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从所有制角度研究、认识历史,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事实上,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所有制的两次大转变,即两次否定问题。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包括奴隶制、封建制)的过渡,即实现、完成了第一次否定;从资本私有制这个私有制最高形式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则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否定。由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更高级的共产主义公有制,人类完成两次否定过程,达到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实现人类社会一个圆满的结局,即黑格尔所谓的“圆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一方面是要弄清楚第一次否定过程,另一方面要为第二次否定寻找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文章所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行综述后,多层次论证了:“A--↑A-A”和“-↑A-A--↑A”,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掌握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哲学思维根本不同于实证思维。否定之否定是否具备辩证唯物论品格,无法且不应当用实证思维来分析,只应用哲学思维来探究。在哲学思维的视野内,事物发展无不是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所构成的后者否定前者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品格,获得着生物繁衍领域的支持。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开放的系统,其动力在于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其肯定阶段毫无神秘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学角度对肯定、否定、事物、两度否定三个阶段等概念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等命题进行了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6.
英语在表达部分否定时,可用含有“部分”意义的词加上表示否定意义的词,以及用含有“整体”,“全部”意义的代词或副词与否定词连用等形式。否定词与“and”或“or”连接的两个并列词语连用时,可分别造成部分否定或全部否定,要慎重辨析其含义。  相似文献   

7.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指三个相邻事物或事物的自然发展阶段,而是指矛盾从潜在状态到矛盾的展开、对立尖锐化阶段,再到矛盾的解决、产生新事物这一必然过程和发展趋势;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人类历史运动中表现为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异化的产生和异化的扬弃,表现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和确立"有个性的个人";否定性的辩证法生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本身就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否定性辩证法以实践观为基础,并同历史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也不同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正>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深悟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并将这一理论艺术地融汇于其经济理论之中。本文拟就邓小平经济理论对于否定之否定思维规律的运用略做分析,作为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他曾用正题、反题、合题来表述这一规律,并形容其途径好似"圆圈"。列宁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合理内核,首先确定这是一种区别于形而上学的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是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其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同时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才确立为一个周期的。文章认为,这种"三段式"的节奏划分是合理的,但这并不能代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全部,除了这一个周期之外,就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言,是由许多个首尾相连的近似"圆圈"的否定之否定,即多个周期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长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是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才反映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否定之否定”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的提法及其表述具有非科学性。在普遍性的视野内 ,“肯定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对肯定与否定对立统一原理的运用与发展;对辨证否定观的运用与发展;对事物发展曲折性与前进性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句子的否定和句子的局部否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否定分为句子的否定和局部否定。否定的这两种性质取决于否定结构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否定结构处于谓语位置时是对句子的否定,否定结构处于非谓语位置时,是对句子局部的否定;否定辖域不同于否定焦点,否定辖域是就抽象的否定句而言的,否定焦点是就具体的否定句而言的,否定焦点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否定焦点的出现必须跟着对比焦点转;否定强度与否定成分、否定的类型、语序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否定语素也有一定的否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近二十五年的美学教材、著作、论文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继续深化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美的本质”研究的“保守阶段”;中西兼顾、独立思考“美的本质”问题的“开放阶段”;转换、回避以及否认“美的本质”问题的“否定阶段”。  相似文献   

14.
赵龙武 《教书育人》2000,(12):36-37
肯定与否定是人们逻辑思维中彼此对立的一对概念,截然相反,不容混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否定概念的形式和手段,英语也是如此。有些英语的否定句如果按照汉语的习惯去推敲,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乃至误会。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英语中否定的若干特殊形式进行分类、陈述和对比。 一、双重否定与重复否定(Double Negation and Re-peated Negation) (一)在一个句子中两次运用否定手段,可能是两个否定词否定同一个单词,或是一个否定词否定别一个否定词的时候,就构成了“双重否定”,…  相似文献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而且还至少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所不具有的三项独有功能,即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的科学说明,是对事物发展的重复性和周期性的合理解释,是解开一系列哲学悖论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6.
否定观念是客观世界否定性本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否定范畴则是否定观念在语言中的投射;否定和肯定相生相伴。本文分析了它们的联系与差异,从而凸显出汉语否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张毓 《天中学刊》2004,19(4):84-85
肯定与否定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英语的否定与不否定形式相当繁杂,分析英语中否定与不否定的现象,有助于正确地翻译。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活生生的"事物周期性自己运动和自我发展的理论概括。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中,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而且还能够使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成为它的某些特殊的极限情况。  相似文献   

19.
否定句广泛用于人们交际中。因此运用“否定焦点”和“否定转移”等句法学原理,对英汉语否定句在构成、否定焦点以及否定吸引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深一层次的剖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否定副词“不”的单独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否定副词“不”单独使用的几种情况。从“不”独立成句、“不”在句首独立使用、“不”在句中独立使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描写,并对“不”单独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语用和语义的考察,揭示出它所表现的否定语义及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