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老板,二儿子是卖伞的商人,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了。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幸遇一位哲人,哲人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老人家,你应该高兴啊。无论雨天还是晴天,你的儿子们都会有生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老板,二儿子是卖伞的商人,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则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老大卖伞,老二卖瓜。生活本来还不错,可是她却整天紧锁愁眉。愁什么呢?她为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个老太呔,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盐。一到晴天,她担心大儿子伞卖不掉,一到阴雨天,她担心小儿子不能晒盐.成天哭哭啼啼。后来在智者的点拨下,她改变了思维方式,晴天时就想到小儿子能晒盐,下雨天时就想到大儿子能卖伞赚钱,老太太转忧为喜。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故事:有位老婆婆,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伞的,小儿子是晒盐的。每逢晴天,老婆婆就愁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每逢阴雨天,她又发愁小儿子晒不出盐。她每天都犯愁,情绪总是不好,最后竟积忧成疾。后来有位智者对她说:“您何不这样想,晴天好晒盐,该为小儿子高兴;雨天好卖伞,该为大儿子高兴,那岂不天天高兴啦。”老婆婆照此转念一想,果然天天快乐。正在准备应考的同学们,勿庸讳言,由于来自学校、父母及社会的压力,加之考试在即,学习也很紧张。因此,许多同学的心情像老婆婆一样有些压抑。你们常常因为一道题没做出来,或是一次模拟考试没考好,…  相似文献   

6.
换位思考是写作的另一通道,为了能够阐述清楚明白,请看下例: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洗染店。天一下雨,老奶奶就发愁说:"哎!我小  相似文献   

7.
一、引人入胜开场白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调整情绪,让他们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跟着老师探索知识的海洋。教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柴火。天下雨时,她担心小儿子的柴火卖不出去;晴天时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老太太天天不开心,吃不好、睡不好。教师设问:"请你想一想办法,让老太太高兴起来"。问题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七嘴八舌说:"老太太换一种想法就会开心,天晴时想小儿子能赚钱,雨天时想大儿子能赚钱,都有儿子赚钱";"天晴时,大儿子卖防紫外线雨伞,雨天时,小儿子把柴火用防水布包好卖,这样不管天晴或雨天,兄弟俩都能做生意。"这样,教师很自然地带领学生进入  相似文献   

8.
苦乐一念间     
人在倒霉的时候,呼吸哪一种空气都会感冒。师范毕业那年,我被分配到一个十分偏远的乡村小学,山盟海誓的恋人和我分了手,接着又得了一场重病。我真有点受不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简直让我无法招架。后来,身体渐渐康复了,精神上的痛苦却依然如故。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位品学兼备的长者——那个乡村小学的一位退休教师,他给我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老太太,生养了两个儿子。老大是卖伞的,老二以卖盐维持生计。老太太几乎天天发愁:晴天为老大愁,天不下雨伞就不好卖;雨天为老二愁,太阳不出来盐又咋晒?后来,一位智者教给了老太太一种摆脱忧…  相似文献   

9.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俩经商的儿子,大儿子卖草帽,小儿子卖雨伞。下雨的时候,母亲担心大儿子的草帽不好卖;天晴的时候,她又担心小儿子的雨伞卖不掉。时间久了,这位母亲得了病,前来看望她的两个儿子一听是  相似文献   

10.
眭金祥 《高中生》2011,(36):12-13
高中学生在写作叙事记叙文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误区,需要引起警惕。【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粉皮。晴天时,老太太愁眉不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啊!雨天了,老太太又泪水涟涟:卖粉皮的女儿赚不  相似文献   

11.
我是大侦探     
<正>徐老太太和两个儿子住在一个四合院里,老太太有一个祖传的花瓶价值连城,她知道两个儿子对这个花瓶觊觎已久,但她却不肯把花瓶给他们。有一年中秋节,老太太要去远方女儿家住几天,就把自己的屋子锁住后,出去了。半个月后,徐老太太回家,发现花瓶已经被人偷了。老太太就很气愤,叫来两个儿子询问。大儿子说:"昨晚我上厕所,借着月光,看见二弟爬到你屋里了,应该是他偷的。"小儿子说:"我昨晚一直在自己屋里看书,根本没出过门。"  相似文献   

