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格致汇编》在《申报》上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良瑜  张志强 《图书与情报》2006,(5):116-120,136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创办之初,曾通过上海申报馆发行,因此早期的《申报》中有关于《格致汇编》的珍贵报道,包括系列书评、申报馆告白、主编傅兰雅和其它机构告白等。从这些投射中,能够看出《格致汇编》这份传播西学的刊物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反响。同时也体现出《申报》在宣传出版物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刘颖慧 《编辑学报》2014,26(5):423-426
《格致汇编》作为我国出版史上第一种科技期刊,致力于"将西方格致之学广行于中华",在栏目设定、内容编排、出版发行和营销宣传中都体现出明确的读者中心意识。主编傅兰雅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互动交流,拓展读者范围,进行广告宣传,使该刊成功出版达7年之久,并多次再版重印,不但搭建了西学传播的桥梁,为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当下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国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国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1874年,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6年,他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傅兰雅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借此实现了他自己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明确表述过的个人理想:"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近代中国史纲》作者:郭廷以出版:格致出版社定价:68元从公元前3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细述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  相似文献   

7.
译者按: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出生于英国。1861年作为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馆。1866年兼任《上海新报》编辑。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员,一干就是28年。他一共将129种西书译成中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其中的化学、国际法和政治学书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格致汇编》、格致书院和格致书店,领导编辑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教科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傅兰雅作…  相似文献   

8.
刘洪  王强 《编辑学报》2010,22(3):205-207
我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确定其科学传播内容,首次勾画了晚清自然科学学科知识体系,为近代科技传播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85年在上海创办了格致书室,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科技书店,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史和图书出版发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格致书室的特点是:主营译书、兼顾编译出版,主营售书、兼营科教仪器,建立网络、扩大发行渠道,开展邮购、满足读者需要,备有书目、注重广告宣传,图书连载、开展新书评论,维护版权、坚决打击盗版,关心收藏、关注教育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王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在1849年至1862年期间,参与了上海墨海书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王韬协助编译《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与编著《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协助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报刊,为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在1849年至1862年期间,参与了上海墨海书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王韬协助编译《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与编著《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协助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报刊,为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谭友志  刘涛 《青年记者》2012,(14):85-86
严复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并开始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的《国阐报》贯穿着严复的思想和追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3.
《格致汇编》是清末最早的中文科学期刊。它是由英国人傅兰雅(Jnhn Fryer,1839—1928)自筹资金创办的,并由傅氏编辑。傅兰雅是清末最大的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译者,他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中国人合作,翻译了近百种科技书籍,为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沪局译书大都比较专门深奥,不易为初学者理解,傅氏感到:"僻处远方,购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汇编》丛书第一卷《周作民日记书信集》正式与读者见面。丛书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在体例和编排方面,采用整理文字版与影印版一一对照,版式新颖,独具创意。周作民(1884~1955),江苏淮安人,著名银行家,长期担任金城银行总经理,在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是近年来学术界整理、研究、出版的大型中医文献项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编纂出版。全书汇编清末至1949年间创刊、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期刊48种。所选期刊遍及温州、上海、绍兴、苏州、无锡、北京、广州、天津、太原、南京、重庆、香港等地,共计约12万页,精装(16开)205册,分五辑出版。目前第一、二辑已出版,其余各辑亦将于年内出版。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是近年来学术界整理、研究、出版的大型中医文献项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编纂出版。全书汇编清末至1949年间创刊、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期刊48种。所选期刊遍及温州、上海、绍兴、苏州、无锡、北京、广州、天津、太原、南京、重庆、香港等地,共计约12万页,精装(16开)205册,分五辑出版。目前第一、二辑已出版,其余各辑亦将于年内出版。  相似文献   

17.
日前,由上海市档案馆编辑的《上海银行家书信集》一书由上海辞书出版孝十出版发行。该书计28万字,从馆藏各银行档案中,精选了33组银行家的书信汇编成书,时间从1918年到1949年,基本涵盖了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反映了银行家在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为了使对金融史不太熟悉的读者,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书信的内容,编辑尽可能加了导读、注释,这在档案史料汇编中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关专著、论文集、史料辑、部门行业史出版了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鸿篇巨制《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具有代表性。该研究室将中国近代经济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著述,已获得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2000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1928—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8—1949》在继续研究和著述中,将陆续出版发行。届时,《中国近代经济史》将以一部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上海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海上众多知名学府在近代教育界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谈到近代上海的教育,就不能不说格致。作为中国最早引入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格致的影响是深远的。1874年,就职于江南制造局从事翻译工作的传教士傅兰雅和中国人徐寿深感翻译人才的缺乏,向李鸿章建议设立学校。李采纳其建议,于1874年在北海路建立了一所学校,时称格致书院。1876年,书院正式开学,教授西方的“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和英语。1900年,书院一度停办,1907年纳入租界工部局管辖,定名为“公部局立格致中学”,今天,格致中学  相似文献   

20.
由宋原放主编的《中国出版史料》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于2001年至2006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宋原放、王有朋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古代部分(上、下卷)所选收的史料论及春秋(公元前770年)简帛时期到20世纪初(1910年)这一历史阶段的出版活动,其中1840年以后的近代史料因另有《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的出版,故在古代部分仅选收少量史料. 由汪家熔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上、中、下卷)所收史料包括的时间从1815年起到五四运动前,收录近一百年新形态的出版史料,传统形态的出版一般不涉及.史料尽可能收录档案等原始史料,有些事件暂缺原始史料时,选些亲历其事,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较多史料线索的当代署名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