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阅读文本高效对话,是通向高效英语阅读教学的桥梁。尝试以"3+1"重身份,即"读者/学生/编者+教师"身份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文本:学着"忘却",以"读者+教师"身份触摸文本;转换"立场",以"学生+教师"身份体悟文本;跳出"桎梏",以"编者+教师"身份洞见文本,从而使文本解读更灵活、更精准、更深入,有效落实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其间,教师、学生和文本间的"对话"无疑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没有师生的"潜心会文本",其它任何形式的对话便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因此,语文课堂首先必须植根于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即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当然,"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意义的生成"往往需要探究文本后面的一些心理、社会的因素,这时候,引进相关的‘同题’、‘异质’的文本材料,往往能够使得课文中模糊的意义显得清晰起来"。这种引进材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对话,在课堂上讲究阅读教学策略是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地铺展开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倡导"对话"式阅读教学,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般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往往是形式上的谈话,而新课标倡导的"对话"应是用真情、用智慧启迪智慧的"对话"模式.一、构建平台,创设氛围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使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沃土,让阅读教学洋溢灵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对话主要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张海峰 《湖南教育》2005,(18):27-29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从实际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本文试着对文本在“对话”教学中的地位作些探讨。一、前提:潜心文本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源”就是文本。时下许多阅读教学课,学生往往只读了一两遍课文就开始了师生、生生对话。这时的学生连文本的字音尚未念准,句子尚未读通,更来不及思考,谈得上有什么领悟需要交流呢?师生、生生对话的…  相似文献   

9.
刘莉 《文教资料》2011,(30):55-57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直以来.师生对话被多次强调,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得并不多。作者认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是衡量阅读教学的重要标准。本文主要从抓住预习,广泛占有资料;注重朗读,品味文章含义;大胆质疑,引发深层思考;科学复习,学会智慧的勤奋;用准方法,学会批注式研读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应当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多维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次次与文本深入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应走出"膜拜",走向理性;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摒弃居高临下的指导,进行引导与组织;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既要方式多,又要普及面广,学生是提问者也是释疑者,是参与者也是评价者。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大江 《教书育人》2013,(11):23-23
“原生态”本指物质的初始形态,阅读教学的“原生态”,是指阅读教学的本真性、人文性和生活化,以师、生、本在阅读教学中建构的真实、自然、和谐为特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包扩“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如何实现阅读对话的原生态?本文试从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新课改以来,"对话"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探索"对话"的途径,力图营造"对话"的和谐氛围,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受陈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对话"中也出现了一些障碍.现略举一二,并提出一些排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学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师生通过对话解读文本。这里所说的文本,是指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都是对话的主体.其中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文本是精神客观物化的形态,也是阅读教学多元主体对话的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作为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也反复强调多层次的"交流",从"乐于与人交流"(第一学段),到"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三学段),不仅凸显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对话",也强化了"多重对话"的实践价值。因此,构建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阅读情境,乃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这种理念,有效开展"多重对话"呢?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