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注重平等对话,强调理性批判,是国家和市民之间的对话空间。本文将公共空间概念与理论引入比较教育学,剖析构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合理架构比较教育学的公共空间,为实现民族文化间的平等对话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象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建璋 《江苏高教》2008,(2):107-109
现象学是现代哲学中一个理论流派,它批判工具理性的科学世界,关注价值理性的生活世界;批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强调主客一元统一的对话式思维方式;批判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重视"回到事情本身"的反思、实践体验和理解方法。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象学原因在于:远离个体生活世界的学习内容;远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远离反思、实践体验和理解的学习方法。在现象学视野下,重视回归生活世界的学习内容,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反思、实践体验和理解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风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工具语言是客观描述和解释一切文化的元语言,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平台,将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的对话媒介,对于破除文化中心论和促进各民族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对话媒介的时代价值包括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国际理解教育、丰盈比较教育学生命力和增强比较教育研究成果解释力四个向度。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树立以和合共生为目标的教育发展理念,构筑以交往理性为中心的“生活世界”,明确以双向理解为导向的交往行为规范,建立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平等对话关系,是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对话媒介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戴婷玉 《江苏教育》2023,(21):10-12
班级生活是极为丰富的,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看到班级生活和学生群体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班级生活场域中互动、对话,用集体影响个体,让个体在集体的影响下健康发展。班主任基于学生群体的真实困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生生和师生的平等对话,通过公共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自主建构,进而提升公共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时代的主旋律,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实施新课改以来,"对话"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在"求真"中唤醒对话是一种"真"的经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真,"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它能迅速引发学生的情感,减少其移情或共鸣所投入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变理性  相似文献   

6.
数学对话,是优质教学的本质性标识,是师生走向智慧世界的路径。数学对话,包括教学主体同客体的对话,同他人的对话。同自我的对话。数学对话,意味着四个走向:师本对话,从静态世界走向动态世界;师生对话,从成人世界走向儿童世界;生生对话,从个体世界走向群体世界;自我对话,从感性世界走向理性世界。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是对话的前提,而对话的要求是“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对话意味着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阐释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特殊教育也担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使命,这是特殊个体未来生存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召唤.根据特殊人群的特点,公民精神培养重在独立人格成长和公共理性建构.遵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特殊个体应以独特发展促进独立人格成长,并在平等交往的民主生活情境中培养公共理性.教育者应致力于发现特殊发展潜能,为特殊个体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开辟通道,培植公民人格长养的生境,并使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有机融合,将公民社会的基础建构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西方自然法或自然秩序理论以理性的普遍和内在论述奠定了个体平等和内在惩戒的原则。王阳明将孟子的良知内在说提升到天理的层面构成内在而普遍的道德理性。良知在孟子那里最高的构成法则是成为“天民”,从而确定了个体超越现实世俗价值的更高价值,王阳明既把它提升到“知天”层面又使它回归到个体,达成一切平等的内在可能性。儒家以“德”奠定人的先验平等,以“才”判定人的现实职业分途。个体良知的裁决具有个体性和普遍性的特征,但不是确定的普遍含义,只有公众良知的汇合、外显凝成公共理性才是天道的彰显,它的机制化则是公共理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阅读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听说读写、情感、审美、思维等水平的高低。审视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改初期,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则并无根本性的变化,生命对话难以形成。因而近两年来,语文教学呼唤理性的回归,并且对教师的角色做出了新的定位与诠释,认为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与学生不能仅停留在平等对话的层面上,而且需要真正拨动学生生命的旋律。因为只有唤醒学生阅读的生命体验、审美感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恰逢时代契机:国家和社会相对分离以及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是根本前提;庞大网民群体的形成奠定了公众基础;W eb2.0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奠定了技术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困境:网络世界不平等是现实世界不平等的延伸;国家必须对网络发挥主导作用,市民社会尚不成熟;网民理性不足,司法规约困难;商业化、娱乐化、私人化倾向损害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基础。有鉴于此,政府应该做到不缺位、不越位;网络商业主体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网民应该提高参与能力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是对话的前提,而对话的要求是"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对话意味着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阐释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关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8,(7)
对话阅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共同学习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以对话为媒介进行精神交流、心灵交融的过程。对话阅读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精神对话,教师和学生成为平等的主体,双方相互倾听,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  相似文献   

14.
社会认同的建构机制就是主体间性的对话、交往和承认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遵循交往理性原则、需要原则、平等原则和尊重原则;其核心是社会认同主体间的对话、交往和承认;该机制的运作主要是通过生活世界的理性交往和精神领域的需要满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细读——“个体阅读”之堂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部分,有一段谈及“阅读”及“阅读教学”的重要话语.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充满着生命的灵性,它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主持人、欣赏者。平等对话已成为学生思维碰撞和心灵共鸣的动态过程,成为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智慧潜能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传达出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让教学对话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获得对生命感悟的同时,打好他们的精神底色呢?一、营造对话时空,启迪智慧之花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把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营造课堂人文环境呼唤师生平等对话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有趣、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做到以生为本,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在比较宽松…  相似文献   

18.
公民人格的核心质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缺少了独立自主,公民人格就失去了基础;二是公共生活的判断力与公民理性,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公民意味着对公共事物的理性参与,判断力就是进入个体理智地进入公共生活的基石;三是社会关怀,个体向着公共生活的开启始自个体的内心,个体之于社会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公民人格的基本向度,缺少了个体向着社会的积极情感,个体不可能有深入而持久的公民实践。学生公民人格的养成乃是以置身学校公共生活场域中的公共理性的扩展与公民责任的养成为中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19.
公民人格的核心质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缺少了独立自主,公民人格就失去了基础;二是公共生活的判断力与公民理性,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公民意味着对公共事物的理性参与,判断力就是进入个体理智地进入公共生活的基石;三是社会关怀,个体向着公共生活的开启始自个体的内心,个体之于社会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公民人格的基本向度,缺少了个体向着社会的积极情感,个体不可能有深入而持久的公民实践.学生公民人格的养成乃是以置身学校公共生活场域中的公共理性的扩展与公民责任的养成为中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观所倡导的师生平等对话由于大多数学生和一部分老师缺乏平等对话的资本和意识,加上教育环境的制约,所以在短时期内是难以完全实现的。现今的教育状况下的对话应该只是一个独白和平等对话并存的阶段,所以我们在强调对话的同时,还必须下大力气去研究制约平等对话的原因并力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