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五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他们已开始交往,并能在交往中体验到多种情感。交往和合作是高素质人群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合作交往能力也是孩子幸福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园及其教师应营造良好氛围,为孩子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拓宽多种渠道,提供孩子交往合作的机会;针对幼儿特点,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通过游戏体验,强化孩子的交往兴趣。  相似文献   

2.
曾艳 《今日教育》2006,(8):12-13
现象:有的孩子在活动中善于交往,但生活中遇到交往问题常常显得束手无策; 有的孩子会有目的地运用一些策略巧妙地解决交往难题,表现出多种交往需要……; 自我对话:如何利用生活拓展孩子们交往能力? 孩子们会采用什么交往策略去达到交往目的?有什么交往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既有激烈的竞争,又需要越来越广泛的合作。这就要求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并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与活动的能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然而,由于现在我国城市的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单一,多为三口之家,又多居住在独门独户的封闭环境里,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幼儿的交往并有意识地通过为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让孩子学会交往,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一、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了解孩子交往的需要和孩子交往的特点,是有…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还需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与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笔者深谙孩子的认知心理,巧设为他人做示范的情境,春风化雨般教会孩子产生同理心,学会捡到东西归还他人的交往方法。小小的故事中蕴涵教育的爱与智慧,给人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交往能力的全面人才,然而今天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现代城市生活使孩子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失去了共同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养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不合群、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交往素质,应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善于交往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孩子与人正常交往也是一种能力,家长应该懂得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帮助孩子掌握交往技巧,家长自身要克服交友的一些思想误区,共同构筑起与人交往的桥梁,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黄颖 《学前教育》2009,(4):43-44
大班孩子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同伴交往经验,也开始尝试自己解决纠纷,并且做事有了一定的坚持性、责任心和自控力。自我意识和抽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分析、判断能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原来班级教师带班风格的影响,交往中会产生一些心态偏好。如何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共性特点与个性差异,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面对随时出现的具体情况,形成好的交往心态,顺利进行交往?  相似文献   

8.
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郭静超 《父母必读》2013,(7):126-128
交往是孩子最重要的功课之一。作为爸爸,你也许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和男性思维方式,为孩子营造更多交往空间和成为团队精英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交往能够增进感情,交流信息,更能协调彼此的关系,以便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结合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和其年龄特点,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掌握交往技能;运用木偶表演,学习交往语言;通过角色游戏,提高交往能力;利用亲子共读,提升交往能力等多种教育策略,引导幼儿学习交往语言、交往方法以提高其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曹广玲 《山东教育》2003,(15):61-61
(一)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1.接纳孩子的同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友爱的同伴教育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2.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  相似文献   

12.
靳宁 《山东教育》2011,(6):44-45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城镇化的居住环境.使得同龄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的交往机会大大减少。带来了很多幼儿交往缺失的问题。于是,我们和家委会成员一起策划了“爱的约定——幼儿家庭结对交往”活动.即孩子自由选择伙伴,定期到彼此家中做客,  相似文献   

13.
闫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综合一科主任。 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异性交往问题突出 少年儿童研究: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和孩子更关注异性交往的问题。您觉得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 2.通过讨论,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一些准则,便于建立正常的交往. [活动准备] 1.制作Flash动画<小和尚的故事>. 2.搜集男女同学交往的事例,并写成投影片. 3.设计一个男女同学交往的短剧.  相似文献   

15.
让孩子学会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细观察周围,你会发现一些性情较为孤僻,见到陌生人就害羞,到了不熟悉的环境就感到不安,很难与小朋友们相处和玩耍的孩子。这些孩子是缺乏交往能力的。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一项统计表明,100年前,286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2/3是与人交流合作完成的,而在近25年的获奖者中,竟有80%是合作获奖的。由此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让孩子学会交往,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一是帮孩子打好交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陆萍 《教师》2013,(6):128-128
"交往是儿童发展的桥梁",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核心。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幼儿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02,(5):39-39
同伴交往是父母不能替代的◆由于智力水平、成熟的差异以及抚育的职责与要求,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更多地表现出不平等的特点;二者之间常常是指导与被指导、照顾与被照顾、要求与被要求的不平等关系。 .由于年龄、智力、身心发展水平相近,孩子与同伴有相同或相近的兴趣,在交往时更容易.乏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陈梦娇 《成才之路》2014,(14):59-6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要通过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给予孩子交往的方法,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呢?一、目前幼儿交往的现状在对幼儿交往能力和交往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的  相似文献   

19.
徐冬英 《成才之路》2014,(21):67-67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通过各自分工装扮角色,不停地进行着交往。那怎样在角色游戏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加强幼儿与幼儿间的关系,授予交往技能,提高交往水平 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幼儿通过扮演每个主题中的角色,能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游戏中,由于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因此幼儿之间必须有语言交往。如医院游戏中,医生和病人发生语言交往;银行游戏中,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发生语言交往。那么,教师如何在游戏中教导幼儿交往技能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1)丰富交往语言,激发交往欲望。每个游戏主题都有相应的交往语言,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先和幼儿一起扮演角色,然后再让幼儿与幼儿相互扮演。如交通警察游戏,老师当警察、幼儿当过路人,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不仅教给了幼儿一些交通常规,也教会了幼儿的如何交谈。经过多次不同的扮演,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模仿着老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相似文献   

20.
尚增喜 《考试周刊》2013,(9):187-188
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一个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对这一时期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非凡的长远的意义。针对藏族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以认知为基础,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强化他们的交往意识。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生活的各种细节中,科学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