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待花开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美丽教育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你会找到最满意的窍门。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孩子在慢慢地成长,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等待。说浅  相似文献   

2.
尹晓燕 《成才之路》2012,(3):98-I0015
正北京市某班级论坛上,一篇《孩子,你慢慢来》的文章,引起诸多家长共鸣。文中写道:"孩子,你别急,慢慢来。也许你不是最棒的,只要你是快乐的,就够了。"  相似文献   

3.
标题信息     
《孩子,你慢慢来》、《教育的本质》、《爱心与教育》……是武汉汉阳区教育局正式公布的88本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供全区3800余名在职中小学教师选读。  相似文献   

4.
佛性童心     
<正>很喜欢龙应台的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我想这就是老师在课堂中的艺术——等待。等待——让教育精彩语文是一门需要涵养的学科,涵养足了,就有了学养,有了学养就有了修养,有了修养就有了素质这个做  相似文献   

5.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亲切,因为它柔软,因为它沉静。在今天,当我们说出让孩子慢慢来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于唯 《吉林教育》2009,(6):95-95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写的一本关于她的两个孩子成长的散文集。龙应台被称为是“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她的文章一般都是万丈豪气的,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是万丈深情。这本书,决不是作家的作秀,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更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做不思索的热爱”。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3,(4):67-67
龙应台说:"我愿意等上一辈子,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龙应台那样,用一双温柔的双眼,看着自己的学生,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己之学     
邮包到时,我不在家,家里人帮我收下,问,这些书你都有,怎么又买几本,笑而不答。在《孩子,你慢慢来》的扉页上我认真地写让我们慢慢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它将送给一位三岁孩子的母亲,教师同行,她在网上诉说,小孩子有些不听话,管不住。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位教育名家曾如是说。苏联教育家霍姆斯林基则这样告诉我们:"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们共同告诉我们,教育要"点燃"热情,"阅读"很重要!但事实是,学生并不爱阅读,甚至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前不久一篇红遍网络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深深刺痛了我们的神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点燃甚至引爆阅读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罢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杂文《孩子,你慢慢来》,我久久不能平静。"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这灵动的文字,仿佛使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笑容——那是因为安静中的等待而邂逅的灿烂笑容。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罗里斯·马拉  相似文献   

11.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给幼儿家庭教育诸多启示:慢养孩子,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自由开放,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民主平等,给孩子成长的氛围;心灵呵护,给孩子成长的养分.  相似文献   

12.
翔儿 《家长》2013,(Z1):57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孩子后面的人生。然而,现在许多孩子上小学后问题不断,有的孩子成天疯玩儿,有的孩子总是跟家长"闹情绪",还有的孩子厌学、逃课,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上小学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请认真阅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该书将告诉你怎样才能与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罢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杂文《孩子,你慢慢来》,我久久不能平静。"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这灵动的文字,仿佛使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笑容——那是因为安静中的等待而邂逅的灿烂笑容。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兹也曾说过,我们非常留意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文字信息量更大,逻辑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涵也往往更为深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指导更具情境性.几年来,我和学生共读《孩子,你慢慢来》《草房子》《海鸥乔纳森》《渴望生活:梵高传》等书,反复探索阅读过程的自主性和阅读指导的合理性,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流程提炼为“自读——初探——深读——共议——表达”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5.
静待花开     
常啸 《教师》2011,(13):1-1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美丽教育场景: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等待     
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天空等待流云,莉香等待完治,小人鱼等待一个不灭的灵魂,但丁等待他心中永恒的贝德丽采。那首《你像个孩子》中唱道:"决定是容易的,等待是困难的。"的确,等待不是一句轻许的诺言,一朵稍纵即逝的昙花,它是一个真实而漫长的过程。对结果的渴望注定了等待本身的焦灼不安:你会犹豫,会害怕,会猜测,也会盼望。没有谁可以气定神闲地等待什么,即便是高僧也在急切地盼着  相似文献   

17.
好书我来荐     
推荐好书:《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荐器:做了母亲才知道,母亲也要像孩子一样在学习中慢慢长大。我曾困惑:为什么孩子学画没耐心?为什么人家曹植七步成诗,孩子却七分钟也背不出一首诗?为什么练了那么多计算题,考试还要出错?直到看了龙应台的这本书,我才明白,成长,需要慢慢来。身为母亲,应该陪孩子从从容容地扎好蝴  相似文献   

18.
赵翔 《家长》2012,(12):37-37
每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都竭尽所能地培养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错误,许多孩子没有似锦的前程,有的甚至走向歧途。我们不禁要问:"教孩子真的这么困难吗?我们真不会教孩子吗?"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请认真阅读《别以为你会教孩子》一书,该书将告诉你怎样爱孩子才不算溺爱,怎样教孩子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  相似文献   

19.
陈长林 《班主任》2003,(6):34-34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威尔士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母亲小时候对他的鼓励赞赏与耐心等待。杰克小时候因为口吃受人嘲笑,过度的自卑让他变得萎靡不振。他母亲对他说:“这并不是什么缺陷,只是你心里想的比嘴巴说得快而已。别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嘴巴将说得和你心里想的一样快!”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与家教》编辑部: 我和妻子均为工人,有一13岁男孩。为孩子的成长我们费尽了心血,孩子要什么我们给买什么,托人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市里最好的重点学校去读书。可孩子的成绩并不是我们期望的那样好,而且性格懦弱,胆小没出息。对孩子我们真是恨铁不成钢,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可没有什么成效。最近市面上流行《哈佛女孩》之类的家教书。我们买了好几本认真阅读,也想仿照上面的办法教育孩子。不知行否?我们心里没底,特来信询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