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复刻板行为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研究发现,执行功能的核心子成分抑制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水平和工作记忆容量对重复刻板行为有显著影响。在现阶段,执行功能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大多仍集中在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两方面,缺少工作记忆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且执行功能的研究范式也存在争议。未来还需加强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游戏治疗实践中探讨指导式和非指导式游戏治疗对改善某孤独症幼儿沟通行为及减少刻板行为的效果.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交替处理设计(A-B-C-B-C)的方法,观察某融合幼儿园的一名孤独症幼儿在指导式和非指导式游戏治疗过程中沟通行为及刻板行为的表现,结果发现:游戏治疗阶段个案的沟通回合增加;非指导式游戏治疗能有效减少个案的刻板行为,有利于增进孤独症个案的沟通意向,提高其沟通主动性,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其刻板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潜在类别,并根据语言障碍对不同亚组的影响,为不同类别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更具体的教学干预目标。方法:采用社会反应量表、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孤独症行为量表的语言分量表对227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孤独症谱系障碍存在4个潜在类别:中度社交障碍组、重度社交障碍组、中度孤独症表现组和重度孤独症表现组;(2)年龄对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显著;(3)语言能力对孤独症核心症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相较无重复刻板行为的中度和重度社交障碍组,语言障碍程度越高,越可能发展成为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并存的中度和重度孤独症表现组。结论:语言能力不同的孤独症亚组,其核心症状表现也不相同,亟需的教学干预目标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功能性干预研究进行梳理,探讨丰富多样的功能性干预方法在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以及情绪认知障碍中的有效性,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25):191-192
个人工作系统作为结构化教学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步。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有一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刻板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蔡旻 《广西教育》2014,(29):9-10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症。它是一种对儿童、家庭和社会影响重大的残障疾病。笔者在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家长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例举了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家长及康复训练师提供帮助。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由于儿童孤独症和童年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等常常被混为一谈,因此认识孤独症患儿的各种表现特征并掌握行为治疗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你的孩子是否回避与人对视?是否重复旋转某一物品?是否只吃几种食物?作为家长,你需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的趋向。根据卫生部公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也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以及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儿童的结构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与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相匹配,并且利用孤独症儿童在视觉处理上的优势,以颜色、线条、图片和文字等视觉表征将物理空间、生活时间、工作系统予以结构化,协调他们了解外在的空间、时间与活动的结构。在实施过程中,它会在儿童的学习成效和情绪稳定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评估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需要借助多样化的评估工具,其中量表是最常用的孤独症评估工具。将孤独症评估量表按照施测目的和用途分成筛查、辅助诊断、教育评估3类,对不同量表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着重介绍各量表的特点和差异,并重点跟进人机交互技术与重复刻板行为评估工具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孤独症的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明利  袁菌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0):114-118
Frith1989年提出孤独症是一种以信息加工缺陷为特征的认知障碍后,孤独症儿童非社会性损伤已成为孤独症研究的一个热点。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孤独症儿童刻板的重复行为与狭隘的兴趣、特殊的知觉和注意以及超常技能等,可能与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不足有关。本文主要对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的非言语测验研究、言语测验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研究在完善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范围、扩大研究对象等方面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障碍三类典型特征为例,探讨孤独症发生的生理机制和神经基础.前额叶、杏仁核、颞叶、梭状回、眶额皮层等脑区和镜像神经元结构多被认为与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发生有关;胼胝体等脑区体积、Broca区等脑区活动、MMN、P1、N1、P3、N4等脑电活动或能预测孤独症患者出现言语障碍;神经基底节、尾状核、扣带回等脑区活动在出现刻板行为方面可能发生作用.孤独症儿童某些脑区的发展滞后将致其他脑区活动增强,即存在补偿机制.此外,提出进行真实情境研究、发展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范围及注重补偿机制研究,将可能成为孤独症神经基础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儿童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刻板三大主要症状,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语言发展和思想交流上的障碍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轨迹异常,如人称代名词的逆转和反射性语言,发音、声调、节奏、音律、音量等方面也表现异常。目前儿童孤独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临床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5.
据权威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患孤独症的儿童约达50万人。近日,国家教委正式立项,委托北京市进行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实验,要求在两年内完成研究报告,以使我国儿童孤独症特殊教育尽早纳入义务教育系统。孤独症是人类的精神障碍疾病。一般在两岁前后出现症状,多数患儿在与人接触或语言方面有障碍,行为刻板、机械,发病率在万分之五左右。以往此病不被人们所认识,常被诊断为弱智或精神病等。至于孤独症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5月17日是全国助残日,2015年全国残助日的主题就是关爱自闭症患者.自闭症又名孤独症,其病症主要有:孤僻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言语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等.  相似文献   

17.
据权威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惠孤独症的儿童约达50万人。国家教委已正式立项,委托北京市进行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实验,要求在两年内完成研究报告,以使我国儿童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尽早纳入义务教育系统。 孤独症是人类的精神障碍疾病。一般在两岁前后出现症状,多数患儿在与人接触或语言方面有障碍,行为刻板、机械、发病率在万分之五左右。以往此病不被人们所认识,常被诊断为弱智或精神病等。至于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晰,一般认为与遗传有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展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功能障碍、人际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刻板,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并影响家庭、社会功能的一种新型疾病。国内外经验提示,对抗孤独症,仅仅靠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努力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重视,并尽快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在广泛调查分析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孤独症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策略和方法,首次提出"孤独症儿童三级立体式社会支持体系模型",这一开创性研究成果对孤独症康复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理论、实践和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音乐治疗干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行为训练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音乐治疗、结构化教育与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有机结合,并兼用世界其它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对一例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行为训练的个案研究。在提高主动语言表达的动机,转化和改善刻板行为,提高其社会适应情绪与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孤独症学生的检出比率逐年升高,培智学校需要充分认识这个必然趋势,并接受这一事实;在积极应对的同时,抓住“教什么”“怎么教”两个关键环节,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建设水平。“教什么”体现了对教育内容的设计选择,而这首先需要基于对教育对象的了解。我国特教学校中孤独症学生多偏向中重度障碍,缺陷显现明显,尤其在言语沟通和刻板行为上;此外普遍伴有智力障碍、多动症、运动障碍及癫痫、睡眠障碍、感官障碍等问题,他们的教学需求非常复杂和多元,但核心障碍仍是社交沟通障碍、兴趣局限或单一、刻板的重复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