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薛朝玉 《学语文》2001,(6):15-15
  相似文献   

3.
《周处》     
一、课文悟读初读《周处》,一位凶强侠义的勇士形象便突立在眼前。他曾经凶强好斗,为害一方,与虎蛟并称三害,且为之首,可谓凶强之极,但面对乡人的恳请,他义无反顾,上山刺虎,下河斩蛟,与蛟战三日三夜,或浮或沉。虽然课文并没有对这血腥的搏杀场面进行直接的描述,但我们仍可从这简约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蛟的凶猛、周处的英勇、搏杀的艰难与惨烈。极具语言张力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可以尽情想像的艺术空间。再读《周处》,对周处油然而生敬意。虽说周处为害乡里是三害之首,可是当他听从了乡人的劝说,杀虎斩蛟,为民除去二害之后,…  相似文献   

4.
《周处》     
自读导言1.识记《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及作者。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反复朗读、翻译等方法把握课文内容。3.分析主人公周处的思想意义。4.理解课文周处的性格思想。(解说: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课文的语言文字对初二学生有一定的障碍,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少时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由此侧重点定为:突破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发现小说的思想意义。)自读程序1.默读…  相似文献   

5.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疆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遭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又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  相似文献   

6.
李莉  张港 《现代语文》2003,(8):32-33
  相似文献   

7.
周处的名周处的名,有人读chù,有人读chǔ,到底哪一个对?正确的应该是chǔ。答案在周处名字的本身,他的名是处,字是子隐。古代人的名与字是有种种关联的, “处”与“隐”是同义词,它们是相互解说的关系, “处”就是“隐”, “隐”就是“处”。隐士又称处士。“处”这个字,很多时候是读chǔ的,可是,从电视与日常生活看,许多应该读chǔ的,被误读成了chù,处理、处罚、判处、处女,经常有人读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自新篇》。这段文字记述了周处少年时代接受群众意见,改过自新,为民除害,终于成名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一,一个人不怕有缺点错误,只要敢于正视,敢于改正,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才;二,对待一个犯错误的青少年,一定要热情帮助,积极诱导,正面教育,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勇于进取。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或其门客所撰。原名《世说》,凡八卷;梁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三卷,系赵宋晏殊删并。全书按故事内容分三十六门,每门包含相类的若干则故事,除“规箴”门的《东方朔》、《京房》,“贤媛”门的《陈婴母》、《王嫱》、《班婕好》为前汉故事外,余均事起后汉,止于东晋。所记皆士大夫阶层遗闻轶事,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尚及士流思想生活状况。因“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世说新语与其前后》)成书后,仿者尤众,实开简短记言记事体笔记小说之先河。清刘熙载云:“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而一变,佛书入中国又一变,世说新语成书又一变。”(《艺概·文  相似文献   

10.
一、下刊加点的字注音不瓮全正确的一组置 【A.蛟(jiOo) 蹉跎(cu6 tu6)B。三横(h吉ngl) 或说(shul)C。彰(zh西ng) 邪(V台)希冀㈨)复桐庆(g奄ng)二、解释下列备匀中加点的词。(1)周处年少时(2)为乡里所患(3)并皆暴犯百姓(4)义兴人谓为三横(5)而处尤剧(6)实冀三横唯余其一(7)行‘数十里(8)乡里皆谓己死,更相庆..~一(9)具以情告 ● ~一’——。—— ~(10)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a ● ’j。 ~(11)古人贵朝闻夕死 三、下列句子不能体现周处“始知为人情所患”的甸子是【 】 A.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B.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  相似文献   

11.
导读要求: 1、懂得只要知错改错,就会得到群众谅解的道理,明白“朝闻夕死”的含义。 2、学习侧面烘托、详略得当。叙事简明生动具体等写作手法。 3、了解文言词多音多义和特殊用法等语法现象。导读步骤:一、释词通句: 1、多音词①周处年少时( )②谓为三横( )③或说处( )  相似文献   

