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其法理基础,国外普遍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法律应该赋予公民、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中,对公益利益造成侵害的公共事件不断增加,遗憾的是,这些损失不能通过公益诉讼来进行弥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在承担民事公益诉讼职能方面具有天然的优越性,理应在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情况下,应明确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从而有效地维护公益。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公益诉讼条款,使中国的公益诉讼制度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简单的一条规定仅仅是肯定了公益诉讼这种案件类型在民事诉讼中的合法地位,新法对于启动公益诉讼主体的表述依然不明确,需要我们以诉讼法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的实践经验、法院案例的总结,以期尽可能的周延公益诉讼制度的原告类型。  相似文献   

4.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无锡模式"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为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促进中国环境法治的进步.谊种模式存在合法性不足;适用范围有限:原告范围过窄的问题.我国应该从基本法层面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予以规范,批判地吸收"无锡模式"成果,放宽原告资格的限制,成立专门的环境审判机构进而构建科学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环境诉讼因其专业性强、复杂程度及诉讼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公众对于通过诉讼的方式主张权益心生畏惧.律师费转付制度,可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环境诉讼的热情,激励合法诉讼,从而促进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当前在环境诉讼中施行律师费转付,应基于原告"获得某种程度的胜利",不适用于被告,且律师费的标准应该由法院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判定,而不能按照实际支出的代理费用赔偿.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位,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其应否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法律地位又如何体现,这成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诉讼诈骗行为的成立必须要求行为人主动提起诉讼,其既可以在民事诉讼领域也可以在行政诉讼领域,既包括审判程序又包括强制执行程序、仲裁程序等非审判程序。定性诉讼诈骗行为时应具体考究行为人实施诉讼诈骗行为的主观目的,在行为同时触犯多个罪名时依据牵连犯从一重处断原则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非营利组织研究领域,绝大部分学者忽视了农村非营利组织以提起公益诉讼的形式来实现对其公共利益维护的方式、方法和制度设计的系统研究。应当逐步完善农村非营利组织参与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为维护农村公共利益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小额诉讼制度引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既是对国外先进民事诉讼制度的借鉴,又结合了目前我国法院办理民事诉讼的现实制度需求,但细读有关条文就会发现有关小额诉讼具体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笼统。结合国外以及中国台湾有关立法规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制度具体适用范围及其完善进行分析,发现提出小额诉讼程序具体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约定。  相似文献   

10.
小额诉讼制度引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既是对国外先进民事诉讼制度的借鉴,又结合了目前我国法院办理民事诉讼的现实制度需求,但细读有关条文就会发现有关小额诉讼具体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笼统。结合国外以及中国台湾有关立法规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制度具体适用范围及其完善进行分析,发现提出小额诉讼程序具体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