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锋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当代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潮流,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高校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培养和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高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以课程思政内涵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课程思政功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生成路径.旨在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学英语教书育人的课程思政功能.  相似文献   

3.
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重在强化教育主题的时代性、教育功能的引领性、教育形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高校学生会具有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及时向学生传达党的声音和主张的政治优势,引领学生在实干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平台优势,善于运用"骨干—群体"辐射带动模式的组织优势.为了推动常态化,高校学生会要强化政治引领的"学理性",完善学生参与的"开放性"实践育人机制,建立三级联动的"嵌入性"辐射带动网络.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新主流电影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表现时代发展社会面貌、生动讲述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方向高度一致。新主流电影因其多元化表达形式和优良创作品质对高校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探究其思政育人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优化和育人模式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潮汕善堂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高校开展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文化资源。以潮汕文化精神铸魂育人,具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与弘扬区域文化的深远意义。以潮汕善堂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为例,探讨以潮汕文化精神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途径,以培育大学生崇高的价值观,有助于实现区域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红色校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是优质的党史资源与校本资源,对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基因、提升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红色校史资源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现实困境,从提升教育主体育人的自觉意识、拓宽育人宣传渠道、增强研究开发力度、健全育人长效机制四个维度,探索红色校史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各高校高度重视、持续推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在高校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高校利用“1+1+N”模式推动青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教育高校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鲜活教材,指引新时代大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红色文化在高校中传承和发展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向同行,红色文化借助高校丰富的育人载体得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高校可以借助红色文化丰富教育内涵和资源,提升育人质量。以江苏A高校为例,通过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理念、强化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建设、协同红色文化育人主体、掌握网络宣传主动权,构建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浸润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走出一条体系化的红色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雷锋车”精神,是196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不但传承了雷锋精神,而且不断对雷锋精神进行创新,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雷锋车”精神的相容一致性.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连云港的跨越发展,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雷锋车”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为例,发现两支队伍同向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队伍双向对接,促进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提出实用有效长期的协同机制,为队伍融合促进可能性,努力打造全程全方位育人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多采用显性教育的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如教育者构成单一,对受教主体的特征研究不够等。相较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渗透性、开放性、长久性等特征,更凸显“以人为本”,符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注重发挥高校隐性人员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同时,从环境、制度、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加强潜在教育资源设计,实现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实践育人、新媒体育人。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呈现多样化、微时代的特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平台主要有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平台三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充分利用好这三种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大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对锻炼人、培养人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探究新形势下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施策略,旨在为一线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坚持用雷锋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组织在高校设立的一级机构,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新形势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基本教育方针、路线和实践,围绕"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充分发挥文化、科技、实践和服务四大育人优势,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引领教育和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两大工作要点,始终把握根本任务,加快破解两大战略性。本文将从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着手,通过打造志愿服务常态化模式,推动高校志愿者区别化模式,完善高校志愿服务激励体系,加强高校志愿服务有效参与,开辟高校志愿服务多类型阵地,提升志愿服务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三全育人”是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支撑性、保障性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高校应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为引领,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提升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改革实效性,需要探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高校“三全育人”的内在关联,从高校“三全育人”实践中归纳成效、理清问题,明晰主导精神、优化实现路径、完善落实机制,从而打造育人过程贯通、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的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优良家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化表现。高校要积极挖掘优良家风的教育资源,通过家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青年大学生在规矩中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逐渐由内在的自律走向自觉的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与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政策方针,推进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仍然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尤其要突出以"严、实、创"为主线,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构建常态化高校基层党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交通大学师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由此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涵的西迁精神.进入新时代,高校应重视西迁精神的育人作用,将其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从健全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实践育...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科学家精神是理想信念的具象化表达,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有助于引领新时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是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为此,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科研育人为实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