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角色互动的角度对宝丰地区的曲艺艺人与观众的生存现状进行考察.指出了从事曲艺演出的艺人以及听赏曲艺的观众的社会角色,是在一个稳定的、长期的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对于目前曲艺艺人和观众缺失的现状,提出只要社区文化存在,社区的文化需求就不会停止,社区就会不断创造出适应社区文化的曲艺艺人和曲艺观众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兼之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圩田垦发和近代水利荒疏的影响,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频发水灾。政府和民间社会成立各种机构和组织,采取工赈、农赈、急赈等多种举措来救治灾害,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救济作用,但整体的抗救效果并不彰显。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的“旧艺人”改造运动使一大批民间艺人实现了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并登上了文艺的“大雅之堂”,在此过程中,民间艺人与革命文艺工作者之间形成了互动合作的良性文化关系。改造后的民间艺人的艺术活动既实现了从旧文艺到新文艺的创化,也推动了农民对中共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民间艺人艺术行为的农民性与民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墓志的性质在宋代普遍转向"传记文学",更多记载墓主的个人事迹和家族世系,本文通过士人文集中的大量墓志资料考察宋代士人的居乡生活。宋代西蜀文化发达、士人集中,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故将考察范围集中在四川地区,将考察群体集中于致仕官员、落第士人、居乡隐士三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又曾任官,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从事活动丰富多样。通过考察以期进一步了解宋代四川地区士人丰富多彩的居乡生活以及与乡里社会密切的互动,扩大对宋代社会各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淮河流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区域。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和社会政治原因,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频发,主要有洪涝灾害、蝗灾、旱灾以及疾疫。其中,民国10年、20年及27年水灾是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最著名的三次大水灾。这一时期淮河流域的灾荒主要有4个特点,即以洪涝灾害为主,间隔时间短,波及范围广,影响大,后果严重,持续时间长,多灾并发等。灾荒造成了诸如民众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遭到损失和破坏、流民增多、匪祸严重等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不仅对流域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而且成为流域内人民长期贫困与落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政府的积极引导、孝道教育的普及和地方文化的熏染共同造就了洛阳地区孝子养亲、顺亲、孝亲等孝行。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孝行虽呈现出格套化、极端化和神秘化等特点,但孝文化对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家庭的稳定、淳朴民风的形成以及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代知识女性与前代女性相比,不仅社会环境复杂、价值取向各异、文化贡献相对较高,而且知识女性之间的交流协助较多。但从整体上讲,明代知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还十分低微,对社会的参与程度不高,这是男权社会的一般特征,也是我们分析把握明代知识女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自由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行使,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智识、品德,特别是自己的自主性受到损伤,那么他就无法实施自由。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民就是自由人,奴隶没有自由。到了近代,只有解放了的奴隶成为公民时,才享有自由。《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了公民自由的重要意义,因而积极提倡公民自由,以反对中国人的奴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中等社会在实现自由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者在担负社会责任方面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但也存在着诸如参与动机表现出功利化、参与方式上缺少自主性、参与程度上无法向纵深发展、参与周期上缺乏长期战略意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想,加强志愿精神的宣传与推广;转变高等教育德育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建立社会责任感评价体系,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绩效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得到有序、长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情欲描写置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演进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围绕着内容上情与欲的处理、形式上雅与俗的转化,其衍演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至唐,基本反映了人的生物生理本能,情与欲大体和谐,情欲描写由俗到雅;宋元至明末,情与欲分裂,欲的张扬,情的屏弃,情欲描写由雅到俗;清初至近代,情与欲分裂,欲的压抑,理的强调,情欲描写由俗到雅。  相似文献   

12.
和谐具有时代性。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尊重和谐、谋求和谐和实现和谐,既需要科学合理、符合时代逻辑要求的科学理念,也需要相应的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适应时代逻辑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和谐理念,造就有效的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潜规则的本质是一种江湖规矩,江湖文化是其亚文化母体。江湖文化是由游民创立的一种底层文化,其本质是一种生存文化和寄生文化,具有聚群、趋利、恃强、尊上、寄生五个基本特征。江湖文化的产生有其社会、文化和心理根源。潜规则的盛行是江湖文化被广泛认同的结果。潜规则的消解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