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素关于专名涵义的摹状词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素不赞同弗雷格宽泛专名的涵义理论,严格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并将专名区分为逻辑专名和普通专名,对专名涵义的理解出现了不一致情况:在区分专名和摹状词时将专名涵义等同于专名所指,在区分两种专名时又将专名涵义视为缩写的或伪装的摹状词。这一理论总体上是主张专名有涵义的,人们一般接受其普通专名的涵义论。这一涵义仍然无法与弗雷格的专名涵义论划清界限,存在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喻馨锐 《海外英语》2014,(21):267-268,270
The names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re full of historical origi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name and given name,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origin and culture connotation of family name and given name, and also the hidden influences of name played on human beings.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nglish name will also be concerned because we can not ignor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as made great effects to English name.According to the whole essay, we can easily realize the origin and connotation of English name through all my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网络域名所有权与域名信息衍生权之二元关系,认为域名的利益体系中,支配利益是域名的核心利益,信息衍生利益只是其附加价值来源。只有通过对域名支配利益的保护,才能进一步保证域名信息衍生利益归属于合理的主体。域名以信息形态被我们所感知,但不能认为域名的本质就是思想、精神。研究域名之法律属性,必须理清域名的信息利益与其他知识思想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持久战》一文蕴含着毛泽东完整的名辨思想体系 ,主要涉及名辨之价值、名的确定性认识、名的多样性分析、名的流动性探索以及名实关系的认识等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的分析紧密围绕“中日战争”之名或实。《论持久战》中名辨思想的显呈 ,一方面体现了毛泽东具有民族特色的逻辑思想 ;另一方面又在一定意义上展示了其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内在思路 :融汇中外 ,贯通古今  相似文献   

5.
Does alphabetic-phonetic writing start with the proper name and how does the name affect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Sixty 4- to 5½-year-old children from middle SES families with Dutch as their first language wrote their proper name and named letters. For each child we created unique sets of words with and without the child’s first letter of the name to test spelling skills and phonemic sensitivity. Name writing correlated with children’s knowledge of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name and phonemic sensitivity for the sound of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nam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makes plausible that both knowledge of the first letter’s name and phonemic sensitivity for this letter explain why name writing results in phonetic spelling with the name letter.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也被提上了议程,这是因为作为网络地址的域名与商标之间会存在冲突。每个域名使用人都希望自己选择的域名能与商标相同,所以这样的域名就有转变为潜在商标的可能性。由于域名制度与知识产权制度的隔阂,而出现域名与商标相似或相同的情形,域名的“唯一性”与商标的相对“不唯一性”,即多个商标文字可能与同一域名发生冲突的特性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冲突的范围和强度,就此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特别要对驰名商标的域名进行保护,使得“网上商标”发挥其真正功效。从美国、日本的域名管理制度来看《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的特点与不足,并提出建议求救方案。  相似文献   

7.
毕节方言地名词有两大语源:其一为外来汉语地名,包括两种情况,即由汉族移民异地移植的地名(如古南京地名)和按汉语命名方式命名的地名(如府、县、乡、村、铺、伍、所等通名)。其二为借词地名,即源于各少数民族语并已经通用的地名。毕节方言地名系统来源的多元化特征,也折射出其所独具的多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专名线“——”和书名线“——”在一般的简体横排本书籍中不出现,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大量存在,是较为特殊的两种标点符号。点校本两唐书在给有关人名、地名、书名和乐舞名等加标点时存在不少差讹,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效益最大化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大学校名是学校的无形资产,自然应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但现实中存在着大学校名被抢注与滥用的现状。对此,一是要通过注册校名,防止盗用;二是要盘活大学校名的无形资产;三是要健全法制,为保护大学校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域名与商标的差异使得两者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域名与商标的共性则为两者发生冲突创造条件。目前,域名与商标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域名系抢注他人的商标、域名与商标巧合雷同、反向域名侵夺和申请注册的商标系他人的域名。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域名的性质。域名现在是一个技术参数,将来仍然只是一个技术参数,其后天形成的商业识别功能毕竟是阶段性的,技术功能却是长期的。从长远角度考虑,不宜赋予这种技术标记以专门的权利。域名与商标的冲突问题主要是法律适用问题,应通过法律适用解决。但是,权利人仅仅依靠法律救济是不可取的,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冲突的发生或许是将挑战变为机遇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品牌名称词汇在任何文化中都是认知度很高的词汇。品牌名称词汇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学作品和流行文化等文化的各个方面。品牌名称词汇的语用失误会导致文化冲突,并进而影响到该品牌商品的销售,甚至导致商业活动的失败。因此,品牌名称词汇在跨文化的商业活动中的语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跨文化的商业活动中,品牌名称词汇的使用必须遵守相关原则。对于品牌名称词汇的语用问题应采用三分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13.
大致在周成王元年(约前1063年)至周成王三年(约前1061年)之间,周公旦灭箴姓滑方,以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晋襄公元年(前627年),姬姓滑国为秦所灭,并于此年晋取其姬姓故地为滑邑。  相似文献   

14.
域名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地址系统。域名与商标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域名与商标的冲突频繁发生,在分析我国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的法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和完善域名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世界是人根据自己的认识给万事万物命名并确定其关系和结构等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结构系统。凡命名都是要用词语(包括词和短语)的。但词语(即名)与事物(即实,包括人物、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并非有严整的对应关系。从名与实之间量的对应关系看,有一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一的;从名与实之间质的对应关系看,有名此实彼、有名无实的,甚至还有无名有实的,其关系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6.
院校合并、升格与发展中的更名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校名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是一所大学的代表符号。院校更名问题既牵涉到高等学校的层次定位、科类结构、区域布局等问题,也关系到许多高等学校历史渊源的追溯、稀缺“校名资源”的使用等问题。受中文表达习惯的影响,响亮的大学校名往往是四个汉字的校名。高等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的更名应具备一定条件。院校更名应遵循名实相符、稳定性、可持续发展、尊重历史兼顾现实、不使用当代人名作校名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倩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1):163-165
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渊源,人名也不例外。人名由“姓”和“名”组成,本文从“姓”和“名”孰重孰轻这个角度出发,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一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人名是称谓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一般而言,人名包含两部分,即姓和名,它的组合方式有“姓+名”(如中国人的姓名)或“名+姓”(如英国人的姓名)。但缅甸人的人名既不同中国人的人名,也不同英国人的人名。因为缅甸人没有姓只有名字。主要通过缅甸人人名命名的文化规律、取名的文化观念以及人名的使用上来论述缅甸人的名字与缅甸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字号尤其是知名字号的无形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受侵犯的对象,司法实践中,字号侵权渐成为侵权常态之一。字号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益由于其法益性质理应由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为平衡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应区分普通字号和知名字号,对普通字号予以一般保护,对知名字号应采驰名商标的保护方式,在法律适用上宜采拟制和衡平的方式弥补现行立法之缺失。  相似文献   

20.
网名是网络空间中交际主体主动设定的替代称呼,是用于扮演虚拟角色的名称,人们使用网名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所以网名的风格多样、格式不拘;网名的使用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修辞活动,评价其使用是否得体应当遵循得体性原则,并且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当考虑语言世界的合格性、物理世界的合理性、文化世界的可解释性和心理世界的可接受性四个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