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教结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并结合陕北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基本内涵,有效地提出了陕北"体教结合"的基本对策,为体育后备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体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减轻教练员和领队的众多负担,也能够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体育后备英才的选拔和培养,因为学校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也是后备人才选拔的基地,"教体结合"使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范围内增大,本文就教体结合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教结合"的模式尚未完全构建起来,"奥运冠军被退学"现象是"体教结合"的畸形表现,"体教结合"的优势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着力改善体育教育两个部门的关系,为我国优秀竞技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完善运动的训练模式与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体教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1987年开始的"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了接近二十几年了,按照竞技体育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看,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教体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体教结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育本身隶属教育的前提决定了竞技体育发展的长效途径不能够脱离教育这一大环境,具体的操作模式从我们西南地区实践开始,根据各个项目的成才规律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不要把此模式搞成是形象工程,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解决当前阻碍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途径探索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邸洁 《考试周刊》2009,(44):128-129
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体育与教育本应融为一体。实现体教结合,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必由之路。“体教结合”已成为国际体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思想观念、训练方法和管理模式等入手,对比我国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概括总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体教结合"的研究与发展动态和"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以及对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思考,把"体教结合"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成长出路问题日益严峻.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给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就业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命题.本文以高校"体教结合、省队校办"模式这一新视角,探析竞技体育人才在就业目标确立、就业资本积累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以运动员、运动队与高校等三方共同参与、有效互动为基础,从就业目标的确立、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等环节入手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专家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调查,笔者认为,以加强体教结合为核心的体制创新是解决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不断萎缩的根本出路。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清除阻碍竞技体育发展在认识上、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以及方法手段上的障碍,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走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历史条件推进下、新体育改革发展推动下以及新使命愿景驱动助推下形成与发展的"体教融合"理念,是体育体系与教育体系高层次融合的一种尝试,在正确处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培养与造就一流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回归现实情况,基于"体教融合"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受"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传统竞技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观点的影响,其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明显,且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加深对"体教融合"理念的探究,尤其是"体教融合"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究尤为重要.由欧枝华著写,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0年8月出版的《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及其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一书,将"体教融合"等现代教育思想作为研究视角,基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揭示了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具有一定创新性与实用性,为"体教融合"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竞技体育教学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87]教字008号文件下发已近20年,高校被允许特招体育特长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战略格局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回归学校体育已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为高校办高水平体育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作者就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的教学训练特点及管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把"玩"中"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教融合”的提出,体育与教育再次成为了热点课题。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无可替代,而竞技体育又在体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体教融合”为背景,探讨了现阶段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困境,针对“学训矛盾”、生源特点差异、教练员执教环境不理想、相关部门职能不协同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即协调学训关系、优化招生考核制度、健全教练员的晋升体系以及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全面了解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要求和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格局,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后备人才规模偏小、选材覆盖面窄、教育资金短缺、运动员文化教育落后等问题,系统研究了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茅善琴  戴兵  朱玉霞 《考试周刊》2009,(44):130-130
1.引言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坚持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三级培训体制”,这样的举国体制在上个世纪末以前保证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进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3趋激化,尤其是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和运动员高淘汰率所引发的就业压力问题。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体教结合”的理念。1987年,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联合下文,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开始实施“体教结合”战略,将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竞技体育体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不断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和体育人才培养力度,中国体育后备人才情况依然令人担忧,重庆市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庆市各领导部门本着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从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适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促进体、教育结合。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体校、江津区体校等的"体教结合"模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案例分析,对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所出现的弊端进行归纳分析;对"体教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进行梳理,试图揭示"体教"模式在在重庆市实行,为重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为重庆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虽然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但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严重萎缩.“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实施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整体上我国的“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与预期目标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研究了“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羽毛球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对策研究。得出结论:江苏省羽毛球业余训练形式上是走"体教结合"的路子,实际还没有达到体育教育的彻底融合。研究建议:要把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要树立"大人才观",加强"体教结合"。  相似文献   

20.
"快乐体育"是一种寓教于乐,把体育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乐体育"思想与现阶段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对初中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