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想要更好地提高高校创业课程开展的效率,就应该首先明确创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加强创业课程教学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这些都是高校甚至企业以及社会发展都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在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该从体系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完善和创新,并且针对高校的创业课程开展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更好地促进高校创业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基于此,本文针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开展创业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造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的教育"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在集聚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能够使学生、教师有充分发挥空间的长期、系统连贯的教育理念和过程.但是"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开展到目前为止,在发挥引领作用、完善课程设计、保持课堂的持续连贯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我们从教师、学校以及课程三个维度提出完善建议:教师要端正"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的态度;学校要为"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要建立起完善的课程督导体系等,最终实现"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的示范引领功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需要,探索基于SIYB理念的创业教育模式建构,构筑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应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个人未来发展的需求。各方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织各类教育和实践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服务于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核心。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总体上来说,普遍存在着内容单一、与专业课程相脱节、创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以期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课程体系,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在高校中进行党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融合,可以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通过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创业、正向创业和轻松创业。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创新。新时代要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科学DV制作”是一种极具思维含量和挑战性的创造性劳动,是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劳动教育载体。本文以武汉六中高中劳动教育“科学DV制作”课程的探索为例,从课程设置、目标确定及实施反思三个维度阐释了学校在高中劳动教育新途径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创业型大学是高等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的理性选择。以《经济法实务》课程的教学实施为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以提高师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建设创业型大学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内容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创业心理的培育、创业能力的锻造等.开展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应从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组织相关创业活动、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营造创业教育氛围等方面入手开展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STEAM教育理念强调跨学科融合,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及特点,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阐述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整合创新策略,以期推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