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冯桂芬思想的评价,史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也有人把冯桂芬放在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行列中,否认其思想中任何积极的、进步的因素。这里,仅就我所接触的资料,对冯桂芬的思想,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冯桂芬,江苏吴县人。1809年出生在一个大地主的家庭里。他从小博览群书,在地  相似文献   

2.
冯桂芬是学术界争议颇大的人物。关于他的思想的评价,大体有三种意见:有的把冯桂芬视为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有的认为冯桂芬属于洋务派,亦即反动的、卖国的思想家;有的把冯桂芬划归“早期维新派”。笔者认为,冯桂芬是洋务思潮的开先声者与洋务思潮起始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洋务派纲领的首先提出者,并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洋务派纲领的首先提出者我们评价冯桂芬的思想主要依据其代表作《校 庐抗议》。据《显志堂稿·吴云序》称,是书为冯桂芬1860年避居沪上所作,成于1861年。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  相似文献   

3.
冯桂芬是早期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拘泥于“古圣先贤”之道,主张研究西学,吸取“诸国富强之术”,补救中国之不足;并针砭时局,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与建议。对冯桂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教育、外交等方面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阐发的思想,成为中国地主阶级经世致用思想向资产阶级维新改革思想转变的中介,标志了中华民族的近代觉醒.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鸦片战争,泱泱中华败于西方,千年未有之变局从此开始。中国开始逐步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中国的经济也由封建经济向近代经济过渡。作为国家经济重要体现的财政也开始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冯桂芬作为这一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其财政思想体现了这一"传统—现代"的矛盾这一转变过程。在以往的"革命史"和"现代化"的范式研究中,我们要么是过多地关注其革命的一面,要么是关注其现代化的一面。这是不符合其历史真实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也都有其"当代性",冯桂芬作为那个时代的人物,其思想自然会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我们不能用后来人的眼光去苛责前人。因此,对于冯桂芬的财政思想,不管是为维护其当时政府的统治,还是有些"离经叛道"的近代思想,我们都应该有其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冯桂芬揭示了科举教育制度的弊病,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教育与书院教育,设立西学教育机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实用人才。冯桂芬改革科举教育制度的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对晚清教育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校邠庐抗议》是中国近代第一本"采西学"、"制洋器"的宣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思想,被誉为"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于西人格致之学"的书。本文试从《校邠庐抗议》一书管窥冯桂芬的科学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冯桂芬著述之中所涉及的改革思想为基础,分析他改革官吏制度的主张。本文主要讨论冯氏关于政府机构设置、行政运作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9.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的进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增加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扼要介绍了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思想.成就.作为过渡性、转折性阶段的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成就是什么?它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什么关系?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什么作用?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高中学生认识、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脉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早期维新派的开山祖冯桂芬的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冯桂芬 ,字林— ,号景亭 ,江苏吴县人。他出生在江南一个地主家庭。冯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 ,加上他博览群书 ,通晓经史 ,很早便以才学负名一时。他 2 3岁中举之后 ,常去听一些著名学者如林则徐的讲学 ,这无疑为他继承和发展其先辈经世致用思想打下了良好的个人基础。而晚清社会深刻的社会危机也对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860年冯桂芬避居到了上海。正是在上海 ,使他对西方的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刻。当时的上海 ,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与外国交往最频繁的一个埠口。他的代表作《校庐抗议》一书 ,便是他避居上海时所著。冯桂芬关于政…  相似文献   

11.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怎样解决社会问题,使社会形成一个有序、正常发展的轨道,从而达到内能治民、外能敌国的目标,冯桂芬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社会整合思想。文章从加强宗法组织与宗法等级制、仿"三代圣人之法"以固国本、学西洋长技以强国富国三个方面对冯桂芬的社会整合思想进行阐述,展现了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论洪仁玕、冯桂芬思维方式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空前的时代变局,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探寻一条变革现状、振兴民族的富强之路,推动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洪仁牙和冯桂芬就是这其中杰出的代表。洪仁牙和冯桂芬,虽然一个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袖,一个是清朝三品大员,分属两个敌对的营垒,但在民族危亡关头,却怀着几乎共同的爱国思想。责任和使命使他们对苦难中国的现状痛心疾首,千方百计找寻民族振兴之路,他们各自设计的改造中国的近代化方案,昭示着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富强的共同追…  相似文献   

13.
冯桂芬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他的思想沿着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路线发展,对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思想化史上,冯桂芬是过渡性的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段改革派的经世思想,又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思相前驱,他的本辅思想是近代“中体西用”化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15.
中英鸦片战争后的20余年间,整个中国及其教育对西方发达的近代工业文明呈现出一种麻木状态.但在沉寂的表面之下,以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等人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乃至太平天国政权,一直在对接受西方工业文明、开展近代工业技术教育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从正反两面给后来的洋务派以启示,从而成为洋务派工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冯桂芬在看到中国当时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之后,参照西方思想,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构成了他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7.
冯桂芬以《校庐抗议》立定了他在近代思想史与散文史上的地位。就散文史而言 ,《校庐抗议》是一部富含文体新质、具有某种近代性的政论结集。作品一反桐城派古文疏空卫道的文统 ,关注时事 ,经世致用 ;揭示矛盾 ,针砭流弊 ;倡言西学 ,用意启蒙 ,给近代文坛吹来了新风。由此冯桂芬成为近代散文的奠基性人物。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体西用”的思想源流。“中体西用”说是洋务派的思想纲领。这一主张并不是张之洞首先提出的 ,它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过程。 186 1年 ,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 ,可以说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发端。此后 ,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人都进一步论述了这一主张。他们的思想 ,特别是“器可变而孔子之道不可变”的思想 ,很快被洋务派承袭过去 ,成为推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纲领 ,李鸿章、曾国藩无一例外都是中体西用论者。继李鸿章、曾国藩之后 ,张之洞在…  相似文献   

19.
冯桂芬是一位富有经世思想的名士,他关心农民疾苦,关注农业,而且对当时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农业思想。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近代科技色彩较浓、重农而不抑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冯桂芬<采西学议>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简略评述.文章首先明确了<采西学议>在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具体概括出全面"采西学"观点的历史地位;继而对其提出的由"西文"算学"而始的具体采学实施步骤加以评述;同时辩证分析了其著名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以上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现代启示也略有提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