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我在<读者>上看见了这样一文章:2006年6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公布一项在全球35个大城市行的礼貌调查报告,其中有两项结论让很多人瞠目结舌:一是纽约这个被人视为冷酷和没有礼我的城市,竟然排在最有礼貌城市的首位;二是在被调查的人群中,40岁以下的人表现最有礼貌,60岁以上的男性则最没有礼貌.  相似文献   

2.
珍言     
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instar.unguentifragrantis——奇异的芬芳。  相似文献   

3.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仁义礼智信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极力推崇的,尤其是在古代,古人对道德、礼貌的要求十分严苛。随着历史的更迭和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对幼儿的礼貌养成虽不像古时候那么苛刻,但是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深知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尊重,而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一定会寸步难行。本文主要对幼儿文明礼貌用语习惯的养成进行讨论,提出了几点实际的措施,希望能有一点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礼貌与智慧     
兰适 《高中生》2012,(10):25-25
有礼貌不一定是智慧的标志,可是没有礼貌总让人怀疑其愚蠢。  相似文献   

5.
《海外英语》2008,(2):21-21
在国外,没有比失礼更让人尴尬的事情了。不过不要紧,大多数德国人都会装作没看见外国人礼仪上的失误(turn a blind eye on foreigners’mishaps),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为所欲为,还是来看看德国人的礼貌习惯,给他们一个好印象(make a good impression)吧。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在《读者》上看见了这样一篇文章:2006年6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公布了一项在全球35个大城市进行的礼貌调查报告,其中有两项结论让很多人瞠目结舌:一是纽约这个被人视为冷酷和没有礼貌的城市,竟然排在最有礼貌城市的首位;  相似文献   

7.
新闻学院李仕权给人的印象是讲话斯文而礼貌有加,有如谦谦君子,采访他是令人轻松舒适的。签约《人民日报》有很多人恭喜我签约《人民日报》,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恭喜的,我自己也没有别人以为的所谓的狂喜之类的感受。虽然还是蛮高兴,但更多的是惴惴不安。为什么呢?因为平台越高,意味着挑战越大,我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是否能够做得出色?我是一个危机感特别强的人,常  相似文献   

8.
礼貌,顾名思义,是一种符合礼仪的外在状貌,在当今社会,礼貌可算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了。礼貌是有教养人的一种标志,也是一种风度,一种美德,礼貌像一轮太阳,给人无限的温暖,礼貌如清泉,给人丝丝甘甜,礼貌如春风,给人带来无限的美好。  相似文献   

9.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都会积极的创造一种和谐友好的交际环境。为了交际目的实现,礼貌原则就会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到会话当中。但是无论什么原则都必须服从且服务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礼貌原则有时候也无法照顾到双方的心理通融;在特定的场合中,人们还可以的使用该原则制造交流障碍,以期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礼貌从某种角度上说,实际上是拉开了会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因为礼貌源于修养,修养注重正式的程度,而正式在一定的场合中,意味着距离,距离原生于陌生。礼貌原则的特定使用是使关系陌生化的一种有效的变通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将模因概念引入语言礼貌研究领域可以发现,语言与语言礼貌都是模因,汉语礼貌模因源自于<论语>和<礼记>,并深受其影响的影响.在实际交际中,礼貌意图、礼貌形式和礼貌话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恒定不变的.相反,交际语境中它们之间是动态的.这就需要听话人结合语境对说话人透过语言模因所传达的交际意图,从而对说话人的语言模因重新做出礼貌、非礼貌或不礼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朋友说,人老了怕过年, 过一年就少一年, 意味着越来越接近死亡。 我说:不!不是这样。 人是万物之灵, 一息尚存, 就不该没有希望!  相似文献   

12.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只是从一般的礼貌言语行为角度来讨论其策略原则,并没有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来对其进行动态方面的研究,因此采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实际交际中的礼貌话语进行研究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德性素质教育应该从礼仪教育开始。一个缺少礼仪教养的人,如果没有起码的卫生、文明习惯,言行粗俗,举止粗鲁,对人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那就不可能让人感到他的道德内在。  相似文献   

14.
<正>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然而现在家庭中的多数孩子都是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上课有人,意味着课堂上要珍视生命,科学对待生命。人是一种生命现象。生命是一切价值的基础,没有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弥足珍贵。谁也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意味着提高生命质量。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提高师生共同活动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老师,你说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呢?上个周末,客人来家里玩,我对奇奇说:‘奇奇,快叫叔叔阿姨好。’哪知道奇奇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回房间,这孩子那么不懂礼貌,让我们做父母的都觉得脸上无光。我们平时也经常教育他要懂礼貌,要叫人,可这孩子怎么就是那么倔头倔脑的呢?”让孩子懂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家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孩子讲解,“礼貌之花”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播种、开放。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你不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应该考虑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所偏差。首先要做个好榜样。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  相似文献   

17.
对礼貌现象的研究常见于对拒绝行为和邀请行为的分析中。汉语的邀请方式比英语要更曲折,多样,表面上与西方的方式不同而原则却类似,顾曰国仿效Leech的提出了汉语的五个礼貌原则。本文对比了英语和汉语中邀请行为的礼貌特征、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则,结论是原则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这一结论对跨文化交际有指导意义,意味着学习不同礼貌方式并不会造成基本的价值观冲突。  相似文献   

18.
一位青年朋友满肚子不高兴地向笔者诉说美国人没有礼貌,于是笔者问其原因。她说前几天跟一位美国人谈及她到外地旅行的情况,当她谈到一些奇异的风俗时,该美国人对她说:Youdon’tsay!搞得她很不好意思,于是改变了话题,但当她说到最精彩的片段时,美国人又说:Youdon’tsay!所以她认为自己遇上一个非常没有礼貌的美国人。听完她讲的情况,笔者禁不住哑然失笑。我告诉她这位美国人不是没有礼貌,而是很“有礼”。她愕然问原因,笔者指出“Youdon’tsay!”是一句美国人的口头禅,不能照字面解释为“你不要说”…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  相似文献   

20.
补白     
江泽涵 《学习之友》2014,(12):27-27
有教养和礼貌是一个人起码的素养,而没有素养的人会失去很多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