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实现它的价值诉求,微信的出现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降低了工作成本,也从多方面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微信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环体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构建"微平台",切实提高"微能力",不断进行"微创新",建立健全"微监管",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相连,文化自信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助燃剂",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以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助力,凸显文化自信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理念建构、制度建设、机制构建和理论宣教上的创新,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和高校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持续的优化与创新,在微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则需要认识并抓住"微形式"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通过探索"微形式"运用策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在对"微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原则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微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附属医院是我国公立医院和高等医学教育的中坚力量。当前经济利益多元化导致思想多元化,过度追求物质的思想与高校附属医院的公益属性及教育育人的职责相违背要求高校附属医院必须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本文针对高校附属医院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对搞好高校附属医院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以及覆盖面积广等显著的特点,对高校大学生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等方方面面。新媒体给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新媒体已经成为最新的"角斗场",为高校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文章概述了新媒体给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带来的深刻变革,探讨了在新媒体技术创新战略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分析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时代境遇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必然要求,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是贯通运用"四种形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路径。文章从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视角阐述了抓早抓小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高校抓早抓小工作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媒体+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产物——"两微一端",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高校要加快推动校园"两微一端"建设,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当代强调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索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不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着全面改革所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更应开展多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提升校园意识形态工作。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高职院校应狠抓校园网络建设;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齐发力,共促校园意识形态教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大做强正面宣传。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事业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方向,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等的建设工作,此外,还要创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最终目标。本篇文章就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实效性展开,探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期,由于互联网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信息时代",而"微"时代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使用数字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客户端等衍生出来。大学生借助"微"时代带来的便利,接收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其获取信息渠道复杂多变,形成了移动式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在面对虚拟网络世界或现实世界时的思维方式。这给当今高校固有的思想政治状态下的工作者,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顺应"微"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固有思维模式、变革工作内容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有效供给,是解决当前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供需不平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从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供给的产出链来看,供给时机、供给质量、供给渠道是度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有效供给的三个基本标尺.其中,供给时机是度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供给"主动性"的标尺,供给质量是度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鲜活度"的标尺,供给渠道是度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供给"覆盖面"的标尺.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站在接触西方思想文化的前沿,他们是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获得的首要影响者。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仅是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重要责任,更是高校外语教学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具备利用"互联网+"平台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优势和职责。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力图探索出基于互联网的、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使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以"互联网+"为平台,加强其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导权的有效掌控,并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者及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观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最终,使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领航人。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党建融合"来凝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推动"多元协同"来整合思想政治工作力量,以"大党建"来带动"大思政",从而打造"三全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微腐败"看似微不足道,却损害着高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破坏着高等学府的内部风气与社会声誉,动摇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教育公平的实现.能否消除"微腐败",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高校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折射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成效.防治高校"微腐败"要坚持"三管齐下",共同发力;要构筑零容忍的堤坝,打造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进而推动高校廉政建设,优化高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微博、微信的普及全面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党建环境面临新的变化。通过分析与评估基于"微时代"话语权的高校党建工作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如何借力"微时代"媒介提升党建工作话语权,为创新党员教育理念、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拓展党员教育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与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优化升级。本文主要立足于"微形式"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在"微形式"下开展的原则,探究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充分运用"微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切入,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目的在于提出应对策略,维护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文章开头阐述了微时代的概念和特征,随后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即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挑战、对意识形态宣传阵地的挑战、对防御意识形态渗透的挑战。文章最后一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应对挑战的对策,即强化微时代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建设;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完善制度保障,加强监管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能力提升的四项重要指示:要以实践的"脚力",深入师生群体,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要以敏锐的"眼力",提高辨别水平,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确度;以缜密的"脑力",加强理论学习,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要以强劲的"笔力",创新宣传形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