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古传奇中的女侠为研究对象,对其“奇正武功”进行分析.指出古传奇女侠的武功吸收了现实世界中的骑射、剑术、轻功、戴竿、药术、幻术等方面的合理因素,转变为自己独特的武功之美.并通过对古传奇女侠以武行侠的“中性之美”的分析,让读者体验女侠的柔弱与阳刚的完美融合,感受有别于男性世界的审美体验.古传奇女侠所表现出的审美特点,可以用来完善我们今天的武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言蕴含着丰富的美,只有真正领会了英语语言的美,才能激发出审美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掌握英语的愿望。本文从音韵、形之美、文化底蕴及英语口语这几个方面阐述了英语语言之美,让原本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英语语言展现出美的一面,把英语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老舍的创作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之美,具有鲜明的浪漫气质,这主要表现为:审美意象的诗意之美、抒情意境的诗意之美、深厚意蕴的诗意之美及理想意念的诗意之美。  相似文献   

4.
从精细化体现的"序"之美、逸动的"人格美"、提升生命的美学境界三方面阐述"精细化"成就事业和人生之美。  相似文献   

5.
《雪国》这部中篇小说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禅宗虚无观影响下创作的出色之作,通篇呈现出一种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本文从镜中虚象之美、生死轮回中的涅磐之美和万物归一的禅宗境界之美三个方面来探究《雪国》传达出的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这一审美特征,从审美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6.
"真"乃艺术之生命,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审美品格.担当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缘于他的性情之真.面对曲折多变的人生际遇、个性磊落炽热的担当仍然忠实于自己的真实内心,不随波逐流,不屈从权贵,情愿结茅山野,遁入禅门,以毕生精力和心血去寻求更深更高的宇宙"真理",去体悟禅宗的"真如"、"真心".他的禅画作品通过禅家的"触目而真"和"即是而真"贯通事理,呈现出圆融无碍的本真之美.这种本真之美又具有主观心性的自在自然、"独抒性灵"的绝假存真、"唯心任运"的不拘成法、天然无心的童心趣韵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为儒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就不能避开孔子.孔子的美学思想主要有三点:真美善统一、中和之美、理想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艺术家不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而是要呈现自然生命的本真之美,建构生命的居所。中国古代艺术家笔下的生命不是孤立静止的生命,而是生生不已、大化流衍,有机的生命整体。人作为宇宙生命之流的一部分,与自然生命相浃相化,获得了天人一体的庇护,提升了生命的境界,艺术的美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代表作《自我之歌》中完全背离英语诗学传统,创作了全新的自由诗体,而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意识、审美艺术和情感特征都具有明显的未来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宝库,人们在观瞻木塔时,不仅为它的高大雄伟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更会被其无以伦比的艺术之美而深深震撼。本文从美术学的角度,对释迦塔的建筑美、雕塑美、壁画美、书法美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呼唤着野性,其朴野之美呈现为一种显著的审美形态。从整体构思看,把神魔的灵异与社会的动荡结合起来,给梁山泊的野性强力精神以合理的解释。而好汉们犷悍、粗野的性格与造反的目标结合起来,这种朴野之美便表现出正义的理想光辉;同时,小说对野蛮杀戮场景的再现,对环境的描绘,对好汉们肖像、绰号、武打、饮食等方面的渲染,都显示出朴野之美。《水浒传》对朴野之美的追求,不仅是宋元的社会现实促成的,也是中国俗文学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是数代说话人与文人审美趣味的调整与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以其婉约、细腻的词风享誉世界文坛。她的词作,无论从意境的妙合,语言的怪绝, 还是结构的顺畅,都显示出天然浑成之美。  相似文献   

13.
南涧词在风格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中和之美:思想内容上,借助酒和仙消解悲苦低沉之情感;艺术特征上,"深沉与轻倩相融","悲愤与悠闲相融";韩元吉的美学追求是"和心而近古",遵从儒家诗教传统,同时暗合张炎论词所提出的"雅正"。  相似文献   

14.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的笔意强调的内涵是意在笔先、以意使笔和尚意而不重写实,并且注重以简约、含蓄和处理时空的灵活性等表现手法增强这种表意效果,形成了独特的笔意之美。究其原因,这是与中国传统艺术讲究意境、追求诗意的观念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16.
霍桑是美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家,短篇小说是其创作中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分析了霍桑短篇小说《美之艺术家》中主人公沃兰的形象并试图挖掘霍桑赋予他的深刻涵义。艺术家是霍桑笔下众生中一个频繁出现又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塑造他们的同时,霍桑不可避免地联想到自己。此外,沃兰对超凡之美的追求过程向我们展示了霍桑对于人的心理需求、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当时文学传统和时代背景的观照。  相似文献   

17.
雷蒙·罗维——美国工业设计之父,是一位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师,堪称20世纪美国工业设计平原上的一座高峰。本文讲述了他在设计中的曲线之美和销售上升的最美曲线: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采用流线型设计,例如可口可乐瓶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而且他还宣扬设计促进销售的新理念:认为设计师追求的不应当是单纯的设计哲学和设计理念,而是设计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羌族群众日常服饰中随处可见的羌绣,是连接羌族古与今、理想与现实、真实与抽象的重要桥梁,彰显着羌绣艺术与羌族生产劳动、宗教神话、人际交往的"亲和"之美。羌绣的审美价值已高于其实用价值,对羌绣的生态教育价值、人文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进行开发,对于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形、神、劲、律”由内而外,由形到神,完美地结合,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四大要素,其中神韵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所谓“行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即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之美。文章从“形神劲律”的含义以及要求出发,着重探讨古典舞的内在灵魂---神韵,以《书韵》和《春闺梦》为例,展示了中国古典舞四要素的完美融合,突出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乡情浓郁的文化之美,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迷朦绰约的诗意之美,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情趣之美。平淡无奇的语言,精巧奇妙的构思,感人至深的形象构成了汪氏小说一幅幅清新自然、韵味十足的风情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