教师为中心",难以适应当前的地学高等教育。只有深化教育改革,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书,让学生成为实习的主导者并平等参与野外科学问题讨论,充分信任学生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入PDCA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逐步提高野外地质填图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地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类专业学生一年级学期末进行的野外地质入门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我校的野外实践教学成绩评定体系十分强调最终实习报告的编写,注重学生综合分析地质现象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相对贫乏和野外实践经历较少,传统的实习成绩评定体系存在一些弊端。为了完善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提出了将考查学生认识和理解野外客观地质现象为宗旨的考试取代最终实习报告编写的改革措施,丰富和完善了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为实践教学环节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野外地质实习信息量大,学生地质观、时空观难以建立等问题,文章基于目前已建立的虚拟野外地质实习系统的优缺点,提出全方位、立体式野外地质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方案,旨在通过雷达与倾斜摄影测量相结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虚实结合与综合评价相统一的教学体系,拓展地质实习的空间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石油高校提高地学专业教学效果和保证地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系统调研发现野外地质实习中缺乏石油地质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的实习教学方式、实习指导教师的野外实践教学能力亟需提高、学生野外地质实习积极性不高和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考核欠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质量,研究对于有关职能部门提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野外地质实习是能源类本科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油气地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如何在野外地质实习中充分发挥油气地质理论实践效应是能源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文以周口店地质实习为例,认为在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实习区所蕴含的盆地与成藏要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建议通过丰富课程设置、优化师资结构、选取特色实习路线等针对性举措来加强对能源类本科生专业性野外实践的建设,进而完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体系,逐步推进野外实践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是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具有涉及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方法手段等内容。指出成熟的教学流程,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和规范的考核方式等影响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的实施,引发了大学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体系等相关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也是地质类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程。作者根据近年来的野外地质教学实践,总结了教改新形势下该课程野外教学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探讨了如何提高野外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类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野外实习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实习质量,我们不断加强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讨,把启发式教学运用于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以西南石油大学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研究对象的信息化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完成了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地质地貌信息化建库,搭建了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将野外实习与虚拟实习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地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野外实习是地学类专业的特色,也是培养合格石油、地矿行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厚植地质兴趣、锻炼优良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倒逼野外地质实习实现云端化、数字化、虚拟仿真化,以期达到实习互动性强、资源保存永久、网络共享便捷的效果。以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野外地质露头为基础,构建以西南地区广泛出露的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岩为主要内容的地质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通过典型剖面出露地层的野外产状、岩性及成分特点、古生物种类、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等重点内容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远古地质作用现象认识不清、难以根据各种构造关系厘定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等教学难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地质思维能力。该平台的建立不仅能丰富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还能为石油、地矿行业的继续教育提供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野外观察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地质工作者能否在野外获得详尽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影响着其能否正确地提出和解决地质问题。本文以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经验为基础,提出地质类专业学生在岩石/地层和构造方面需如何提高野外观察能力。特别是,文中还列举了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容易陷入的、与野外观察力有关的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18.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组织管理与宣传教育工作、装备精良的野外实习用具和检索工具书等。当务之急是积极争取学校加大对野外实习的经费支持。只有搞好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才能全面提高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野外实习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1年秭归专业教学实习为例,提出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教学中角色转换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专业教学实习中的重要地位,以学生为主角,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地质实习是地质类专业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地质知识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地质实习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既包含课程组织和教师队伍建设,又涉及实习基地建设。本文以贵州大学乌当地质实习为例,总结近10年来学校在课程组织、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对地质实习课程的探索和改革,并结合作者多年野外教学经验,从实习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对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作出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地质实习在地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