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为新时代表现性评价变革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信息技术与表现性融合创新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着眼素质教育对高阶思维能力评价的现实需求,在分析当前表现性评价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其本质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证据中心设计理论为指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表现性评价全流程。从创新测评任务呈现、拓展测评数据采集、优化测评数据分析和促进测评活动实施等维度剖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的作用点。未来需要从下列方面来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树牢改革理念,正确认识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形式与方法;优化技术服务,持续改进表现性评价的可用性、易用性与实用性;完善数据标准,稳步提高表现性评价的规范性、统一性和效率性;建强人才队伍,大力推动表现性评价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管起燕 《教学与管理》2022,(24):105-108
为满足深入推动数学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的教育诉求,可从技术赋能的视角探寻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发现,表现性评价借助技术手段创新任务设计、优化实施过程、提升评分优势并拓展结果应用范围,可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共性与个性的多维关注。为构建新时代技术赋能背景下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合理应用体系,需要基于数学大观念明确表现目标、基于真实情境设定表现任务、基于表现水平制定评分规则并基于表现目标实施表现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测量的局限性、教师教育与评价的发展困境、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最为核心且根本的——学生学业质量提升对优质师资的呼唤,促使教师表现性评价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教师表现性评价强调基于明确的标准,使用专业的判断,通过直接观察被评价者的反应表现来评价被评价者在真实情境中的技能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并真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其结构要素包括表现目标、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3个部分.教师表现性评价具有一切行动基于指向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教师评价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殷利 《职教通讯》2022,(9):17-23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基于能力的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职业教育表现性评价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以职业情境为场域、以双元主体为驱动,具有评价针对能力、评价贯穿过程、评价突出增值、评价结果开放等特征,包含表现目标、表现任务与评价细则三个要素。职业教育表现性评价应通过构建“四自三适”的表现目标、设计“项目化协作式”的表现任务、制定“职业化混合式”的评价指标等策略,提升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评估职前教师实际教学表现和提高教师教育机构培养质量,美国政府与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了一套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标准体系(edTPA),在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框架上具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突破了传统以量化方式评估职前教师教学质量的方式,但在推广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对我国职前教师培养和评估改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表现性评价在职校学生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莹 《职教论坛》2006,(24):11-13
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表现性评价的特征,阐明了表现性评价在职业学校学生评价中的独特优势。对于如何开展表现性评价的问题,从设计表现性任务以及开发评价标准这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并提出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能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但其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些不足。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线教育成为解决传统课堂局限性的突破口,文章引入SPOC平台,以《中位数与众数》教学为例,介绍了在SPOC平台上如何实施具有时效特点的表现性评价,并基于两者在结合过程中的现状分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以期SPOC平台和表现性评价的结合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8.
9.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需要更科学、更综合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评价已广泛应用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然而,并不是所有表现性评价都能有效评价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建构一套科学的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框架,是实现高质量表现性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在回顾已有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标准的基础上,提炼评估表现性评价质量的关键指标,形成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框架.同时,运用该框架尝试性地对表现性评价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需要更科学、更综合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评价已广泛应用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然而,并不是所有表现性评价都能有效评价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建构一套科学的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框架,是实现高质量表现性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在回顾已有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标准的基础上,提炼评估表现性评价质量的关键指标,形成表现性评价质量分析框架.同时,运用该框架尝试性地对表现性评价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教师研修中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造成的。对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只有笼统的目的,没有表现性目标;只有听中学,没有实践任务;只有凭借行政手段的管理,没有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学习的评价。而教师专业的性质、专业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研修的目标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属于表现性目标,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在教师研修中运用表现性评价,需要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研修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着手设计研修活动之前,就要明确表现性目标,随之设计作为研修活动任务的表现任务,还要充分利用评分规则促进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研修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精准教学不应该只被看作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应被看作是借助互动反馈技术和评价方式优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精准教学,需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并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在不同教学阶段诊断学生学习的水平,设计适合不同学习任务的反馈问题,促进单元核心目标的达成,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其课程评价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而在实践中,习惯于传统评价方式的评价主体对学生评价仍然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评价活动目标缺乏有效性、评价主体缺少评价意识、评价过程重"讲解"轻"操作"、评价内容没有体现层级性和阶段性,等等。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该引入并遵循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与操作举措,制订评价等级并设计具体的评分标准,让学生以此为依托指导并规范自己的活动;应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同时适当发挥民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评分。  相似文献   

15.
16.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呈现出在内容层面将信息化素养作为评价要点、在形式层面通过信息化平台支持评价创新、在方法层面注重运用智能技术促进流程变革的发展样态。然而,技术赋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面临着评价理念异化偏离、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基础资源建设失衡、数据开放难以实现、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现实挑战。在教育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行动中,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势,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秉持科学的教育评价理念,形成体现人文价值的评价文化;二是持续完善智能技术应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流程变革;三是夯实基础性支撑,提升薄弱地区信息化评价实施能力;四是构建数据开放共享协同机制,完善个体隐私保护措施;五是出台保障性政策与技术标准,推动评价活动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等国开始在中小学教师专业资格认定中使用表现性评价。文章在对中小学教师表现性评价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简述了美、加等国推行表现性评价制度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表现性评价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了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积极借鉴价值;最后谈了我国实施中小学教师表现性评价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感到疑惑。如何发挥计算机辅助测评技术的优势,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活动支持系统,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表现性评价活动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表现性评价的流程,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系统在评价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表现性评价活动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表现性评价的误差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表现性评价误差的分析,讨论了评价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指出系统误差是当前影响我国表现性评价质量的首要因素.从规范评价依据、培训评价者、注重元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控制系统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表现性评定可划分为大规模测验中的表现性评定和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两大类。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在校内学业成就评价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任务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在任务实施中须把握五个环节。将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应用于教学过程,需要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共同变革,表现性评定任务应当及时进入学生教科书及教师指导用书,且其实施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