12.
几则故事的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婆”变“笑婆”《禅海珍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该想大女儿的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未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雨伞的,二女婿则靠卖草帽为生。一到晴天,老太太就唉声叹气,说“唉,大女婿的雨伞不好卖。大女儿的日子不好过了。”可一到雨天,她又想起二女儿:“又没有人买草帽了,这可怎么办好啊?”于是,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老太太总是不开心。一位邻居觉得好笑,便对老太太说:“下雨天您想想大女儿的伞好卖了,晴天您就想二女儿的草帽生意不错。这样的话,您不就天天高兴了吗?”听了邻居的话,老太太脸上天天都有了笑容。  相似文献   

14.
相传有一位阿拉伯商人,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他一生挣下的17马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在他们的父亲去世后分遗产时却犯了愁,因为遗嘱中规定:大儿子分得马为总数的21,二儿子分得马为总数的13,小儿子分得马为总数的91.三个儿子怎么也分不出整数来.这时聪明的邻居知道后牵来一匹马借给他们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15.
预感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17岁,女儿还不到14岁。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孩子们笑她,说老太太就爱这样乱想。儿子去打台球,碰到一个双着,位置极好,绝对一击就中。对手说:"我赌一个比索,你中不了。"  相似文献   

16.
《家庭与家教》2004,(10):52
第一句箴言:太好了!”什么是快乐?心理医生做出了精辟的解释:快乐就是“我的思想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去公园玩,公园关门了。大儿子说:太糟了!我一来就关门,怎么这么倒霉!”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小儿子却说:太好了!也许别的地方会更好玩儿!”他跑到小树林里,又抓蛐蛐又看蚂蚁搬家,玩得兴高采烈。两个儿子长大后结婚了,大儿子觉得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处处不如意,最后离婚了;小儿子觉得媳妇又好看又贤惠,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位妈妈说:两个儿子都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呀?”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同。在很多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有借有还     
古时候,有一位阿拉伯富翁在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把他的遗产十七匹马分给三个儿子。分配原则是:大儿子分得的马为总数的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的马为总数的三分之一,小儿子分得的马为总数的九分之一。这使得其子和亲友们发了愁,因为他们无论如何分也分不出整匹马数来。后来,此事被一个数学家知道了,他牵来一匹马参与分配,这样,大儿子分得九匹马,二儿子分得六匹马,小儿子分得两匹马,三  相似文献   

18.
快乐与悲哀     
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卖雨伞的,二女婿则靠卖草帽为生。一到晴天,老太太就唉声叹气,说:“大女婿的雨伞不好卖,大女儿的日子不好过了。”可一到雨天,她又想起了二女儿:“又没有人买草帽了。”所以,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老太太总是不开心。一位邻居觉得好笑,便对老太太说:“下雨天你想想大女儿的伞好卖了,睛天你就去想二女儿的草帽生意不错,这样想,你不就天天高兴了吗?”老太太听了邻居的话,天天脸上都有了笑容。提示: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不是吗?快乐与悲哀@佚名  相似文献   

19.
预感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十七岁,女儿还不到十四岁。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孩子们笑她,说老太太是瞎想。儿子去打台球,碰到一个双着,位置极好,绝对一击就中。对手说:"我赌一个比索,你中不了。"大家都笑了,这儿子也笑了,可一杆打出去,还真的没中,儿子就输了一个比索。对手问他:"怎么回事?这么容易都击不中?"儿子说:"是容易。可我妈一早说村里会有大难,我心慌。"大家都笑他。赢钱的人回到家,妈妈和一个表妹或孙女什么的女亲戚在家。他赢了钱,  相似文献   

20.
我休假回老家,替父亲看袜子摊,第一天就将销售收入提高了一半,利润提高了七成。一个老太太走过来,在袜子摊前站住:“小伙子,这是什么,怎么卖?”我一看,是女人穿的长筒袜:“老太太的裤腰带!两块五就卖。”老太太伸手摸了摸、捏了捏,挺满意:“小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