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二十日是山西农民报创刊十周年,山西农民报的全体工作人员于十月十九日举行了纪念会。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嗣志、山西省省长卫恒同志,都为山西农民报创刊十周年题了词。陶鲁笳同志的题词是: 小小农民报,创刊十年了; 十年话小报,农民都称好; 小报是座桥,党群通大道; 小报是法宝,它能开心窍。莫笑乡下佬,文彩日日高; 新人出新事,红旗处处飘; 农村变面貌,奔向新目标; 靠党来领导,光明路一条。  相似文献   

2.
要把县报真正办成农民的贴心报,说起来容易,做到可确实不容易。从去年8月太谷小报复刊以来的实践中,我们是深有体会的。太谷小报是一张四开四版六日刊的小报。全报社只有6个编辑人员。为了做到及时宣传,我们坚持了地方性、针对性的办报方针,小报小办,立足基层,面向群众,以发地方新闻稿为主。报纸复刊前,我们走访了一些干部、群众。当时,社队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最担心的是怕政策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对农村  相似文献   

3.
地方小报如何开发“信息源”,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愿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摆在地方小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从实践中感到,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开发。立足本地。这是地方小报的最大优势。小报版面容量有限,无法包罗万象,特别是周二、周三刊的地方小报,更是无法与大报、日报竞争。但在收集和发布地方信息方面,其它报纸就不可能比当地小报来得方便及时。从这个角度去看,地方小报虽有版面小、周期长、视野窄等劣势,但其不可多得的“地  相似文献   

4.
地方小报如何开发“信息源”,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愿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摆在各级地方小报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根据本报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曰立足本地。这是地方小报的最大优势。瞬息之间,世界上产生的信息何其繁多,作为地方小报在“大”与“多”上是无法与大报、日报竞争的。但获  相似文献   

5.
地方小报如何开发“信息源”,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愿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摆在各级地方小报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根据本报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曰立足本地。这是地方小报的最大优势。瞬息之间,世界上产生的信息何其繁多,作为地方小报在“大”与“多”上是无法与大报、日报竞争的。但获  相似文献   

6.
过去一个时期,地方小报过分强调地方特色,而忽视了开放特色,再加上人们对地方特色的理解局限于发本地新闻和本地典型,发外地新闻与自己无关,不自觉地形成了封闭或半封闭的模式,适应不了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各层次读者的需要。因此,如何使地方小报有鲜明的开放特色,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两个方面。地方小报要多登本地新闻,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读者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想通过报纸了解本地变化着的情况,而且还要通过报纸了解社会,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因此,报纸就应该尽可能为其提供服务。所谓开放型特色,首先是要加强横向联系,拓宽报道的领域和内容,注重内容的丰富性。《随州报》在办开放型的地方小报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前辈告诉我们:“小报要小办、精办。”又说:“小报要抓大问题。”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并使二者统一起来?这是众多的小报工作者在实践中正不断探索并应创造性地予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回忆一九八三年四月三十日《陕西农民报》副刊刊登的《给老婆让个座》一文的编改过程和发表后引起的反响,我以为“聚英采蕊,大题小做”的编辑方法,仍可看作实现上述要求的众多方法中之一种。《陕西农民报》是以陕西农民为主要读者的一张综合性通俗小报。它的副刊取名  相似文献   

8.
《诸暨报》是一张四开四版的综合性小报,每周三期.容量小、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小报应有一套相应的编辑方法。《诸暨报》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现谈谈几种运用得较多的编辑方法,请报界同行指正.一、化整为零注重效果作为一张小报,它的版面容量不允许采用篇幅很长的文章;作为一张县报,它的大多数读者对象——农民也不喜欢看大块头的文章。但是,一些  相似文献   

9.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  相似文献   

10.
1940年5月27日,广东省中区抗战前哨新会临时县治天亭圩,出现一份四开四版的铅印小报——《新会战报》。它是由中共新会江南区工委直接掌握领导、以国民党新会县政府名义发行的一份地方小报。这份小报,在十分困难复杂的情况下,坚  相似文献   