12.
邱树春 《江西教育》2004,(22):10-11
以《周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一文为案例,具体阐述“四步四课型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目的:1.通过本文的学习,懂得借用简练的语言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学会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培养自己宽阔的胸怀,树立高尚的情操;感受“周处”杀虎斩蛟的气慨和行为之美。3.体验合作探讨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叙事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体现人物个性的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1、认识周处改过迁善的精神,理解“古人贵朝闻夕死”道理。 2、认识本文叙事简明具体、前后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3、了解文言词多音多义的现象,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独立阅读文言文打好基础。说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自新”门,所谓“自新”,就是说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过失,改恶从善,弃旧图新。《周处》这个故事正反映了这种“自新”精神。文中陆云劝告周处时引用《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反映了古人为追求真理、虽死无憾的观点。这里所说的“恶”“善”“道”,不同阶级当然有它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初二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周处》,写的是一个乡村青年改过自新的故事。文很短,但故事新奇,“凶强侠气”的周处终为“忠臣孝子”的转变过程,写得既简单,又令人信服。最后引发的议论,充满人生哲理,可以作为人生处世的座右铭。而《周处》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15.
教初中二册《周处》一课时,我用两课时组织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中,进行了读注释、查字典、温习旧知、做笔记这四个方面的指导。一、读注解。 1、题解:针对学生不重视题解的情况,引导学生读题解,讨论题解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读解题后明确:①题解告诉我们课文的出处。《周处》选自《世说新语》。②题解简介了《世说新语》的内容。《世说新语》记叙了从汉末到东晋  相似文献   

16.
数学《周处》一课,大家虽有共同的数学目的,但讲解却不尽相同,其疑点很有几处。现举其要者三端,谈谈粗浅的见解。一文章首句“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是展开全文的基础,其中“凶强侠气”又是关键词语,它既概括了周处“年少时”的表现,又勾勒了周处转变前“为乡里所患”的形象。但在教学中,要落实“凶强侠气”的意义,却相当棘手。我曾把“凶强侠气”缩成“凶侠”一词,援引了苏轼的自述:“轼在徐州时,见诸郡窃贼为患,察其人多凶侠不逊之徒”,加以说明。《辞源》注“凶侠”,“谓指凶暴任侠之人也”,又注“任侠”的意思,是“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或“任使其气力”。从以上解释,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凶强”是“凶恶强暴”无疑,而“侠气”是毁是誉的分歧自古有之。“凶强”与“侠气”连成一句,到底是近义词语的同性结合,还是对立词语的矛盾统一呢?教学中,由于莫衷一是,最初,我把“侠气”讲成“以力欺人,霸道”,或者“喜欢与人争斗”。既将“侠气”释为贬义,便顺理成章地把“为乡里所患”讲作周处“被地方上的人看成祸害”。但讲后总觉有不妥之处。近来,我方悟出应将“侠气”释为“抑强扶弱,仗义勇为,好打不平”;在色彩上“侠气”应是褒义。视“侠气”为积极因素,意在说明周处年少时既“凶强”又“侠气”,但以“凶强”为主,故“暴犯百姓”;“侠气”居次,地方上的人对他则怕多于敬。可以设想:周处如无“侠气”,地方上的人何以鼓动他去杀虎斩蛟,即使鼓动,周处也不会欣然而往的。后来,他能“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也正是他年少时那股“侠气”的表现和发展。“侠气”为下文安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7.
《周处》节选自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自新》。 刘义庆,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宋武帝刘裕侄子,袭封临川王,后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宋书·刘道观传》说他“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周处》写的是青年周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终于成名的故事。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还是学生时,《世说新语》中的《周处年少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成了老师,重读此文,又有了更多体味。以今天许多老师的视角看,年少时的周处是个差生,是个后进生,或者说是个问题学生。估计遇到这样的学生,许多老师会认为他不可救药,从而放弃对他的教育,最终让他在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渭南市崇凝镇西南的隐村,古时有一道观,不知初建于何时,金代大定年间御赐其额曰“崇灵”,后称崇灵观或崇灵庙。元世祖至元六年主持道士朱德明重加修葺,并与宣抚赵介、时人孟志贞约请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都转使王博文撰文,陕西四川道肃政廉访使仆散祖英书丹,安西府学教授骆天骧篆额,门人道士刘智  相似文献   

20.
还是学生时,《世说新语》中的《周处年少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成了老师,重读此文,又有了更多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