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名山僧占多""为道者必入山林"等古语,道出了佛道文化与山岳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介绍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山东省佛教与道教旅游景点的地形地势的分析,从数量上揭示佛道文化与山岳的关系,追溯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并分析佛道文化与山岳旅游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最后提出研究佛道文化与山岳旅游关系对当今山岳旅游尤其是文化旅游的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重要禅学命题,马祖道一对这一命题自觉进行了论证,并成为他禅学思想的标帜.南泉普愿提出并详尽阐释了"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的禅学命题,这是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命题的修正与发展,旨在纠正"即心即佛"所带来的"错将妄心言是真心"的"认贼为子"之"相似般若"现象.南泉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真正的"大道"非见闻知觉之心所能体认.在扬弃"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命题的基础上,南泉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重要禅学命题."即心即佛"、"心不是佛"和"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重要禅学命题,构成了南泉普愿较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晚唐诗僧与道教上清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僧作为佛徒中的特殊群体,大量涌现于中晚唐时期,他们自觉地接受了道教上清派的影响。诗僧对上清派宗师极其敬服,对上清派经典《黄庭经》、《真诰》等非常熟悉,并实践了存思等上清派道术。上清派佛道调和理论及佛道双修实践是诗僧接受上清派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唐人豪侠小说塑造侠客形象很注意武技的描写,并以此为中心铺叙行侠故事,自觉地把武术、杂技技艺运用于豪侠小说侠客形象的创造中,同时渗透佛、道等宗教神秘成分。唐人豪侠小说中的“武”,体现着较多的内容和文化精神,有技击、道术、药物、功夫展示等四类。唐人对武艺的张扬和精心描绘,使侠客形象和武技描写不但成为武侠小说的重点,而且使侠客形象的审美价值更富有文化意义和美感,从而大大提高了豪侠小说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在儒、道、佛,也就是说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家学说支撑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儒、道、佛各自的精神实质就是"克己复礼为仁""有余为害者""凡夫即佛"。在功用方面,儒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最合适,道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最合适,佛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心灵的关系最合适。也就是它们分别协调社会关系、自然关系和心理关系。本文从"生存"方面对儒、道、佛的思想进行对比,为理解传统思想理论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植根于下层百姓的理想之中,往往驳杂、直率、简单,寄托着下层民众最朴素的愿望。从唐代开始,儒、释、道便在上层文化圈中逐渐融合,在下层民众之中,儒家的伦理道德逐渐植入释、道的观念之中,释、道也借助儒家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发展传播,它们构成了民间信仰最主要的部分。关汉卿的《窦娥冤》表现出了这种儒佛、佛道、儒道相互杂糅的民间信仰,揭露了“三教合一”的理念对下层民众的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作用,这是促进他们自我意识觉醒、指导他们进行反抗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化思想基础的佛、儒、道三教,其养生理论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三教养生思想的地位、内容、异同等进行了探讨,对现代中国人的强身健体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初唐制定的道先佛后政策,使得魏晋以来的佛道之争更为激烈。由于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与肯定,佛教始终处于劣势地位。虽然如此,佛教在唐代还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除了其自身的教义易为大众接受以及玄奘等许多佛学志士的不懈努力之外,唐太宗为玄奘所译诸经写的总序《大唐三藏圣教序》与两种不同字体的“圣教序碑”亦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东坡故事中,多有东坡与妓女的交往故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生活的诸多场合都有妓女的参与,另一方面,携妓参禅等故事类型的发展,也使得妓女在东坡故事的流传变化过程中不断被赋予了相对固定的文化内涵,趋向符号化、固型化。  相似文献   

10.
儒、道、佛各自的精神实质就是"克己复礼为仁"、"有余为害者"、"凡夫即佛"。在功用方面儒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最合适,道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最合适,佛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心灵的关系最合适,它们分别协调社会关系、自然关系和心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六朝墓葬中经常能发现与道教相关的造物艺术,如买地券、衣物疏、青瓷器、印章、壁画、铜镜等,这些器物主要流行于道教盛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早期是道教造物艺术的盛行期,东晋中期至南朝后期,随着佛教在民间的盛行,道教造物艺术呈现出衰落的迹象,逐渐丧失其主体地位。佛教因传入六朝的路径不同,与佛教相关的造物艺术流行的地域与时期亦有差异,表现的载体主要有青瓷器、铜镜、画像砖等。为了寻求在中国的传播,早期的佛教通常依附于道教,在墓葬造物艺术中也有所体现。东晋中期以后,随着佛教在社会中得到更高的认可,逐渐成为墓葬造物艺术中出现最多的宗教形象。虽然六朝时期儒、道两家的相互抵牾与贬抑是主旋律,但在表现载体、造物形象、流行区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异同,特定时期亦采取了相互融合的策略,墓葬造物艺术中的“仙佛模式”即是这种融合的集中表现。对道、佛主题造物作比较研究,有助于更为深入地了解六朝时期道教与佛教的传播交流状况。  相似文献   

