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资产主义劳资关系发展史基本上是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历史。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劳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劳方地位得以逐步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借助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通过建立国有企业、制订经济计划和政策调控等手段,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与特点。学习中,要在理解罗斯福新政及其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基础上,了解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和改善的积极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还具有容纳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潜力,资本主义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汲取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有益经验等。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现实.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并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入手,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构成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而资本主义经济则力求开辟新的空间突破这种限制,当新的空间被资本开发殆尽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全局性危机.文章回顾了20世纪资本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国家干预、经济金融化等几个阶段突破基本矛盾的限制,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通过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世界战争、70年代滞胀和当前的金融危机一次次对资本主义发展构成新限制.文章认为当前危机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发展空间开发殆尽的结果.今后,资本主义只有找到新空间才能获得新一轮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能 《中学历史教学》2007,(1):57-60,79-80
1929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二战结束至今.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重建与发展中形成了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的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虽然模式各不相同。但都依靠政权的力量不同程度地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复兴和持续增长,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方兴未艾。这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贯穿于整个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封闭隔绝状态。从此,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世界各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加强,到20世纪初,全球性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历史学习中我们该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的结果,又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相联系。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倡导和推动的,在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的一系列矛盾更加尖锐。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通过建立分散的权力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19世纪资本主义的产权与市场是一种古典状态,20世纪,资本主义通过其制度内的变革,获得了经济的巨大发展,但是,面对新经济和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又面临新的矛盾和危机。  相似文献   

9.
生产关系是划分社会形态的基础,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总的量变化过程中的四次阶段性部分质变,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个体资本主义-集体资本主义-集团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已生成出社会主义因素的萌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资本主义走完它的发展历程,寿终正寝进入社会主义,另一种是资本主义半途夭折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这种认识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肯定发展而来,邓小平理论体现了新时期党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创新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股份合作制及发展资本、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真正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只不过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内在规律要求无限扩大市场,在国内摧毁小生产者后又向国外扩张的继续和必然结果。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溶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既是个挑战,也是发展本国经济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12.
现实社会主义的情况与传统理论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重大差别,即传统概念中的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因此,第一,现实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任务却是木应由资本主义完成的经济现代化任务;第二,用生产力水平来衡量,现实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史序列上处在与当代资本主义大体平行的位置上,而且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3.
1870-1914年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关于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更经常的是,从另一个角度称之为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实际上,与其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似乎尚未得到全面说明,本文着重讨论这一时期工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建立与现代生产力发展体制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以来,在起始阶段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否定,还恰恰包含着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经济全球化,从其发展的趋势上讲,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进一步发展在地域上的极限;它的发展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了,而是离社会主义更近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历史过程之后,曾经提出某些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提出的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在俄国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总结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如何实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问题,从而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了指导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们长期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因其固有的基本矛盾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矛盾之不可调和性必然导致这种制度日渐衰落直至灭亡。然而,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多年来活生生的发展成就,我们感到事情并不是过去认为的那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为什么有如此的发展?笔者拟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商品经济形式、制度的自我调整、科学技术革命等方面,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也是世界日益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发展线索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产生并向北美、日本等国家发展的历史:另一条是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西欧各国通过开辟新航路和血腥的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最终形成了世界市场。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政局趋向稳定,经济有较大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全球化与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摆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滞胀"危机,进入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自由主义或新保守主义等资产阶级右翼思想大肆扩张和蔓延,以贸易自由化、市场定价、消除通货膨胀和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华盛顿共识"成为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方面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条件;另一方面又给社会主义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挑战,是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新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与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市场的联系,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利用垄断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探索国家资本主义及其二重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