11.
地市县报,人们往往把她与省以上大报相比,习惯地称她为“地方小报”. 小报以城乡的基层干部、广大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小报小办,很受欢迎.许多读者反映,每当送来了各种报纸,大家首先抢看的是当地小报,“亲不亲,故乡情”.近年来,全国报纸发行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大报普遍下降,小报稳中有升.这是需要人们思考的. 现在各地的小报星罗棋布,展示了欣欣向荣的可喜前景.这是因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处在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稳定发展的上升时期,而作为为振兴  相似文献   

12.
地市县报要办出地方特色,这已是新闻改革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从实际看,仍然是需要继续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小报的地方特色,宜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前提下,区别与大报和其他报纸的不同差异,扬长避短,主要从业务指导思想上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充分发挥小报的优势。中心问题是结合实际,突出反映本地政治和经济特点,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子。结合实际,办出小报的地方特色,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需要付出很大的力气。比如,北京女篮13号熊玉萍,身高只有1.67米,比全队平均身高矮  相似文献   

13.
《专业户报》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信息型、服务型四开小报。小报怎么样利用有限的版面,既为农民传播经济信息,当好他们致富的参谋,又能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呢?我们的做法是小报小办,典型不断。抓典型,树榜样。抓住先进人物和事物  相似文献   

14.
与省以上大报相比,人们习惯地把地市县报称为“地方小报”。小报以城乡的基层干部、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报小作用大,自有广阔天地,这是任何大报所不能代替的。近几年来,全国报纸发行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大报普遍下降,小报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随着自办发行的逐步推开,一些小报的发行量更有明显的上升。江苏铜山报由去年的32000份,今年猛升到53000份,增长62%以上。河南开封日报在市属五县的发行量,今年也比去年增加25%。最为突出的  相似文献   

15.
济南农民报是一张周二刊的小报。农民报能否抓点快讯,搞点昨日新闻?近半年来,我们作了些尝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月21日晨播发了我国乒乓球队在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中战绩的快讯,同一节目三次播出三个内容,听后真使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他们分秒必争的工作态度,使我们深受启发。恰巧,第二天是我们小报出版,为了把这条新闻及时告诉农民读者,我们马上与市广播电台联系,取得他们的帮助,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稿,编写了快讯,终于在一版报眼上抢发了这条消息。比赛是21日零点30分开始的,22日早晨,农民报将载有这条新闻的报  相似文献   

16.
对于报纸特色问题,县报尤其应当重视。因为县报是以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为主要读者、兼顾其他的基层小报。一般说来,它刊期长,容量小,许多条件不及大报或其他专业报。县报读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又是其他报纸  相似文献   

17.
我们安徽滁州报比较注意发挥言论的作用。小报经常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用言论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倡大胆实践,积极改革,全面清除“左”的影响,鼓励农民劳动致富,因而受到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的欢迎。在如何搞好小报的言论方面,我们有两点  相似文献   

18.
《专业户报》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信息型、服务型四开小报。小报怎么样利用有限的版面,既为农民传播经济信息,当好他们致富的参谋,又能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呢?我们的做法是小报小办,典型不断。抓典型,树榜样。抓住先进人物和事物的闪光点,一稿一事,小中见大。我们在  相似文献   

19.
专业性小报,特别是地方的专业报,周期长、版面小、人手少、报道范围窄,社会影响远远赶不上日报、电台、电视台等综合性新闻媒介。因此,每逢记者云集,采访较大新闻事件时,小报记者往往感到势单力薄,举步维艰,难有作为。免不了感叹:小报记者难当! 然而,是不是专业性小报记者就无所作为呢?尽管我国新闻事业还在蓬勃发展,各类报刊竞相诞生,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开辟《地、市、县报问题探讨》专栏,许多同志就如何办好地方小报发表了看法。本人认为,地方小报应象发现新闻线索一样去发现地方读者心理特点,这样报纸才能使读者喜欢看,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的同志认为,地方小报要办好,难度大。原因是:一、地方信息量受限制;二、地方记者和通讯员队伍力量受限制;三、会议新闻多,篇幅占的比较大,读者不爱看。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办好地方小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纵横开掘,既报道“历史”,又报道“地理”,增加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