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高二册课文《母亲》心理描写十分精采.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具体细致地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除了直叙“母亲”的心理和内心独自以外,更主要的是通过“母亲”自我感觉和幻觉来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从而深刻地刻画出“母亲”的性格.“母亲”到了候车室,坐在门口,“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母亲”的这一感觉,表现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的愉悦和自豪的心理.当“母亲”“只见那人正用一只浅色的眼睛从衣领后面对她望着”时,“这种注意的眼光好象针一样刺着她”,她“手里的东西突然觉得沉重起来”,“心冷得紧缩起来”,“嘴里充满了干爆的苦  相似文献   

2.
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并富有成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我过去教第九册的《四则混合运算》,是按一课时讲一个例题的方法教学的。这种教法既不利于学生形成整、小、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完整概念,又难达到计算“正确、迅速”、算法“合理、灵活”的要求。近两年来,我从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改用自学、精讲、训练、提高四个步骤教学,效果比过去好。  相似文献   

4.
《边城》以其浓郁、淳正、绵长的湘西风情奏响了一曲激荡人心而略带凄婉的抒情牧歌。作品情凋荚、感情真、人物纯、环境幽、语言雅。教学这篇课文,笔者让学生以傩送的口吻编写情歌的方式,亲近作品,感悟情境,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效果良好。湘西青年男子求婚有两种形式,一是“走车路”,托媒人说亲,明媒正娶;一是“走马路”,男子唱情歌来获取女子的芳心,以定终身。翠翠梦  相似文献   

5.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所见》,通过一件极平常的小事,把一个放牛娃天真活泼、好奇的神态刻划得形象逼真。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领略古诗的意境美,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古井》的第2自然段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本段的思想内容,并渗透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初步理解本段的意思;其次通过划分本段层次,深入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当一位学生读完“我们姐弟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句,另一学生突然举手发言——生:这句话中有两个“种”字,第一个读“zhǒn%”我认为第二个应该读“zhòn%”四声。因为这儿的“播种”是“种植花生”的意思,是个动词,所以应读  相似文献   

8.
在准备《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我原计划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资料带。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课前细读...  相似文献   

9.
肖月玲 《宁夏教育》2014,(12):54-55
小学教材里有很多诗篇,因作者所处的年代和所反映的内容都和现在的学生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体会出这种情怀,教学中就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又一次教学《赵州桥》,不禁想起上一次教学课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课中描写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句子时,孩子们几乎是在我的连推带拉下似懂非懂地明白“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等句,是写个别的龙;“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花市》笔调清新、流畅,以卖花、买花、争花为中心事件,用花作线索贯穿全文,写出十年改革后农村发生的可喜变化。作者透视于社会,歌颂美好的生活,反映了我们的时代,实在是难得的好篇章。力求将作者这一写作信息传递到学生这边来,使学生把目光也投向社会,是我  相似文献   

12.
《岩石》一课的教学,研究岩石的软硬程度的实验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是用小刀和铜钥匙在岩石上刻划来区别岩石的软硬程度。学生在刻划时,常常是发现岩石上有痕迹或粉末,就作出判断:“刻得动”或“刻不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满足于这个简单结论,应要求学  相似文献   

13.
清代“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促织》,以一只虫———蟋蟀为线索,演绎了一个令人辛酸而又啼笑皆非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百姓的深切同情。这篇小说,不仅以它反映的社会意义的深刻著称于世,更以它曲折多变、起伏跌宕的情节发展,主人公成名悲喜交织、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而牵动读者的情思,以主人公命运的乖戾而撞击读者的心扉,激起强烈的共鸣,产生绝妙的审美艺术效果,而且给后学者提供了一个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精美蓝本。学生掌握了伴随情节发展而产生情感起伏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16.
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用课件出示了统领全文学习的问题:詹天佑是怎样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从中你们体会到什么?各小组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事例,先自己默读课文,圈画批注,也可以画图,结合查阅的有关资料等展开学习,然后小组交流。选择好学习内容以后,经历了静悄悄的自学和热烈的小组交流,各个组开始汇报展示。其中一个小组谈到了居庸关、八达岭两条隧道巧妙的开凿方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感受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超人的智慧和满腔的爱国之情。于是,组内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用粉笔把“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  相似文献   

17.
《燕子》这篇课文抓住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物,展示了烂漫无比的春景图,以此为背景,燕子的出现给画面增添了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课文语句凝练,形象感强。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并没有采用多么逼真形象的直观手段再现课文描绘的意境,而是巧妙地运用教室里的现成之物,赋予其想象的因素,自然贴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之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第二小节抓住了洋溢着春的气息的草、芽、花等事物,描写了绚丽多彩的春光。考虑到学生衣服的颜色比较丰富,我就让学生根据衣服的颜色和课文…  相似文献   

18.
苏洵的《六国论》,我虽多次讲授,但基本沿袭旧法,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分析,满以为效果佳妙,结果学生听过之后,当时有些印象,一段时间之后,对其中的字句早已模糊不清了.我深感内疚,反思教法失当.这次又要上《六国论》了,我毅然走出传统教法的围城.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性思维是占主导地位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现借用王国维的说法来谈我是怎样运用“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发散性思维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跳水》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找出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