12.
从民国初年到现在,甘肃清水县发现约有30多宋时仿木构砖雕彩绘墓。这些彩绘砖雕所表现的内容大多为花卉、瑞兽、佛道人物以及现实生活题材,其与仿木构的墓葬一起,为死者灵魂构建起理想中的"意义"之所,并安顿了人生的现在和未来,使各种复杂的内心需要得到安息和慰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西游记》中的宝物描写,探究《西游记》通过宝物书写所传递出的文化信号。明清小说中的宝物描写与小说构思及人物形象塑造密切相关。宝物崇拜多受到佛道以及民间宗教的影响,晚明知识界和平民的"好物""赏物"风尚使《西游记》故事中的日常器物与宗教圣物都转化为"宝物",人们对器物的痴迷,显示出文化阶层的世俗化趋向和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以及"宝物"象征社会地位这一共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乾元二年秋冬之际,杜甫在陇右生活的五个月期间,游历众多寺院,与赞公、阮昉等人交往密切,处于人生低谷期的杜甫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大有退隐山林寺院之情趣。这一时期诗人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并借云鸟等意象抒发归去来兮般的舒畅心情,陇右是杜甫思想发生变化的转关之地。  相似文献   

15.
如今,“佛系”的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观的构建。而青年时期,作为婚恋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受到“佛系”思想的影响下,也逐渐出现了“佛系”恋爱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佛系”青年婚恋观背后的社会环境、家庭及个人三大层面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引导对策,以促进政府、大众媒体、家庭、高校和个人等五个主体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一个利于其形成积极婚恋观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并促使当代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6.
在<老子>诠释史中,佛教的诠释是其重要而独特的一翼.汉晋时期,佛教般若学借助玄学而得以流行,<老子>也在佛教的解读中被进一步本体化.晋唐时期,<老子>在佛、道互动中被以"重玄"的理论形态做了深度的义理开启,同时,在佛、道的互释中,<老子>的解读也逐渐出现心性化转向.宋明时期,在三教合一、归同心性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发展趋势下,佛教对<老子>的解读,不仅不离三教合一之旨,且<老子>也愈益被纳入心性论的思想轨道.  相似文献   

17.
长沙景岑在我国佛教文化史上是位有着重要影响意义的人物,但是研究者甚少.从长沙景岑禅学命题看,其主要特点和影响有以下方面:强调佛身乃是人身,不离现实世界求佛,佛不在世外,人佛无异;深化了"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提出"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乃真修行;景岑继承了前辈的般若空的思想,并把这种般若空更进一步推到更高的境界--"无佛亦无人",彻底扫除学人的一切念头.因此,本文认为景岑秉承师祖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学风范,继续慧能的"顿悟"宗风,在身体力行中使其得到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使禅宗更进一步人性化、生活化、世俗化、大众化,本文对推进南泉普愿禅师佛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以及了解我国佛文化演变史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的研究历来颇受研究者的关注,然奇怪的是,对板桥的研究更多的是局限于诗文研究,对其《道情十首》的研究涉及颇少。究其原因,并不是其没有研究价值,由《郑板桥集·小唱》后面的跋所叙:“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可见,对此精心力作有探讨之必要,现从其摄取佛道思想之形式、内容和风格三方面来阐述其与佛道思想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养生哲学的内容异常丰富且有不同的思想派别之分,以儒、道、佛、医家为代表的中国养生哲学,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础构架。其养生内容不但与现代养生科学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还形成了一种具有崇尚节制、简约的独特养生文化,它所包含的人生哲学、人生艺术、人生美学等精深内容也是现代休闲观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的前两位,苏轼与黄庭坚是宋代尚意新书风的改革开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有力地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富于新意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对于苏黄二人的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书法特点、创作分期、美学思想、佛道思想及当代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