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0):154-155,168
好莱坞著名导演蒂姆·波顿以其哥特风格独树一帜。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集中展示了波顿的个人特色。影片承袭了经典童话叙事结构,又不乏波顿对经典作品的戏仿和波顿一贯的哥特元素。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哥特与幻想充分融合,充分展现了蒂姆·波顿的导演风格。  相似文献   

2.
哥特小说自诞生之日起经历约60年的探索发展,终由于传统模式和消费控制的影响一度使其逐渐走向衰亡,哥特小说与恐怖小说、灵异小说的区别也变的模糊不清,而且大有被取代之势。但是,随着美国文学家爱伦·坡对哥特小说传统的突破与发展,哥特小说被注入新的生命体征,其一,具有魔幻色彩的"死与美结合"的诗意追求;其二,由传统单纯的"心理恐怖"的表现转向具有本体意义的"内心恐怖"的探索,进而以预言的姿态自觉反思人类荒诞的生存处境,使哥特小说充满了超越传统形式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英国哥特小说最早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作为一个流派真正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高潮,是在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哥特小说对英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简要阐释哥特小说形成于英国的原因和背景,论述其历经19世纪和20世纪的发展,及在现当代的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4.
美国知名女作家艾丽斯·西伯德的小说《苏茜的世界》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运用女性哥特的文学理论,解读分析小说《苏茜的世界》中的露丝·康纳斯的人物形象。露丝·康纳斯所具有的超自然的能力,她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我,以及她不断尝试书写属于女性自己的写作,使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5.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们的著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很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及作者进行了研究。随着女性哥特的出现,两部著作又多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本文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从女性哥特视角下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研究出它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染血之室》这篇对蓝胡子故事戏仿与颠覆的小说中,安吉拉-卡特对其进行了女性哥特主义改写,表现出对父权制的嘲讽与反叛,但同时流露出对父权制反抗的保守性,形成反抗与依赖的矛盾共同体。父爱缺失使女主角产生恋父情结,深深影响到她的生活和婚恋,而其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是恐惧产生的根源所在,隐秘消解男性权威使身份危机得以解除。哥特小说中的美学内涵丰富多样,但与之最为祭密的美学范畴却是崇高。在西方众多的崇高理论中,伯克的崇高理论与哥特风格紧密相连,为本小说的黑暗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哥特式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小说 ,小说里充满古堡、神怪、巧合等因素 ,它对后来的作家有很大影响。现代哥特小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艺术认识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的产生与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文化语境息息相关,它既是18世纪中期一部分英国文人的怀古热情的产物,也是一种非古典主义美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哥特式的文学作品主要起源于18世纪,从《奥特兰托城堡》这部著作开始延伸,在不断发展中,它逐渐成为一种独特风格。本文主要介绍了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哥特因子,从著作中解析哥特因子,并且对著作的内容和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皮埃尔·布里第厄的文学场域理论,即作者的位置,习性,资本对作品的可能性空间选择,解读素有文学史上"斯芬克斯"之谜的《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运用"哥特叙事"和"现实叙事"并置的手法,阐释了自己的唯美主义追求和淡淡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进行了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及情节上的分析研究,在当时陈旧的文学形式中注入了跌宕起伏的情感及发人深省的沉思,实现了哥特式与激情、内涵的完美统一。《呼啸山庄》更是因此超越了哥特载体及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成为别具一格、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埃德加·爱伦·坡的经典恐怖小说之一。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及淬炼的语言充分彰显了19世纪初文学的哥特情调,即对死亡、恐怖、复仇的病态迷恋。本文以哥特小说主题、《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所蕴含的哥特式听觉及视觉艺术展开分析,探寻爱伦·坡笔下通向毁灭的人性之冢。  相似文献   

13.
哥特式文学是一种文学派别,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部落,盛行于英美十八世纪,大多都具有恐怖阴暗的氛围,主要反映了人性的消极面以及社会的罪恶和阴暗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探究了人性道德和社会制度等问题。哥特文学在文学层面上展现了当时英美社会的宗教文化,探究哥特式文学的艺术性和精髓,能更深入的了解英美文化和历史风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爱伦·坡的创作意图、写作原则角度,通过对其作品《乌鸦》的分析,解读诗歌中的哥特元素,说明哥特元素不仅存在于小说中,在诗歌当中亦可以分外活跃、表现强烈。爱伦.坡将笔锋探向人的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了莫大的想象空间,引领读者从悲戚中获得启迪、振奋,不断探索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彭静 《职大学报》2008,(3):64-66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时诠释南方历史、文化和传统起着与长篇小说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这篇小说里.他成功地运用哥特手法、时序颠倒及并置对照等技巧,讲述了美国南方社会中一位贵族小姐一生的悲剧,从而表现了美国南方及西方现代社会中人心的压抑,精神的痛苦和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6.
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他的哥特式小说,特别是由他首创的心理哥特式小说,直接推动了现代推理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并对美国文化、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爱伦·坡文学创作的背景出发,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了爱伦·坡小说中的意象,以期为爱伦·坡哥特小说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世界电影类型多样。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曲折的情节,但却历来被观众所称道。冯氏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影中那些生动幽默的台词。文章从语言形态层面上讨论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从冯氏电影的台词语言来分析其电影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体育电影学科的构建需要,提出体育电影的边界与类型问题。运用类型研究的方法对体育电影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划定。体育电影与政治、经济、种族、阶级等相邻领域关联,形成体育电影的边界;在内部,体育电影主要由三种类型构成:体育科教片、体育纪录片、体育故事片,三种影片类型在体育电影中早已存在,并以各种特征完成对体育本质的诠释与表达,而在新技术条件下,类型之间则通过交叉与融合推动整个体育电影的形式创新,从而彰显体育以及电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电影市场化是世界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将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引入到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是切实可行和及时必要的。冯小刚导演作为中国杰出贺岁片导演,将市场营销策划与其作品完美结合,创造了许多经典案例,为中国电影发展与中国电影市场化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欧美电影进入了中国市场。因此,电影翻译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常见的翻译形式之一。随着电影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愈发意识到好的电影片名翻译不仅对电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对观众起到了良性引导作用。本文从实例出发,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翻译策略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片名翻译差异化的成因,以期为中国电影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