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位六年级学生拿着作文本问我:“严老师,这个“带”字不是错别字,您为什么要打叉呢?”我一看,原话是“她胸前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我不假思索地解释道;“戴红领巾应该是这个‘戴’。”他连忙翻开课本,指着刚学的《少年闰土》第一段的“项带银圈”一句说:“鲁迅先生也是写的这个‘带’。”我愕然了。是哇,既然“项带银圈”可以用这个“带”,那么,“胸前戴红领巾”又为什么不能写这个“带”呢?但我又想,“头戴一顶小毡帽”却又是这个“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  相似文献   

3.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史”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说,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  相似文献   

4.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5.
我捆我     
一天,我正在写作业,爸爸对我说:“青青,你这样写字,一直写下去,不要多久,你的两只眼睛就快要装上‘窗户’了!”我说:“为什么会装上‘窗户’?”爸爸说:“眼睛近视了,什么也看不清了,想干什么也干不成,只有戴上眼镜。这样你的两只眼睛不就像安上了两扇‘窗户’吗?”哦!我明白了。听了爸爸的话,我想:“戴上眼镜,多不方便呀!我可不能变成‘近视眼’。”可是当我一拿起笔写字,鼻子又要贴到本子上了。怎么办呢?我眼睛一眨,想了一个好办法。爸爸下班回来,惊奇地看着我说:“青青,怎么了?是谁把你捆在椅子上的?”“我捆的,我把绳子系在椅背上,再把绳…  相似文献   

6.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砍价     
今天吃完午饭,我和表姐、外婆一起去第三市场买衣服。我们来到第三市场,东转转,西转转。表姐突然眼睛一亮,指着一件衣服对我说:“阿喆,这套挺适合你的。”我还没细看,外婆就指着价签说:“哟,这么贵198元,不值!”我忙说:“外婆,您先看看衣服,摸摸料子再说嘛。”在外婆看衣服的时候,我就想:一定把价钱“砍”到70元,否则绝不买。这时,老板娘向我们走来,笑着说:“大婶,买这件衣服的人可多啦,小姑娘穿上它又美丽又大方。”我说:“你这件衣服挺普通的,再说价钱这么贵,谁要?”外婆赞同地点了点头说:“是呀,现在已经到夏季了,这料子又这么厚……”老板娘抢着说:“这就是换季调的价!不过,要是你真喜欢,我‘放血’,85元,你拿去!”  相似文献   

8.
作家巴金,已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很多人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想找两个笔划较少的字。当时我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cau—Thierry同住了不长的一段时间。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  相似文献   

9.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0.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11.
名词前缀“阿”和“老”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和“老”是汉语中历史悠久而又比较典型的名词前缀。它们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我们还研究得很不够。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阿”的形成和发展“阿”是一个称人名词的前缀,一般很少加在别的名词之前。关于它的形成问题,语言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王力先生说:“词头‘阿’字最初用于疑问代词‘谁,的词头(阿谁)。而‘阿谁’可能是从‘伊谁’变来的。”“从此以后,‘阿’的用途也扩大了。它不但可以做人名和亲属称呼的词头,也可以做人称代词的词头。”(《汉语史  相似文献   

12.
只错一个字     
<正>小明对同学说:“我在作文里只写错一个错别字,就被我爸爸揍了一顿。”同学惊讶地问:“是什么字啊?”小明说:“就是把‘列祖列宗’的‘列’写成了‘劣’。”  相似文献   

13.
教学《在炮兵阵地上》时,我正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彭总饭桌上的一席话,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彭总明明说自己‘只错了一句’,为什么却说‘我又说了错话’呢?这个‘又’字不是说明他说的错话不止一句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把‘又’拿掉反而好一些。”这一串连珠炮的提问,原来是对“又”字有意见。我正想用三言两语解答,可发现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我马上改变了主意:且慢,看他们怎么说。我扫视全班,问:“你们的意见呢?”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双又一双的手举了起来。一同学说:“我觉得彭总根本没有说什么错  相似文献   

14.
外婆的桥     
<正>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阿婆阿婆,我在这里呀!"我双手攀着灶台的边沿,咬着牙使劲向上蹦跳着,希望外婆能看到我。"早就看到你这皮丫头了。"说着顺手将手指上的面粉抹在了我的鼻尖上,逗得我笑呵呵的。我只得放弃攀爬,背着小手,走到外婆身边,拉着她的围裙撒娇:"阿婆,我也想揉面团。"外婆绽开了笑脸,说:"我就知道你又要来捣乱了。"我委屈地说:"哪里是捣乱?我是想帮你  相似文献   

15.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 “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 怎么能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 “这是个‘我’字,”小和尚说, “但是写反了。”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还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 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 答。 “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  相似文献   

16.
校园逸趣     
注音有错同学甲对同学乙说“:我昨夜琢磨了半夜《古代汉语词典》,发现有两个字古人恐怕搞错了注音。“”哪两个字?“”矮和射。”“何以见得?“”你想‘委’字古代有推投之意,矢就是箭,把箭推投出去不就是射吗?“”哦,有点道理。那‘射’呢?“”射更简单了,身体才一寸高,那还不矮吗?”提前止痛放学前,老师把兰苗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粒止痛片说“:你把它吃下去吧。”兰苗不解地说“:我身上哪也不痛呀!”“过会儿就会痛了。我已经把你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你爸爸了。”纸条考试时,小刚向王海扔来个纸条“‘:恍惚’是什么意思?”王海迅速在纸条上…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燕子妈妈笑了》一课,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有个孩子说:“把‘借’的单人旁换成金字旁,就成了‘错’,错误的错。”我评价说:“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说:“菜园是方的,所以‘园’这个字用大口框围起来。”我又马上评价说:“你也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记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这样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对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买“喊蛋”     
一天,外婆上街买咸蛋。买的人很多,外婆就耐心地等着。轮到她了,外婆突然看到咸蛋摊的牌子上写着“喊蛋五角一只”。外婆就悄悄地把“喊”的口字旁擦掉了。那位卖咸蛋的婆婆看见了,就问外婆:“你干什么?”外婆开玩笑地说:“你卖‘喊蛋’,那你为什么不喊?既然‘口’用不着,我就把‘口’擦掉了,你卖咸蛋吧!”  相似文献   

19.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20.
幽默甜甜果     
●评分语文老师生气地说:“有位同学不满意我给他的作文评‘乙’,竟自己在旁边批了个‘甲’字,太不自量了。”这时,李明羞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您那个‘乙’字写得太好了,可以得‘甲’。”●没作弊化学测验后,教授不满地来到教室,对所有的同学说:“80份答卷,有80份答案。”一名学生在下面嘀咕:“这至少说明我们没有作弊。”●通知语文老师要一位同学口头通知全班:背诵蒲松龄的《狼》一文。这位同学最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就趁着教室没人,在黑板上写下“请同学们背狼”几个字后,匆匆走出教室。过了一会儿,进教室的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